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電子版 > 2020.07.16期 >
A06-筑牢抗洪搶險“青春堤壩”

A06-筑牢抗洪搶險“青春堤壩”

近來,重慶部分區縣持續普降大雨。面對突如其來的洪水災害,全市各級團組織聞“汛”而動,積極行動,組織青年志愿者、青年突擊隊奔赴前線,奮力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吹響“青春集結號”,為守護家園貢獻青春力量。

“青”字號突擊隊:沖在搶險救災第一線

6月22日,綦江區遭遇1940年以來最大洪水,全區多個街鎮受災。洪水退去后,泥沙淤積、蚊蟲滋生。了解相關情況后,團市委、重慶市青年志愿者協會第一時間組織200余名“山城雪豹”搶險救災青年突擊隊志愿者趕往受災現場,參與清淤消殺工作。

“得知綦江受災后,我時刻準備著前往現場參與救災,確認可以參與行動后,天還沒亮我就出發了。作為一名青年志愿者,面對此次災情,我只有一個愿望,那就是盡自己所能,努力為居民清理出一個舒適宜居的環境。”曾參與過“5·12”汶川抗震救災救援工作的“山城雪豹”搶險救災青年突擊隊總隊副隊長孫克寧說道。

在綦江區受災較重的遇仙橋社區、新山村社區等重點區域,“山城雪豹”搶險救災青年突擊隊隊員們分工合作,揮動鏟子,手拿水槍,迅速清理道路周邊淤泥、垃圾,配制消殺藥物對道路公共場所進行消毒殺菌,確保災后無疫病發生,早日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盡管有些累,但為了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值得!”孫克寧說。

據悉,在此次救災中,團重慶市委、重慶市青年志愿者協會與團重慶市綦江區委,組織了包括“山城雪豹”搶險救災青年突擊隊志愿者在內的500余名青年志愿者,分散在綦江城區和部分受災較重的街鎮開展清淤消殺工作,累計清淤60余噸,轉移受災群眾超2000人。

在黔江區、南川區等地,當地團委還積極組織應急搶險青年突擊隊、消防青年突擊隊等,積極開展搶險救災、應急救援等工作。截至7月10日,南川區消防支隊應急搶險救災青年突擊隊共出動280余人次,營救被困人員67名,轉移安置群眾400余人,搶救財產物資約30余萬元。

青年志愿者:用行動筑起“愛心堤壩”

在抗洪搶險期間,有這樣一群身披“紅馬甲”的青年志愿者,在前方,他們堅守抗洪第一線,緊鑼密鼓搶險沖鋒;在后方,他們深入受災群眾安置點,溫馨服務撫慰人心。

近日,重慶市石柱縣持續出現強降雨天氣,部分鄉鎮(街道)遭受洪澇災害,受災情況較為嚴重。其中,石柱縣南賓中學附近區域是重災區,辦公區域全部被淹,學生宿舍、教室等其他樓棟也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襲。

得知災情后,團石柱縣委不到半天時間便組織起一支200余人的青年志愿者隊伍,第一時間奔赴南賓中學清淤搶災。

“先想辦法打開辦公室門,將水放出去,再把有用物資轉移到外面。”青年志愿者鄭菊在受災最嚴重的辦公區域搶災。

在搶險救災的一線陣地上,石柱青年志愿者們不怕臟、不嫌累,全身心投入到清理淤泥、整理雜物、轉移物資等任務中,共清理辦公室、教室50余間,清理出淤泥200余立方米,雜物30余噸,轉移檔案資料、課桌椅、辦公設備等100余件。

團石柱縣委還開展了“情系災民·青力助困”救災物資發放活動,為受災群眾送去棉被、儲水器、廚具等生活必需品和救災包,幫助受災群眾渡過難關,早日恢復生產生活。

據團重慶市委志愿者工作部負責人介紹,近期,全市各級團組織共聯絡組建了80余支青年志愿者隊伍,1萬余人次青年志愿者奔赴各地抗險救災現場,投身于災后清淤、排水疏通、后勤保障、群眾安置等工作。

據《中國青年報》

2020年重慶市希望工程“精準扶貧·圓夢行動”公益助學活動啟動

為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助力脫貧攻堅,幫助今年考上大學的困難家庭學生圓求學夢,7月13日,記者從團市委獲悉,由團市委、重慶青基會聯合市關工委、重慶日報報業集團、重慶廣播電視集團(總臺)等單位發起的2020年重慶市“希望工程精準扶貧·圓夢行動”公益助學系列活動正式啟動。

據介紹,自2006年以來,重慶市希望工程圓夢行動已連續開展14年,累計籌集善款9709.2萬元,幫助25331名困難家庭學生圓了大學夢。今年,重慶青基會將繼續做好圓夢行動各項工作,動員更多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捐款資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新生。

即日起,重慶青基會愛心捐款通道已全面開放,凡是重慶籍參加2020年高考并已被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錄取的高中畢業生(師范類、軍事類等免除學費的專業除外),以及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家庭年收入低于當地平均收入水平或因突發事件導致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新生,均可向所在區縣團委提交書面申請。經市級審核通過后,符合條件的資助對象可獲得不低于3000元/人/年的圓夢助學金,資助時間1至4年不等。

有意向資助貧困大學新生的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可與重慶青基會聯系,捐贈電話:(023)63879476、63319030,或是通過掃描重慶青基會二維碼進行線上捐贈。

據《重慶日報》

重慶理工大學與南川區簽訂脫貧攻堅校地共建協議

近日,重慶理工大學團委與南川區頭渡鎮政府簽訂了《共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合作框架協議》。

7月3日,重慶理工大學團委派出了脫貧攻堅項目組等6支62名大學生社會實踐隊伍深入頭渡鎮開展了為期一周的社會實踐服務。其間,6支隊伍分別開展了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實踐項目、科技支農、暑期少年宮、文藝匯演等活動,惠及150余戶貧困戶、23名留守兒童、1500名群眾。

重慶市重點貧困村方竹村村委會副主任周滿艮對此很是肯定:“之前從來沒有大學生走訪過我們,他們的到來對我們方竹村各方面發展都有一定改善。”而對于大學生來說,深入基層的社會實踐也讓他們收獲頗豐,“基層干部晝夜不分的奉獻精神和貧困群眾表現出來的自立自強,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重慶理工大學脫貧攻堅實踐項目組成員許鎧悅感慨道。

據重慶理工大學團委書記韓博介紹,經過此次社會實踐,更堅定了學校團委與頭渡鎮政府建立長期校地合作的意向。接下來,校團委與南川團區委、頭渡鎮政府將從黨團共建、產業發展、大學生培養共育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還將探索在學校建設“南川印象超市”,頭渡鎮等鄉鎮建設“校地合作實驗室”,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現鄉村振興。

文/重慶青年報記者袁家琳通訊員趙康

2020年巴南區團干部

崗位實踐能力大比武落幕

7月10日下午,2020年巴南區團干部崗位實踐能力大比武決賽在巴南區文化藝術中心星光劇場完美落幕。本次大賽以“青春建功新時代·雙城建設我先行”為主題,經過初賽、復賽層層選拔,最終全區10名優秀團干部進入決賽展開對決。巴南區各級團組織負責人、團員青年代表共150余人參加活動。

決賽分為場外賽與現場賽兩個環節,選手圍繞團支部品牌活動策劃、微團課展示、命題演說和才藝展示四個環節過招比拼。場外賽環節,團干部圍繞助力脫貧攻堅、助力雙城經濟圈建設和助力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精心策劃共青團品牌活動。現場賽微團課環節,選手們將“有意義”與“有意思”相結合,呈現了一堂堂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微團課。命題演說環節,選手們從45道題庫中現場抽題、現場思考、現場作答,充分展現團干部的理論知識儲備和臨場應變能力。在最后的才藝展示環節,選手們各顯絕招,聲樂、器樂、舞蹈、魔術和舞龍等節目紛紛登臺,形式各美其美,綻放出了團干部們的青春活力,整個比賽展現了新時代團干部的良好綜合素質。經過激烈角逐,最終來自魚洞中學的李佳黛和區公安分局的陳舜琪兩名選手,贏得了在場評委的青睞,斬獲特等獎,其余3人獲一等獎,5人獲二等獎。

巴南區團干部崗位實踐能力大比武活動已成功舉辦四屆,自大比武活動啟動以來,基層各團組織廣泛組織開展大比武選拔賽,先后共有2790人次參與線上應知應會知識測評,實現團干部全覆蓋。通過以賽促學、以賽代訓方式,有效提升了團干部理論素養、服務意識和業務能力,也為基層團干部搭建展示自我、提升能力和交流工作的平臺。

巴南團區委負責人表示,將以團干部大比武為契機,繼續在加強團干部隊伍建設上出實招、下實功、用實勁,帶領全區團員青年勇擔時代重任,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貢獻青春力量。

文/重慶青年報記者徐海燕通訊員張丙霖

江北逸晗社工赴開州

積極開展心理引導活動

7月13日,重慶市江北區逸晗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攜手重慶兩江新區逸航青少年工作發展中心、開州區軍隊離休退休干部服務管理中心開展“后疫情時期的積極心理回歸”團體輔導主題活動。

活動導師由江北民建七支部會員、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羅玉華和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張永琪擔任,兩江新區逸航青少年工作發展中心項目專員鄧琪琪及重慶西南大學志愿者李笑寒、重慶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志愿者武逸晗、王秀梅、申昀靈、王晨晰作為活動助理一同參與,15位軍休干部參加了本次活動。

現場的暖場互動環節一下子拉近了大家的距離。張友模老人說:“部隊給了我第二次生命,現在每天4:30起床,吃完早飯,去公園跑步、打兵乓球,健康是最大的幸福。”譚學富坦言:“從軍31年,感謝祖國大家庭給予的幸福,今天和年輕的志愿者一起,感受到青春樂觀,也回想到自己的青春年華,趕上了好時代,前途是光明的,感謝我們的祖國……”王彬說:“有軍人的地方,有欣慰,在老前輩的影響下,感受到家的溫暖。”

志愿者張永琪主持的“后疫情時期的積極心理回歸”主題講座,為軍休干部科學防疫,自我心理調適起到了積極作用。這場講座,軍休干部們聽得認真,記得仔細,紛紛稱贊這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心理健康講座。王家述老人表示,今后將更加珍惜我們平凡的生活,他打算在疫情過后,帶老伴四處游玩。

文/重慶青年報記者張書琛通訊員羅玉華武逸晗李笑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