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上游新聞·重慶晨報
說起菜園壩火車站,相信每個重慶人都很熟悉。1952年7月1日,新中國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建成通車,菜園壩火車站
說起菜園壩火車站,相信每個重慶人都很熟悉。1952年7月1日,新中國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建成通車,菜園壩火車站便投入運營,至今已服務67年。它記錄過老山城的繁華,見證著新重慶的發展。根據規劃,未來重慶市將構建“三主兩輔”鐵路客運系統,菜園壩火車站也將升級改造,與沙坪壩站一起成為“三主兩輔”客運系統中的“兩輔”。到底未來的菜園壩火車站會將建成啥樣?有哪些亮點?近日,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一份環評報告中找到了答案。
高架候車室 橫跨鐵路軌道之上
5月10日,重慶市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發布了《新建重慶至黔江鐵路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根據環評內容,渝黔鐵路正線建筑長度269.728km,運營長度262.13km,其中橋梁39,507km/82座,占比14.65%;隧道215.297km/62座,占比79.82%;正線橋隧總長254.804km,橋隧比重為94.47%。該項目擬于2019年12月開工建設,2025年6月建成通車,總工期66個月。全線共設車站8座,其中新建車站6座(重慶東站、巴南站、南川北站、水江北站、武隆南站、彭水西站),利用及改建車站2座(重慶站、黔江站),設重慶東動車運用所1處,線路所3座(趙家灣線路所、毛家壩線路所、朱家巖線路所)。
渝黔鐵路站點分布圖
報告指出,重慶站地處重慶市渝中區長江邊上,菜園壩立交以西、菜袁路以北,為既有重慶站改建,最高聚集人數為10000人。該站為重慶樞紐主要客運站,渝黔高鐵引入重慶站后與成渝客專貫通。車站按高速場、城市列車場自北向南分場布置,總規模7臺14線,其中高速場4臺8線,預留1臺2線。
重慶站平面布置示意圖
值得注意的是,重慶站站房將按高架候車室布置,也就是上跨線式候車站房,候車室以空中建筑的形式跨越車站內的站臺和軌道。鐵路相關人士表示,高架候車室是火車站的分層設計,候車室和站臺立體化錯位布置,能有效節約橫向平面空間,目前沈陽、大連、長春等城市的大型車站都建有高架候車室。
穿梭長江的重慶首條過江隧道
新建的渝黔鐵路從重慶站出發后,下一站便是重慶東站,兩站距離21.11公里,雖然不是全線距離最遠的兩個相鄰站,但卻有一江之隔。如何讓位于渝中半島的重慶站和南岸茶園的重慶東站相連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建一條過江隧道。
過江隧道如何走?環評報告中指出了具體走向:重慶站出站后下穿菜園壩立交,依次下穿軌道3號線、在建曾家巖隧道、石黃隧道、軌道十號線,經十八梯傳統風貌改造片區,于金紫門公運物流公司貨場處下穿長江,越江后下穿南濱路、在建軌道環線上浩站、內環快速和南山至劉家坪,上跨縱一路、石塔立交由北向南引入重慶東站。
據悉,這條重慶長江隧道總長11942米,約11公里,最大埋深322米,是全線控制性工程,也是重慶的首條過江隧道。
老舊火車站重獲新生將變高鐵站
很多重慶人都習慣將重慶站喊成菜園壩火車站,這樣顯得比較親切。上世紀五十年代,隨著成渝鐵路的通車,菜園壩火車站也成了重慶最熱鬧的地方之一。但隨著鐵路的不斷發展,菜園壩火車站已無法滿足大家的出行需求,伴隨著重慶北站、重慶西站建成投用,菜園壩火車站日漸蕭條。目前僅承擔成渝、川黔鐵路的始發終到普速旅客列車,以及少量襄渝、蘭渝鐵路的始發終到旅客列車,每天發送旅客僅千余人,可謂是門可羅雀。
雖然重慶站也經歷過幾次大的改良,但經過多年的風霜雨雪,火車站很多設施已經陳舊,整體形象也有些老土。加上附近交通擁堵、環境臟亂差等問題,菜園壩火車站似乎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近年來,關于菜園壩火車站的去留問題,也一直飽受爭議。直到2010年,國家發改委明確批準,重慶站作為成渝高鐵重要過站式樞紐,納入改建車站范圍,自此,這座古老的車站終于迎來了“新生”。
4月4日,重慶市政府官網發布《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做好2019年市級重大項目實施有關工作的通知》,文件公布了2019年市級重大項目包括年度建設項目和前期規劃研究項目,其中就包括菜園壩火車站(重慶站)的改造建設。建設工期為2020—2023年,建設規模及主要建設內容:將對重慶站實施綜合改造,包括鐵路站場、市政交通及配套設施等,今年內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
重慶站改造完成后,將作為廈渝、沿江等大通道貫通運行列車的中間站,并承擔成渝高速鐵路、成渝鐵路部分列車的始發終到功能。相信不久以后,菜園壩火車站就將以嶄新的面貌重回大眾視野。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