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北京頭條APP
郵儲銀行房山支行小額信貸員秦闖,熱血惠農落實金融扶貧身負重任。跑山區、下田地、鉆鴨棚、進豬舍…親戚朋友問秦闖:聽說銀行職員都是西裝
郵儲銀行房山支行小額信貸員秦闖,熱血惠農落實金融扶貧身負重任。
跑山區、下田地、鉆鴨棚、進豬舍…親戚朋友問秦闖:聽說銀行職員都是西裝革履,拎著公文包往那些樓里的大公司跑,你怎么天天往村里跑?秦闖笑笑說:“我們的服務就是哪里有需求就往哪里跑,能夠幫助農民脫貧致富,讓家鄉富起來,也是我們的榮耀。”
秦闖(左)8年間為農戶辦理小額貸款近400筆
農娃子飲水思源甘做農戶孺子牛
秦闖生長于農村,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的孩子。父母曾是養殖戶,因此他比常人更能體會農民想通過努力奮斗過上幸福生活的愿望。正源自對這片土地的熱愛,秦闖才將服務“三農”作為人生信條。
精準扶貧專項貸款工程,既是精準扶貧的一大亮點,也是金融扶貧的一大創舉。涉農小額信貸員作為落實金融扶貧的主要實施者,可謂身負重任。秦闖深知,盡管他發放的涉農貸款金額大部分都是3萬、5萬的小金額貸款,但這些錢卻可以幫助農戶走出困境。
近8年來,秦闖跑遍了房山區20個鄉鎮,針對不同農戶、農企的需求提供針對性的貸款方案,因村施策、因戶施法,探索出了“熱心上門感動、貼心扶持推動、貸款發展帶動”的新思路,相繼幫助大中小300余農戶發家致富、走出貧困。
由點及面惠農匯聚成河
7年間5次貸款,使300畝種植菜園成長為國家級合作社示范社,慧田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王雷對郵儲銀行北京分行有著難以言表的感激之情。
2012年,王雷從村民手中流轉了300畝土地種植有機蔬菜和食用菊花。眼看收獲在望,“7·21”特大暴雨卻讓一切努力付諸東流,30棟大棚香瓜又因“白粉病”幾乎全軍覆沒。由于經濟損失慘重,多家銀行不敢冒險為其貸款,王雷陷入了孤立無援的窘境。
看著沒精打采的植苗歪倒在田地里,秦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在仔細查看評估了養殖場的情況后,秦闖在調查報告中寫下“建議貸款”的提議。“食用菊花種植在北京市并不多見,王雷一旦渡過此次難關,其利潤十分可觀。”秦闖說。
最終,通過三戶聯保形式,王雷憑借有效證件獲得了5萬元貸款。此后一年的時間,王雷種植的食用菊花、有機蔬菜逐漸有了起色。看著日漸茁壯的農苗,秦闖的心里倍感欣慰。
2013年,王雷決定帶領村民共同致富,成立了周莊村慧田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在郵儲銀行30萬助農貸款的支持下,大棚裝上了自動卷簾機等設備,溫度得到了控制,蔬菜的品質和產量都有了大幅提升。
房山區琉璃河鎮周莊村位置偏遠,山路坑洼難行,但秦闖對這條路再熟悉不過。根據郵儲銀行的規定,信貸員需每半年實地考察一次,但王雷帶著低收入的鄉親們脫貧的行為深深地感染了秦闖,這些年來,他堅持每月走訪一次,因為他知道幫助王雷等于幫助了更多的農戶。
蔬菜大棚內溫濕度雙高,秦闖每次前去都要在近百個大棚內穿梭,一趟下來汗流浹背,正是憑借他的密切交流和走訪,王雷的合作社才得以及時把握機會,迅速發展。
此后6年里,秦闖又先后為王雷申請三次貸款,共計440萬元,為合作社安裝了科技智能設備,培育出了有機韭菜、食用菊花、荷蘭番茄等新高利潤作物。王雷的合作社也從當初的5名社員發展到298戶社員,每戶平均盈利增長五六千元。此外,村里的困難戶的婦女在王雷的影響下也經營起了菊花宴、百合宴,年收入增加2萬-3萬元。
王雷深知,鄉親們脫貧離不開郵儲銀行支持和秦闖的細致服務,在他的回憶里,7年間,秦闖沒有喝過他一口水,吃過他一口飯,始終親力親為地張羅所有細節,真正做到了讓農戶省心、放心。
如今,王雷的慧田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已被評為國家級合作社示范社。秦闖也不斷續寫著惠農佳話。
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
銀行圈子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人干銀行,全家跟著忙。五一假期的一天,一位農戶打來電話,稱自己的養豬場第二天要進一批豬,還差5萬元現金,如果貸不上款,就要賠付1萬元違約金。此時窗外大雨密布,父親嘟囔道:“難得團聚,就不能吃完飯再走嗎?”秦闖抱歉地笑了笑,撂下筷子消失在雨幕中。
自從做了小額貸款信貸員,全年無休已經成為秦闖工作的常態,8年間,他走遍了全區462個行政村,步行山路超過500公里,親手為農戶放貸的小額貸款筆數近400筆,服務農村客戶近300個,涉獵72個農村行業,累計發放近9000萬元涉農貸款,沒有一筆貸款發生過逾期。
秦闖說,在郵儲銀行北京分行的信貸條線上,活躍著很多像他一樣的信貸員,大家都在踐行郵儲銀行服務“三農”的社會責任,續寫著惠農篇章,“我相信,未來會有更多農戶在郵儲北分的幫助下實現致富夢想。”
文/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