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電子版 > 2024.02.01期 >
05-世界首例 瀕危牛在重慶克隆成功

05-世界首例 瀕危牛在重慶克隆成功

世界首例 瀕危牛在重慶克隆成功


世界屋脊的瀕危牛種——樟木牛和阿沛甲咂牛近日在重慶云陽成功克隆。這是世界上首次成功克隆雪域高原瀕危牛種,也是我國西南地區第一次誕生克隆牛。

1月29日,在云陽舉行的樟木牛和阿沛甲咂牛搶救性保護工作推進會上,西藏瀕危牛種資源搶救性保護和種質特性評價項目組宣布了這一消息。

絕不能讓雪域高原瀕危牛種質資源滅失。2022年7月,國家相關部門和藏渝兩地決定通過活體保護、體細胞保種、克隆復原技術,對處于瀕臨滅絕狀態的樟木牛和阿沛甲咂牛實施搶救性保護。同年10月,《西藏瀕危牛種資源搶救性保護和種質特性評價》立項獲批,由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王雅春牽頭成立課題組,以2023年至2025年為實施年限,圍繞高原牛種活體保護、體細胞保種、克隆復原等技術難題進行攻關。2022年,課題組協同重慶市畜牧科學院、重慶市金峽牧業有限責任公司組建技術團隊,把樟木牛和阿沛甲咂牛克隆胚胎移植項目落戶位于云陽縣的重慶市良種肉牛繁育場。

“課題組在活體保護、精準鑒定、資源特性挖掘、體細胞保種、克隆復原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課題組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重慶市良種肉牛繁育場已成功克隆樟木牛4頭、阿沛甲咂牛4頭。

按照計劃,今年7至8月,課題組將把在云陽培育成功的樟木牛和阿沛甲咂牛克隆牛各返回2頭至西藏原產地,補充保種急需的種公牛。

重慶市良種肉牛繁育場還將繼續培育剩下的幾頭克隆牛至成年,調教、采集精液等遺傳物質并冷凍保存。

據人民網

 

共建雙城經濟圈2024年重大項目清單發布 共列項目300個 總投資3.6萬億元

近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聯合辦公室發布《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2024年重大項目清單》(以下簡稱《清單》),共列項目300個、總投資約3.6萬億元。2024年,川渝將實施的這批重大項目涉及現代基礎設施、現代產業體系、科技創新、巴蜀特色文旅、生態環境、對外開放、公共服務等7個方面。

根據《清單》,2024年,川渝兩省市將實施現代基礎設施項目101個,建成成都至資陽等市域(郊)鐵路、開江至梁平等省際高速公路,加快推進重慶江北、四川樂山等機場和成渝中線、成達萬高鐵等川渝重大通道項目建設,有序推進長江上游航運中心項目實施,全國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第四級”的通達性和便利性將進一步提升。

同時,兩省市將力爭完工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甘孜—天府南—成都東、天府南—銅梁)等項目,加速建設國家天然氣(頁巖氣)千億立方米產能基地,成渝地區“能源大動脈”將更加暢通;開工建設“引大濟岷”等骨干水利工程。

兩省市將實施現代產業體系項目114個,聚焦川渝協同共建的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汽車、特色消費品等世界級產業集群,以及機器人、智能網聯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實施宜賓鋰電、綿陽巨星永磁、德陽航空航天燃機裝備等一批有影響力的產業項目,特色鮮明、安全可靠的區域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正不斷完善,川渝產業集群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將進一步提高。

兩省市將實施科技創新項目31個,建成投用錦屏深地實驗室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加快推進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西部科學城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開工建設中國地震科學實驗場等大科學裝置等項目,加快成為國家重要的科技創新策源地。

兩省市將實施巴蜀特色文旅項目17個,推進實施重慶觀音橋、四川春熙路等傳統商圈以及沙坪壩磁器口、成都寬窄巷子等特色商業街區提質工程,加速建設三星堆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一期)項目等標志性文旅項目,加快打造世界知名商圈和國際旅游目的地。

兩省市將實施生態環境項目14個,加快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六江生態廊道”等項目建設,持續開展環境治理,實施碳達峰碳中和聯合行動,推行資源循環利用,生態環境共建共保深入推進,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發展高地。

兩省市將實施對外開放項目5個,加速西部陸海新通道渝黔綜合服務區、西南(自貢)無水港等項目建設,對外開放通道更加通暢,內陸開放樞紐加快形成。

兩省市將實施公共服務項目18個,建成國家六大區域應急救援中心之一的西南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加快遂潼區域職業教育中心等項目實施,開工建設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宜賓醫院等一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人口吸納和綜合服務功能持續提升。

據新重慶-重慶日報

 

讓發展成果更加惠民有感

重慶今年將推進“八項行動”辦好“六件實事”

1月29日,2024年全市民政工作會議召開。會議提出,為推動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全面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認同感,今年我市將推進“八項行動”、辦好“六件實事”。

“八項行動”分別為——

推進精準保障行動:重點抓好分層分類救助、提質增效救助、數字賦能救助、物質+服務救助、慈善+救助、黨建+救助“六大救助”,做好鞏固拓展鄉村振興成果同脫貧攻堅有效銜接,確保兜住底、兜準底、兜好底。

推進渝悅養老行動:實施基本養老覆蓋、服務體系優化、養老服務惠民、數字養老建設、養老消費繁榮、老齡工作提升“六大計劃”,抓實養老服務促消費,培育壯大10家龍頭企業,打造100個農村示范互助養老點,開辦社區老年大學100所,努力讓老年人有更多獲得感。

推進渝童守護行動:召開全市城鄉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會議,出臺加強城鄉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關愛保護政策措施,持續抓好困境兒童分類保障、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家庭監護能力建設、兒童福利能力建設等4項重點任務,確保讓孩子們成長得更好。

推進渝社有為行動:嚴格落實“六同步、三納入、一共享”工作機制,部署實施能力提升“五個一”活動,持續開展行業協會商會服務高質量發展“十個一”專項行動,更好發揮改善行業管理、助推高質量發展的功能作用。

推進鄉村著名行動:實施鄉村地名館建設等“六個一批”鄉村地名服務項目,持續加強地名文化保護,深化地名“一網通辦”等地名信息服務,更好助力鄉村振興。高質量研究制定行政區劃總體規劃思路,加強鄉鎮勘界、平安邊界創建。

推進善滿山城行動:大力推進法治慈善、陽光慈善、社區慈善、數字慈善、惠民慈善、融合慈善“六大慈善”,既做大“慈善蛋糕”,又分好“慈善蛋糕”,實現中心城區80%以上的街道、其他區縣35%以上的街道設有社區慈善基金,打造社區慈善服務場景。

推進精康融合行動:加快構建全市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體系,新打造500個“渝康家園”,實現全市80%的街道、60%的城市社區和30%的鄉鎮開展精康服務。

推進逝有所安行動:落實殯葬改革行動方案,出臺殯葬設施專項規劃,啟動火葬區和土葬改革區調整,推廣林地墓地復合利用,開展殯葬領域跨部門綜合監管等試點,更好滿足群眾基本殯葬需求。

“六件實事”分別是——

辦好公益性殯葬服務設施建設實事:啟動2個區縣火化殯儀館、3個城市公益性安葬(放)設施、30個農村公益性示范安葬(放)設施建設。

辦好“童心相伴”心理健康關愛服務實事:對全市城鄉留守兒童及監護人全覆蓋開展心理團輔,并根據需要開展個案服務。

辦好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實事:新增完成適老化改造10000戶。

辦好散居特困人員“解需暖心”實事:確保100%簽訂落實照料護理服務協議,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鏈接社會資源力量等,為散居特困人員提供針對性幫扶服務。

辦好老年助餐服務實事:堅持以示范點建設帶動城鄉有效覆蓋,新建一批助餐服務點,打造市級示范老年食堂100個。

辦好打造特色婚姻登記服務場所實事:探索“婚登+”服務,打造10個特色婚姻登記場所或戶外頒證基地,成為公共服務“新地標”,助力婚慶經濟發展。

據新重慶-重慶日報

 

高速路執法大隊舉行“情滿旅途,安全出行”主題黨日活動


1月26日,春運首日,重慶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總隊高速公路一支隊一大隊黨支部聯合九龍坡高交警黨支部、支坪管理中心黨支部,在珞璜服務區開展“情滿旅途,安全出行”主題黨日活動。

活動中,各黨支部成立先鋒隊和青年突擊隊,向過往旅客發送安全出行宣傳手冊,提醒勿酒駕、醉駕,勿超速、勿疲勞駕駛,拒乘“黑車”;還為大家現場烹制了姜湯、湯圓、餃子,幫助長途貨車司機前往司機之家休息,并詢問司機師傅旅途行程、春運打算以及運費信息,提醒司機師傅注意休息,安全行駛。

一杯姜湯,一碗湯圓,一聲祝福,一份牽掛,溫暖了嚴冬時節歸家游子的心。本次活動發放姜湯150多份、湯圓60多份、餃子70余碗、宣傳手冊200余份,提供法律咨詢30余條,增強了人民群眾的安全出行意識,為春節旅途增添了濃濃的暖意。

文、圖/重慶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總隊高速公路一支隊 和瑞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