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重慶 >

沙坪壩:以通道優勢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本文來源:重慶日報

圖左:一列由重慶始發滿載汽摩配件、電子產品的中歐班列抵達明斯克圖右:生機勃勃大學城渝新歐零地標鐵路保稅物流中心中鐵聯集繁忙的作業線

沙坪壩:以通道優勢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圖左:一列由重慶始發滿載汽摩配件、電子產品的中歐班列抵達明斯克

圖右:生機勃勃大學城

沙坪壩:以通道優勢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渝新歐零地標

沙坪壩:以通道優勢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鐵路保稅物流中心

沙坪壩:以通道優勢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鐵聯集繁忙的作業線

2019年一季度,沙坪壩區實現進出口550億元,同比增長10%,增幅居主城第一。其中出口增長10.2%,進口增長12.3%,加工貿易增長18.8%。

與此同時,一季度,沙坪壩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53.3%,增幅同樣居主城第一,這些都表明通道優勢正在轉變為沙坪壩區域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

在“陸海貿易新通道”中占盡天時地利

今年全國兩會上,重慶代表團提出全團建議,將“陸海貿易新通道”明確為國家戰略性項目。去年兩會上,廣西代表團也建議把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建設納入國家戰略。同時,廣西、貴州、四川等8個省區市的23名全國政協委員也聯合提名建議將建設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上升為國家戰略。

在“陸海貿易新通道”中,重慶已具有公路、鐵路、航空、水運綜合交通運輸優勢,占據了核心樞紐地位,并在全國首創國際物流通道發展合作新經驗。

在以重慶為核心樞紐的“陸海貿易新通道”建設中,沙坪壩可謂占盡天時地利。

沙坪壩團結村是中歐班列(重慶)的起點。每年,有近1500趟國際貨運專列滿載從全國各地集結的“中國制造”,從這里駛向中亞和歐洲市場,其貨運量占據整個中歐班列的五分之一。

隨著重慶多式聯運體系的建立,經由運營成熟的鐵路專用線,來自中歐班列(重慶)的返程貨在抵達團結村后,就能以便捷的鐵水聯運,運抵長江中下游地區。反之,華東、華南乃至東北亞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商品也能夠逆流而上,于團結村集結并編組后,駛向歐洲市場。

同時,通過多條快速通道,團結村能夠無縫接入全市四通八達的公路運輸網絡。來自歐洲的商品經過在團結村中轉,可迅速發往整個東南亞地區,來自東南亞的商品也可在團結村換乘火車,或發往周邊,或駛向歐洲市場……

無以復加的區位和交通優勢,進一步凸顯沙坪壩作為聯接“一帶”和“一路”的重要支點地位,要素聚集能力進一步增強。

數據顯示,2018年,重慶團結村鐵路口岸實現進出口貿易額15.9億美元,整車進口1710輛,服務貿易額完成2.1億美元。今年一季度,“陸海貿易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開行197班、同比增加149%,中歐班列(重慶)開行428班、增加158%;渝滿俄、渝甬班列分別開行146班、18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陸海貿易新通道”連續開行印度、印尼和菲律賓貨運專列,并實行了“一單制”全程聯運服務,滿足了客戶“定制化”大批量的專列發運需求。

從開放到創新再到發展的良性互動

占據重要通道,扼守重要節點,讓區位和交通優勢轉化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動力,被形象地比喻為“吃通道飯”。沙坪壩首先展開的舉措,是依托通道和口岸資源,大力發展現代生產性服務業。

2018年,沙坪壩圍繞總部結算、新型金融,簽約遠成物流、天安保險等5個項目;圍繞國際物流分撥集散、區域物流結算、汽車及電商物流等功能,引進菲大裝配式建筑產業貿易總部、民生電商重慶現代金融物流園等5個項目,協議投資總額152億元。

在此基礎上,沙坪壩提質重慶整車口岸發展,強化整車口岸功能,成功申報“汽車平行進口試點”和全市唯一“平行進口試點平臺”,落實B保整車保稅倉儲業務功能;推動整車物流新應用,首次實現中歐班列商品車專用車進口112輛奔馳戴姆勒,并成功開通“陸海貿易新通道”為整車進口新路線,進口整車“鐵路常態化運輸項目”正在不斷推進。

此外,沙坪壩還集聚一批開展凍肉、食品、電子產品、機電、汽車零部件進出口集貨、保稅和分撥的企業;聯動口岸延伸發展特色產業,引進7家行郵大客戶發展鐵路進出口郵包業務;推動國際貿易供應鏈金融與結算,完成第二單“國際大宗石化品貿易”約5560萬美元;為入園企業提供首次凍肉進口供應鏈金融;入駐企業與拉脫維亞企業在國際貿易中首次采用跨境人民幣結算。

通過發展現代生產性服務業,改善了通道和口岸的物流條件,各種配套設施更加齊全,進一步降低了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投資環境逐步改善,吸引更多的資本和項目紛至沓來。2018年,沙坪壩全年簽約項目116個、總投資1106億元,超出目標任務10%以上。

國際國內大項目、好項目云集,帶來巨大的人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為沙坪壩區的區域經濟整體提檔升級,匯聚創新要素,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以制造業為例。沙坪壩引入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重慶研究院、大千振宇工業級3D打印智能制造公共服務平臺、浪尖和長安福特“智匠星云”汽車工業互聯網平臺等各類創新要素,構建起集研發機構、工業設計、模具制造、檢驗檢測為一體的創新生態圈。目前,“科研主體+轉化平臺+產業基金+高端人才”的創新生態鏈已經初步構建。

創新驅動發展,2018年,沙坪壩R&D投入占比3.1%,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保持全市第一;完成智能化改造企業10家,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5家,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2000億元、增長11%。

立足通道優勢,以開放促創新,以創新促發展。這種良性互動正在為沙坪壩區域經濟的發展匯聚源源不斷的動力。

今年一季度,沙坪壩工業投資、民間投資分別增長153.3%、60.8%,由此帶動GDP增速達4.5%,比去年底上升了1.3個百分點。從質量上看,一季度,沙坪壩注冊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類企業家227戶,創歷史新高;高技術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2.7%、9.4%,對全區工業增長的貢獻分別達32.9%、36.3%。

用好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 進一步提升開放能級

在內陸開放和共建“一帶一路”中已經搶占先機的沙坪壩,在新的歷史時期,如何才能有更大作為?如何才能推動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

“用好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圍繞通道、口岸、平臺、主體、環境五大關鍵,深化開放型經濟制度創新,著力把開放優勢轉化為對外貿易經濟發展優勢,不斷擴大口岸貿易規模和效益,打造高端商貿服務、總部經濟集群。”沙坪壩區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介紹,在通道建設方面,沙坪壩將支持運營平臺發展,在有條件的境外集散地設立更多分撥點,深化“兩國五方八省區市”合作,加快重慶運營中心建設,推動中歐班列(重慶)今年突破2000班;同時,沙坪壩還將配合全市統籌安排,按照“統一品牌、統一標準、統一運作”的原則,推進“陸海貿易新通道”運營平臺統一運作;全力保障中歐班列(重慶)、渝滿俄、渝甬班列運行,切實構建“東南西北”四向齊發的國際物流通道體系。

樞紐建設方面,沙坪壩將以西部物流園升級為國際物流樞紐園區為契機,加強園區物流貿易、物流金融等產業建設,加快推進一縱線、二橫線等園區對外通道建設,打通“腸梗塞”,加快推進企業創新服務中心,創新中心一期、二期等基礎性重點項目建設,全面建設國際物流樞紐工程。

口岸建設方面,沙坪壩將進一步加強同重慶海關的對接,著力推動進口肉類、水果、冰鮮水產品、糧食等指定口岸功能延伸至重慶鐵路口岸;常態化運營國際郵件互換中心,同重慶醫藥集團共同推動首次藥品、生物制劑進口口岸,打造進口藥品產業生態圈;繼續推進整車全產業鏈,推動“鐵路常態化運輸項目”,全年力爭進口各類整車3000臺。

此外,沙坪壩還將瞄準口岸優勢產業發展,在鐵路口岸冷鏈進口、跨境電商9610出口、國際鐵路行郵三類特色產業,在口岸培育形成以汽車零部件、木材、食品、工業品、凍品等為主的鐵路進出口貿易及物流分撥產業。

在此基礎上,沙坪壩將進一步提升開放能級。具體舉措包括:通過建設鐵路口岸經濟園區,推進普洛斯等7個產業項目建設;推動中新互聯互通示范項目與自貿區建設“一體實施、雙輪驅動”;通過深化自貿區總結評估,突出制度創新和項目落地,落實改革措施86項,探索陸上貿易規則,建設自貿區企業服務中心;新增注冊50家外貿企業,直接吸引外資1億美元以上;加快物流設施的一體化、現代化和協同化,發揮物流的資本紐帶作用,進一步拓展國際物流市場,實現物流運營的區域化、國際化。

王彩艷 圖片由沙坪壩區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