每個人心目中的書房都不同,小小的書房空間卻可以通過設計的奇思妙想,將有限的空間發揮出無限的潛能。書房不一定是一個獨立的房間,它也可以出現在家里的任一個角落,用以點綴家里。
巧借客廳空間
家中房間比較少,想要一個獨立書房怎么辦?其實可以利用客廳和書房合一的思路,打造出滿足基本需求的書房。
客廳和其他空間的交接地帶、沙發旁的空間充分利用隔斷做書架收納,可有效利用空間,客廳兼書房功能合理變換。一款可以移動的小書架,和客廳的整體風格一致,既實用又是很好的裝飾。
不要墨守成規,以為書架只能靠墻放置。設計的時候,可以利用客廳中的柱子和梁通過隔斷很輕易就可劃分出兩片獨立的空間,或可巧妙地利用它們做成一個書架。
如果客廳狹長,還有橫梁柱子可以分隔,且采光好還比較大的客廳,可以把沙發往前移,利用多出來的面積做個小的閱讀空間,巧用隔斷設計讓小戶型客廳的利用率更高。
除客廳內部之外,還有陽臺等空間可借用。由于小戶型空間有限,沒有足夠的空間來設計一個單獨的書房,這時就可以把陽臺利用起來,改造成個人小書房。但得加強陽臺書房窗戶的密封性,注意防曬。
合理利用不常用空間
每到休閑時間,想看看書充實一下自己,卻發現家里還缺一個書房。其實想要個書房很容易的,一間屋里也可以有臥室+書房的雙重功效。
臥室中的落地窗也可以改造成一個小型書房。利用嵌入式的書柜作為隔斷,劃分一片區域當書房,與臥室彼此互不干擾,更能靜下心來讀書工作。如果家里的飄窗是三面環繞式的窗臺,那么不妨在窗臺下面擺放一張沙發或者軟榻,周末可以靜靜地靠在沙發上沐浴著陽光進行閱讀。
兩側窗下可以放置定制的長方形書桌書椅,與沙發緊靠,書桌上方可以借用墻面放置簡易書柜,既可以收納雜物,又可以擺放書本。
同時,還可以巧妙利用墻后轉角處的空間,做入墻式設計,將墻與書房融為一體。不僅有效地利用了空間,更有一種轉角遇到愛的驚艷感。
書架設計在樓梯旁,或簡單地在書房內做一個復式的樓梯結構,特別具有空間立體感。也可以利用兩面墻中間的空余空間,用原木色的桌架改造個小小的書房,曲徑通幽,又自然又有點小小的溫馨感,讓家里的角落變得不再單調枯燥。
光線與設計風格
每個房間對光線的要求都不一樣,其中,書房對光線的要求比較高。要保證在白天的時候書房里能受到充足的陽光照射。人的眼睛在過強和過弱的光線中工作都會影響視力,因此寫字臺最好放在書房里陽光充足但不直射的地方。
白天看書有自然光線,晚上看書就需要靠燈具來照明了。一般的書房都會安裝日光燈管、吸頂燈。現在也有不少現代風的房間選擇了吊燈。吊燈的安裝位置不宜過低,不然在背光處會產生陰影,并且過低會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閱讀時還可以采用局部的照明燈具,放一盞臺燈在桌面上是很不錯的選擇。
此外,書房的裝修風格跟房屋的整體裝修風格一致就可以了。但是考慮到書房主要是用來看書的,用一些太過跳躍的顏色來做主色或者主色的顏色太多會讓人精神恍惚,影響工作跟學習。最好是選擇一些柔和的顏色或者冷色系,使人能夠靜下心來看書。
文/重慶青年報記者徐海燕據知乎、公眾號等資料整理
黑米喜歡攝影,或者更貼切地說,喜歡記錄。分享和發現都是產生幸福感的方式,這與花和我們也是一樣的。它們分享香氣,而我們發現它們。
黑米與鮮花
Aix-en-Provence,可能直接說到它所在的城市——普羅旺斯,會更讓人感到熟悉。黑米在那兒待了5年。
從略顯笨拙的交付方式,到有些落伍的出行習慣,法國的慢節奏混著普羅旺斯的花香,放大了這個城市里的小美好。
他把店開在一個小區的棋牌室隔壁,比花香更突出的其實是隔壁大爺大媽們搓麻將的聲音。這種配搭在空氣中形成一個邊緣模糊的結界,把生活的真實與藝術的縹緲一股腦兒地罩在了一起,任其自然發酵。
但生活的雜碎與藝術的精致本就不能完全被分開,它們的糅合才能形成對待生命的完整態度。例如這家小店,鮮花與香氛只是一部分的承載,更廣泛的是融合了室內設計與花藝的生活美學。
就像是南法的生活,或是忙碌里也會歇腳喝一杯咖啡,或是滿載中也要騰出一只手臂留給鮮花。又或是像黑米提過的“接納”與“包容”。
接納與包容
學會包容,這是黑米爸爸的人生哲學。低欲而知足,這是屬于黑米的生活理念。我們從小被教導要學會包容,卻常常是只選擇包容了自己的好而對不足斤斤計較。
“可不好的那一部分也是自己呀!”黑米說。所有事情的發生都不會是無端,不同狀態下的自己才能組成完整的人生。接受生活的出其不意,接受自未知而來的無數種可能性,接納每一個自己。
人不能因為接受不了自己的不足,而放棄去感知生活啊!他邀我試著去感知這個城市的脈搏,甚至去享受暴雨天里除了濕冷之外的觸感。
大概和他說的一樣,因為步履匆匆而遺落了花香吧!為什么非要在外地才能感受到呢?黑米問。生活是每一天都在繼續著的呀!
時間與熱愛
如果有一天你非常想見誰,無論艱難險阻,也要趕去見他。我覺得他說得在理,我也確有三兩好友是因著“等閑”而約散了的。
我和過路的阿姨聊了幾句黑米和他的花,然后進了店去說與他聽。“還好啦!”黑米笑道:“開店這幾天陸陸續續都會有婆婆爺爺過來啦!”那一瞬間我心里意外地感覺到一種久違的充盈。
我想著這是個開在民房路口的好處,平日里總能見到形形色色的人。年輕人有朝氣卻多是不舍得停下腳步,古稀與花甲老人倒是又能聊出更多的生活感悟。
畢竟享受生活與花,從來都不只是年輕人的專屬。畢竟那些“詩酒”所趁的“年華”也只是要勸人“莫等閑”。畢竟順承著山城的脈搏,他們也早我們幾十年呼吸過了真實。
比起單純的風景,黑米更喜歡去關注一些人文。他說人文會讓一座城市顯得更有溫度。我想也是。城市與人,人聲與花香,日與夜間并行的苦與甜,這才是真實平凡的煙火人間呀!
文/重慶青年報見習記者劉馨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