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重慶 >

五一小長假城頭“打卡地”火了,重慶鄉村旅游也很熱鬧

本文來源:上游新聞

五一假期第一天,重慶旅游一如往常的火爆,洪崖洞、長江索道、磁器口、李子壩、海棠溪等景點成為全國各地游客打卡

五一假期第一天,重慶旅游一如往常的火爆,洪崖洞、長江索道、磁器口、李子壩、海棠溪等景點成為全國各地游客打卡地,與此同時,重慶鄉村旅游在五一假期也很鬧熱。

重慶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升級行動,開發推出生態景區景點依托型、特色產業支撐型、高山避暑納涼型、科普體驗觀光型、民族風俗風情型等鄉村旅游產品,推出36條鄉村旅游精品線路。

市農委還要求各區縣深化農旅融合,積極發展“后備箱經濟”。加強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鄉鎮、示范村(點)建設,大力培育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經營主體,推進振興鄉村建設。

五一小長假,火的不僅僅是城市,鄉村旅游后備箱經濟也備受關注。

att_1690557_副本.jpg

茨竹放牛坪梨花盛開。

渝北區:

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鄉村旅游助推后備箱經濟

梨花節剛忙完,這幾天,渝北區茨竹鎮放牛坪村8組的陳安然又開始忙了起來,忙著準備申請將門前的產業路延伸到最遠的幾畝梨樹基地去。

這樣到了秋天,那幾畝偏遠的梨樹基地就不愁沒有游客去采摘了。

隨著渝北區不斷完善道路交通等硬件設施,農旅融合深入推進,每到節假日,放牛坪、玉峰山、斗碗寨等地,成為了游客鄉村休閑旅游的熱點,同時也帶動了當地農戶發展后備箱經濟的積極性。

鄉村旅游推動后備箱經濟

作為全市主城區唯一的鄉村振興綜合試驗示范區,渝北區優選興隆鎮、大盛鎮、統景鎮3個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鎮和茨竹鎮放牛坪村、木耳鎮學堂村、玉峰山鎮玉峰村等5個不同類型的村,分層分類開展試驗示范。

隨著渝北區不斷完善道路交通等硬件設施,農旅融合深入推進,渝北區財政投入資金1億元集中打造木耳斗碗寨、玉峰山“森林氧吧”等十大精品鄉村旅游景區。

同時結合道路交通、農村環境整治等項目,把沿線山水生態、田園風光、精品村莊等串珠成鏈。

隨著木耳斗碗寨、玉峰山“森林氧吧”、 “巴渝鄉愁”展示區、BG咖啡莊園、五谷地度假農場等景點相繼開放,成為市民節假日和周末休閑度假新去處。

來自渝北區農委的數據顯示,渝北區已經常態化舉辦興隆楊梅節、印盒李花節等鄉村旅游節會活動,全區鄉村旅游接待游客達392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4.3億元,帶動農民增收7.4億元。

公路邊就可以賞花摘果

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 隨著道路的暢通,觀光農業的發展也帶動了鄉村旅游,讓當地村民嘗到了甜頭。春天,游客在路邊就可以賞花。到了秋天,站在路邊就可以摘果。

渝北區放牛坪梨花基地有上萬畝梨樹,每到春天,漫山遍野的梨花布滿坡地和山崖,放牛坪梨花基地主要由放牛坪村、南天門村和三江村組成,當地村民家家戶戶都種了梨樹。

渝北區茨竹鎮放牛坪村黨總支書記劉有虎接受上游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梨花基地內修了產業路,雖然只有2.5米寬,但是,摩托車、板車和四輪小貨車就可以直接進入基地,采摘后將梨子拉出來放到村級公路主干道也很方便,有的基地梨子成熟后,全部被開車來耍的游客摘光了,根本用不著請工人摘梨。

劉有虎介紹,去年,渝北區茨竹鎮放牛坪村游客接待量猛增,村人均收入達到1.85萬元,比上一年增收2000多元。

此外, 去年1月,渝北區大盛鎮青龍村高標準柑橘基地開建,科學布局發展特色中晚熟柑橘。

大盛鎮青龍村黨總支書記黃志介紹,果園規劃面積2350畝,目前已經栽種1900畝,春天賞柑橘花,今年秋天第一批果樹可以掛果采摘了。環境改善,道路改善,鄉村旅游產業有了發展,也吸引了一大批人回鄉創業,其中游上就是第一批回鄉創業的代表。

40多歲的游上,在外地開火鍋店和生產底料已經20多年,去年回到家鄉大盛鎮青龍村2社,將自己老家的房子進行了翻修,就在村里開起了火鍋魚店,同時進行火鍋底料炒料加工培訓,節假日生意非常火爆。

萬盛經開區:

發展鄉村旅游“后備箱經濟”,去年接待游客超630萬人次

萬盛經開區通過鄉村旅游“后備箱經濟”,將特色農副產品向旅游商品轉化,豐富“旅游+農業”內涵,帶動鄉村旅游發展。

上游新聞記者從萬盛經開區農林局獲悉,2018年萬盛經開區接待鄉村旅游631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34.7億元,其中農副產品銷售收入10.4億元。

目前已形成全國 “中國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1個,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1個,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范例1個,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3個,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優秀帶頭人1名,全國農業勞動模范1名。

去年,萬盛經開區大力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深入推進青山湖、板遼湖、涼風“夢鄉村”、叢林菌谷、尚古村落等鄉村旅游景點建設,圍繞特色產業,在青山湖、青年、黑山、叢林四大農業園區重點發展茶葉、獼猴桃、方竹筍、食用菌、蜜柚等特色效益觀光農業,大力培育獼猴桃、食用菌、茶葉、方竹筍、脆紅李、蜂蜜、雪梨膏等特色旅游農產品20余種,為游客提供豐富后備箱禮物選擇。

秀山縣:

農旅融合,“光棍村”變“富裕村”

秀山縣隘口鎮富裕村位于渝黔交界處的太陽山深處,距縣城車程超過兩小時。這個從前因為貧窮而聞名的“光棍村”,因為道路修通,農旅融合發展,正受到越來越多的外地游客關注。

2008年,富裕村村民自籌資金,在村干部的組織下,開始在大龍門山上修路。一年半后,4.5公里的機耕道全線貫通。

2017年,利用扶貧專項資金,村里將九道河到大龍門組的4.5公里機耕道拓寬成了4.5米并進行了硬化。

路修通了,富裕村種上了經濟作物核桃。村里的核桃將發展到3000余畝,核桃樹進入盛果期后,戶均收入將在7萬元以上。

來自市農委的信息顯示,交通建設促進了產業發展。目前隘口鎮正在推動交旅融合,打造集休閑、娛樂、觀光與農事體驗于一體的茶旅融合發展項目,并正在形成以中藥材為主,果蔬產業為配套的產業發展格局。

上游新聞記者 徐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