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電子版 > 2020.09.03期 >
A05-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萬州交上“亮眼”答卷

A05-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萬州交上“亮眼”答卷

14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34623戶106461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達標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21%……

萬州作為全市首批退出國家級貧困縣序列的區縣之一,脫貧攻堅成效顯著,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太龍古紅橘

答好“必答題”

因地制宜發展產業 蘆花雞飛進綠水青山

龍駒鎮梧桐村,第一書記白新亮和村民曬脫貧致富的拳頭產品蘆花雞

“還有什么困難?”“沒啥困難,就是生病這個問題。”在走馬鎮白草村,幫扶干部問起貧困戶崔吉兵的困難,他回答得干脆利落。

2017年,崔吉兵突發腦溢血,治療后留下半身不遂后遺癥。這一年,他的家庭在動態調整中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近兩年,在幫扶干部的幫助和鼓勵下,崔吉兵的妻子和兒子外出務工,他則留在家發展農業。傳統種植不掙錢,他便想辦法種了80多株柚子。去年,柚子初產,一家人增收2000多元。今年4月,幫扶干部走訪時,還鼓勵他依托果林發展林下養殖。

“光靠別人扶,自己永遠都不能站起來。大家扶一點,我努力爬一點,今年脫貧沒問題。”崔吉兵堅定地說道。

沒多久,他的規模300只雞的林下養殖場就建起了,種養循環的產業撐起了脫貧致富的希望。

扶貧干部們都知道,選擇扶貧產業發展一定要和貧困戶穩定增收脫貧結合起來,做到門檻低、投資小、易增收可持續又不破壞生態環境,才能“扶到根上、扶到點上”,扶貧產業才靠得住。

由于萬州區大多數鎮鄉地勢高低不平,森林資源十分豐富,許多散居貧困戶出門就見山、滿眼就是林,適合發展對勞動能力要求不高的林下家庭養殖業。同時,國家級保種雞——濟寧汶水蘆花雞耐粗飼、抗病力強、產蛋多、肉質好、經濟價值高,十分適宜養殖。

曾是重慶貧困人口最多、人口規模最大的市級深度貧困鎮的龍駒鎮,2017年引進的蘆花雞特色養殖建設項目今年將全部完工,將于9月接受市級評估。

蘆花雞特色養殖建設項目作為魯渝東西部產業扶貧協作示范項目和龍駒鎮十大脫貧攻堅重點項目,給龍駒鎮梧桐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梧桐村位于龍駒鎮的最東邊,地處海拔600米至1200米的槽谷斜坡地帶,土地貧瘠,以前是典型的無集體經濟、無特色產業、村民無增收來源的“三無”村,全村940戶2887人,貧困戶達98戶377人。“住的是溝溝壑,睡的是包谷殼,吃的是‘三大坨’”是這里曾經最真實的寫照。

龍駒鎮梧桐村第一書記白新亮介紹,按照“雞生蛋、蛋生雞”可持續滾動發展模式,依托梧桐村科技幫扶集團優勢及魯渝扶貧產業協作平臺,實現扶貧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科技經濟化的有機融合,投資建成了梧桐村良種繁育西南基地,2019年成年出欄10萬只成品雞、200萬只雞苗的生產規模,產值超過3000萬元。

截至目前,已有主城區、豐都縣、奉節縣等多個縣區在梧桐村良種繁育西南基地購買蘆花雞苗生態放養,累計帶動周邊區縣及鄉鎮530余戶1300余名貧困群眾通過養殖蘆花雞、銷售農副產品、務工等途徑增收230余萬元。

答好“自選題”

“三師入戶”拔窮根 “雙百億”工程見成效

拿到張孝青的檢驗報告,張儉榮懸著的心,終于安下來了。

血化驗各項指標正常,腳不腫了,能正常行走……情況比想象的還好,張儉榮臉上閃過一絲欣慰。這個從今年初開始讓張儉榮牽掛了多月的病人,用“健康”回報了他。

張儉榮是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張孝青是萬州區龍駒鎮燈臺村建卡貧困戶。他們的緣分,來自“三師入戶”。所謂“三師入戶”,即萬州區在全區范圍內精準選派教師、醫師、技師進村入戶,通過精準落實政策,進一步鞏固教育扶貧成果、提升健康扶貧質量、補齊產業發展短板,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提供重要支撐。

2019年5月,張儉榮在一次隨訪中來到張孝青家,入戶問診時,張儉榮發現了她身體的異常,當即將她帶回醫院做了心臟彩超。果然,她的心臟有瓣膜病。在此之前,張孝青一直以為自己患了怪病,因為稍微動一下就全身無力,因此家里家外的活無法做,家庭也因為缺少勞力陷入困境。

在確診3天后,張儉榮為張孝青做了心臟手術。術后兩周,張孝青順利出院。

從醫生入戶問診到查清病情,從安排手術到順利出院,不足2個月的時間,張孝青享受了三甲醫院優質健康服務,而且手術住院費用報銷90%。

更讓張孝青沒有想到的是,張儉榮從此成為了她的“專職醫生”,每月定期上門回訪送藥,指導服藥康復。

“走路不累了,腳不腫了,很多活兒都能干了。”近日,張儉榮再次回訪,張孝青激動不已,迫不及待講起自己的變化。末了,她還告訴張儉榮,村里的大棚蔬菜產業搞得紅火,她已經計劃加入合作社建一個自己的大棚,以后要搭上蔬菜產業發展的順風車,早點富起來。

“‘病根’除了,‘窮根’就好拔了,這是好事啊。”張儉榮聽了,心里甜滋滋的。

截至目前,萬州區450所學校選派6000余名教師,深入貧困學生家庭助學4.5萬余次,實現貧困學生走訪聯系全覆蓋,全區1.36萬名貧困學生無一失學輟學;選派2500名醫師組建450支醫療服務隊,實現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全覆蓋,重點服務1.8萬戶因病因殘致貧家庭,保障貧困患者“有人看病”“看得起病”;組建8支區級農技師專家團隊,會同192名鄉鎮農技員,開展農業生產技術培訓2000余場次、現場指導7300余次,確保產業扶貧實效。

除了“三師入戶”,萬州還結合實際探索了“雙百億”工程、“雙亮”等工作舉措,夯實了脫貧根基,為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筑牢基礎。

產業發展既是脫貧攻堅的重要保障,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對此,萬州結合實際探索了“雙百億”工程,即通過建設百萬畝經果林、百萬頭生態豬,推動全產業鏈實現產值“雙百億”。

根據規劃,“百萬頭生態豬”項目896個養殖單元,年底全面建成后,將新增生豬產能100余萬頭,吸納1800余名貧困勞動力就業,140個貧困村每村每年可增加集體收入10萬元。

目前,萬州已建成84萬畝經果林,實現村集體分紅112萬元、貧困戶分紅88萬元,依托經果林快速發展的鄉村旅游提升了價值鏈、拓寬了增收鏈。同時,出臺貧困戶產業發展扶持辦法,第一期4099戶貧困戶兌現獎補資金861.2萬元。

答好“加試題”

探索直播帶貨 銷售上億扶貧產品

年初,疫情突襲,渝鄂交界小鎮,同時又是市級深度貧困鄉鎮的龍駒鎮,面臨著脫貧攻堅和疫情防控的雙重壓力。

如何答好戰疫戰貧的“加試題”,龍駒鎮為此立足兩個實際,兩手抓兩手硬,開啟了“戰疫戰貧”攻堅。

通過扎實開展分類排查補弱工作,制定實施住房、醫療、教育“三保障”專項方案,完善便捷服務措施、規范企業復工、提供線上就業服務,最大程度化解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和沖擊。短短三個月后,龍駒鎮8000余人順利返崗,企業100%復工復產,扶貧項目100%開工復工。更值得一提的是,該鎮無一例確診報告。

這是萬州區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全力推進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面對來勢兇猛的疫情,萬州區制定出臺22條應對措施,“戰貧”工作隊就地化身“戰疫”突擊隊,努力克服疫情對脫貧工作的影響,做到“戰疫”“戰貧”兩不誤,確保了貧困群眾不因疫返貧、因疫致貧。

針對就業問題,萬州區利用東西扶貧協作、對口支援等渠道,組織專車“點對點”輸送7587名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就業,外出務工人數較去年增加364人;新認定扶貧車間9個,穩定971名貧困群眾就業;新開發公益性崗位4252個,推動106家涉貧龍頭企業、27個扶貧車間吸納971名貧困群眾就業;全區47121名有就業意愿、就業能力貧困人口全部轉移就業,“零就業”貧困家庭動態清零。

同時,萬州區全力推動扶貧項目復工復產,強化原材料、交通運輸、資金、用工等要素保障,督促扶貧項目搶工期、趕進度。全區690個項目全部開工,涉及貧困人口三保障項目已于6月底全面完成,其余項目可按期完成。

為破解滯銷難題,萬州區在“學習強國”平臺開展重慶首場“書記代言、直播帶貨”活動,成功舉辦網上三峽柑橘國際交易會,新認定玫瑰香橙等231個扶貧產品,讓30多萬噸三峽柑橘“騰云”國際國內市場,累計帶動銷售扶貧產品1.86億,有效緩解扶貧產品因疫滯銷問題,確保貧困群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

文/重慶青年報記者張書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