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面對目前汽車消費低迷的現狀,國家發改委等10部門聯合發布《進一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將對農村居民購買乘用車給予優惠政策,被稱為新一輪的“汽車下鄉”。
方案的主要內容為:促進農村汽車更新換代,有條件的地方可對農村居民報廢三輪汽車,購買3.5噸及以下貨車或者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給予適當補貼,帶動農村汽車消費。2018年,國內汽車產銷量迎來28年來首次負增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汽車產量完成2781萬輛,同比下降4.2%;銷量2808萬輛,同比下降2.8%。
在這一輪政策推動下,不少車企都紛紛打出了力度不小的補貼。但另一方面,從中汽協2月的銷量來看,國內汽車銷量繼續下滑,同比環比均出現下降。廠家火熱優惠措施,與依舊寒冷的汽車消費市場呈現出“冰火兩重天”。“汽車下鄉”能否拯救低迷的車市?現場嘉賓各有觀點。
《轟鳴》:打造車圈最熱輿論場,一檔為態度發燒的對話欄目。
本期嘉賓:
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崔東樹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汽車市場處副處長王光磊
北汽股份品牌總監王劉芳
華山論劍汽車女記者創始人黃少華
本期策劃丨馬倩、程功
一句核心觀點:
崔東樹:四五線城市日益上漲的高房價,嚴重擠壓農村居民購車預算。
王光磊:農村市場目前最大的問題,還是農村居民購買力的問題。
王劉芳:如果現在車企忽視農村,日后車企會高攀不起。
黃少華:只要是即時響應“汽車下鄉”政策的車企,都值得獲得掌聲。
本期更多對話內容,請關注以下《轟鳴》欄目訪談節錄。
主持人:在節目的開始,我想先向各位嘉賓拋出一個問題,就是先讓大家站在自己的角度來說一說,大家都怎么看待這一輪的汽車下鄉?
崔東樹:“汽車下鄉”應該是國家促進消費這一系列組合政策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農村居民消費目前是我國汽車消費市場一個短板,所以通過汽車下鄉活動,可以有效地改善農村居民汽車消費環境。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事情。
黃少華:我們知道去年中國汽車市場出現了28年來的首次負增長,無論是廠家還是整個社會的都面臨著消費信心不足,所以汽車下鄉政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其實是為了提振消費信心。通過汽車下鄉政策可以讓廠家更好地去開拓農村市場,我覺得這是一個比較好的政策。
王光磊:從這個政策的力度來看,我覺得應該跟2009年與2010年的汽車下鄉政策還是有一定的差別。以我了解的狀況,這個政策考慮了當前汽車市場的狀況。力度大小主要為了提振汽車市場的信心。
王劉芳:之前第一輪汽車消費政策出臺的時候,我當時還在媒體當記者,也確實目睹了那一輪刺激政策之后,我們的汽車產銷量就順勢第一次登上了全球第一。這次出臺第二輪政策,它有兩個信號可以解讀。第一,汽車在國民經濟制造業中占支柱產業的地位,中央是非常明確的。這一輪汽車下鄉出臺的背景就是在2018年,我們28年來汽車的增速第一次出現了負增長,這個背景我覺得是非常得耐人尋味的,重新提振車市增長這個意圖非常得鮮明。第二,國家一直在進行供給側結構改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激活消費,特別是農村市場。農村市場的啟動是很好的切入點。我們覺得這個政策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黃少華:剛才劉芳說起來2009年的刺激政策,那個政策的刺激力度要更大一些。我覺得這次的刺激政策,可能從效果上不可能達到上一次的那樣,因為上次確實經過那個刺激政策以后,中國的汽車市場經過了好多年的高速的一個增長。但今年我覺得從消費信心的提振上是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是從實際的效果來說有待觀察。
主持人:黃老師您認為這一次的汽車消費向農村轉移,在效果上來說,跟上一次是略有差距的是嗎?
黃少華:我覺得差距還會比較大,我希望這一輪的汽車下鄉政策,廠家能夠真正地去把它當做一個特別重要的事情來做,但是也有一些媒體在質疑,說很多廠家并沒有真正把實惠讓給消費者。我的觀點是,愿意響應就是一件好事,廠家能夠這么快地去對政策做出響應,說明他們是對這個政策是非常認同的,說明他們看中農村市場的開拓,所以只要說政府有這個意愿,廠家又真金白銀地去補貼,我覺得還是能起到一定效果,但是不要給予它太高的希望。
主持人:是,就著黃老師的這個觀點,北汽的王總肯定是有一肚子話想說。
王劉芳:其實汽車惠民,一方面看地方政府的態度,執行的力度。第二,廠家也要拿出你的誠意。北京汽車在最短的時間內,就拿出了 “2019惠民我先行”的策略,其中不僅有補貼還包括終身質保。所以少華你說我們的力度大還是不大?國家這次汽車下鄉力度是比較溫和的,沒有很明確的要補貼多少錢,把更大刺激的權利下放到了地方,這樣會有很好的靈活性。說實在話,我們也可以觀察,哪個地方惠民刺激的力度比較大,效果比較好,事實上我覺得市場有社會一桿秤,車企有一桿秤,我相信中央也在看。
主持人:我們在做這期節目之前電話采訪了一些地方的經銷商,錄制了一段小視頻,各位看一下。
這段視頻看完之后,我們發現有的品牌它確實是真金白銀,但是有的品牌是雷聲大雨點小,各位怎么來看?
黃少華:我之前寫了一篇文章《所有積極響應國家汽車下鄉政策的企業都值得獲得掌聲》,我的觀點是,無論企業補貼力度大小,他們都在積極地尋找變化,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態度。只要你去響應,我們就給你掌聲,但是這個響應力度大小,消費者買不買賬那就是終端的事情了。
王劉芳:我們也是車企,所以車企心里在想什么,我覺得我們很容易揣測。車企響應的力度和響應的速度不一樣,有可能有這么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可能它確實需要研究,還沒有就是拿出一個方案。第二,農村市場跟城市市場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像電動車行業的企業,它在農村市場確實發揮的空間需要仔細去研究的。第三呢,可能農村市場因為基礎設施、渠道以及消費等因素局限,我們去做銷售,成本投入會比較多一些,這個問題我覺得是一個短期利益和長遠利益的一個關系。如果農村市場你不開拓,等到以后我們的美麗鄉村建起來之后,城市走過的道路,農村也會再重新走一遍。今天你忽視的,也許明天你會高攀不起。所以我想,應該非常認真、有誠意地去研究這樣一個市場,農村市場將來會是一個很大的基盤,金字塔沒有塔基你不可能走到塔尖的,我們是這樣看這個問題的。
崔東樹:現在才剛2月份,我相信后面隨著汽車下鄉逐步的推進,政策可以逐步加力。同時我認為大家都在努力地推進汽車下鄉工作,說明汽車下鄉本身具有巨大號召力。目前來說,雖然可能是成本偏高,未來隨著實現城鄉一體化的改進,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事情。
王光磊:從我們得到的數據來看,過去的五年2013年到2017年的過程當中,農村市場跟我們的三線市場是增長最快的市場,大概年均增速在15%到20%之間。現在總體全國市場千人保有量接近到150,而三線和農村市場它的千人保有量還是在40左右的水平,相當于我們大概十年前全國的平均水平。像北汽這樣扎根做這一塊市場取耕耘這塊市場,將來肯定回報是遠遠地要大于之前的預期的,我覺得是這樣。
主持人:2018年也出現了一個趨勢, SUV不如轎車那么受歡迎了。在汽車下鄉的政策推進之后,這樣對比會不會傳導到企業的產品規劃上面?
崔東樹:SUV去年下滑是一個嚴重出乎意料的事情,從11年到16年,我們的SUV增長速度都在40%左右,到2017年SUV增長速度在10%左右,到2018年SUV增長速度下半年開始都已經低于轎車的增長速度,所以SUV的下降與縣鄉市場的低迷應該是有一些相關的。汽車下鄉是改善農民出行必然的環節,在汽車下鄉的推動下,SUV市場會得到良好的發展,對車企來說,SUV始終是車企布局的重點。
黃少華:我認為去年SUV增幅的下滑跟過去幾年的高速增長是有關系的,它只是一個理性的回調。因為過去幾年確實SUV增長太快了,而且SUV的市場占比已經到了40%多,我覺得可能未來會是一個50:50的這樣一個節奏,所以SUV應該不太可能像過去百分之幾十的增長,只保持每年增幅比轎車高一點,隨著汽車下鄉政策,農村市場對SUV的喜好可能會確實更多一些。根據中國市場的需求,合資品牌在過去幾年也在加緊研發SUV,所以今年我覺得會是合資SUV的反攻潮。過去SUV自主品牌的占比是非常高,特別排名前十里面其實合資品牌比較低比較少,但我估計從今年開始可能合資SUV的增幅會上來,帶動整個SUV市場的銷量增長。
王光磊:我可能有一點不同的意見,從我們對農村市場的了解來看,農村市場目前最大的問題可能還是它的購買力的問題。因為農村市場這一部分群體剛剛崛起,所以它對價格非常敏感。從目前農村市場的購車來看,基本上還是以十萬塊錢以下的自主品牌轎車為主。受收入的限制,45%都是買轎車不是SUV。從這個角度來講,未來SUV是有一定的前景,特別是自主品牌的SUV。合資SUV我們判斷短期之內可能在農村難找到市場,但是從將來來講,農村也在消費升級,五年以后這塊的市場會開始崛起。
王劉芳:SUV在中國市場連續多年的高速增長,這個背景跟中國人的特殊消費心理有關。SUV走勢不可能一直漲,規律如此,有漲就有跌,最終達到一個合理的平衡。我認為,第一我們要實事求是,農村市場畢竟跟現在一二線市場還是不一樣的。第二,農村市場消費的使用的場景跟城市市場也是不一樣的,所以你要想在農村市場有建樹,一定要研究透,不能把城市場景需求到農村市場去用。第三,我想說,農村市場絕對不意味著可以去湊合,可以低配。一定要從長遠的角度去策劃。
主持人:在汽車行業有些媒體或者專家的觀點認為,有的品牌難免會將自己庫存車借此機會一股腦投放到農村,各位專家怎么來看待這樣的觀點?
崔東樹:我覺得這個觀點是完全不正確的。第一,國五是注銷車型,國四車型目前基本沒有,經銷商的庫存現在管理很嚴格,而且從經銷商運營角度來說,大于六個月庫存對它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大于三個月的庫存都相對來說是比較少的。所以目前來說,把老舊庫存或者國四車放到農村去銷售,經銷商的成本會更高,我覺得這個本身就不合邏輯。
黃少華:這次確實汽車下鄉政策有一個聲音去庫存,我是覺得最后的效果其實是農民朋友在投票。現在城鄉一體化,年輕消費者跟城里的消費習慣其實非常接近了,包括買車他們一樣上網去看。大家接收到的信息農村并不比城里少很多。我是覺得不要把農村想象得很落后,現在的人人是用智能機的時代,其實大家接收到的信息是一樣的,所以大家的審美品位,只要有能力,買好車的需求是一樣的。
主持人:王處長,我還想問您一個問題,如果要是現在汽車下鄉,那么它跟農村原有的路網之間會不會發生沖突,您怎么看待這種沖突?
王光磊:從我們了解的狀況來看,這塊的市場是非常有潛力的,從短期來看的話它達到了進入到汽車高速增長的起點。那么汽車到了中長期之后,它主要決定的因素不再是你的經濟因素,而是社會環境方面的因素,特別是你的基礎設施。人口密度越高的地區,它的汽車保有量越低,人口密度越低的地區汽車保有量越高。農村停車方面最大的問題可能是停車管理比較混亂,但是有地方停車,而且每家都會有地方停車。基礎設施這一塊來看的話,如果單純不考慮到春節之前在城里面的這些農民回家之后把車開回去,目前日常農村的狀態,公路基礎設施來支持它是沒有什么太大的問題。
王劉芳:最終造成擁堵的事實上是最后1公里,可能農村的規劃路會比較窄。如果真的要把農村市場啟動,未來可能鄉村尤其最后1公里的道路規劃、管理千萬不能夠說錯車都錯不過去,那真的是非常得影響消費。之前大家都用摩托車的時候,用自行車的時候,它不是個問題,未來大家都要用汽車的時候,可能你現在不管,未來就要用很高的成本去管。假如在那個地方蓋了房子,將來要拆,這個成本就不及現在就來規劃。
崔東樹:最簡單來說村里應該汽車保有量比北京的高,而北京是百戶家庭現在至少50輛車以上的水平,北京在控制了八年之后仍然能夠達到這么高的水平,所以北京應該是全國保有的洼地而不是全國的制高點。現在是制高點說明農村還是窮,沒有把汽車普及起來。汽車下鄉的趨勢很好,對整個農村的建設我覺得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主持人:現在四五線的樓市漲得也是很兇猛的,這會不會擠壓到汽車的消費?
崔東樹:居民消費來說,樓市、股市、車市,尤其樓市車市消費目前來說出現嚴重的失衡,農村現在買房,客觀說房子還不是特別貴,這樣的話他的購買力實際跟車的購買力是相近的。但北京等大城市的房子和車的購買力是沒關系的,因為反差太大,千萬的房子跟幾十萬的車差距太大。村里的房子或者縣城里面的房子三十萬五十萬首付十萬,跟車的價格就相對,這樣對車的擠壓就很嚴重,而且它擠壓不是擠壓一個人,而是擠壓整個朋友圈,導致整個居民的購買力嚴重地受影響。
王光磊:從去年的狀況來看,三線的市場作為長期都是拉動整個汽車市場增長的部分,去年出現了一個對整個市場產生了拖累,統計局統計,其實城市的房地產的漲價情況來看,三線在里面是出類拔萃的,漲得最明顯的。我們做了一個調查,大概百分之七八十的農村家庭都是先解決房后解決車。所以這一塊的話,如果房價暴漲的話,對于村里面的人他去考慮車的這個決策來講肯定是有一個延遲的作用。
黃少華:王處說得特別對。我從農村來的,我覺得前兩年房價對車市的影響會比較大,因為三四線城市的房價確實是經歷了暴漲的過程。從去年開始,其實全國的房價都屬于比較低迷的狀態,大家愿意買房是因為房價是屬于升值的投資,那么買車大家都會認為它是一個貶值的消費,這是為什么大家愿意買房不買車。農村的房地產屬于過剩的情況,可能不止是農村,包括三四五線城市都處于過剩的過程,所以只要它的房價不漲了,就會有一個理性的回歸。
王劉芳:我覺得你們說的非常真實,如果我們在制定這個汽車消費汽車下鄉這個政策的同時,它能夠同步地考慮我有沒有一個政策,不要讓這十幾年來一二線城市這種瘋狂房地產的黑洞,對國民資產吸附的效應再一次地在農村,在三四線城市重演,我覺得其實它是需要甚至好幾個部門聯動來考慮。否則的話,單純的汽車下鄉很難起到好的作用。
主持人:我們能從各位嘉賓的觀點看到,汽車下鄉不僅僅是承擔了一個救市,而且它要對政策或者關于環保關于樓市要做一個全盤的考量,也謝謝今天四位嘉賓能夠亮出自己的觀點,大家說得都很有干貨,也謝謝各位網友的觀看,我們今天的《轟鳴》節目就到此結束了,讓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