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重慶 >

九龍坡區政法維穩楷模系列展播⒂張江:鐵路線上堅固的 “道釘”

本文來源:重慶青年報 閱讀:12543

十年春秋交替,他始終執著堅守、埋頭苦干,在鐵路護路聯防工作中,他用心用情用力扛起職責使命;3000多個日夜,他像一顆永不松動的道釘牢牢

十年春秋交替,他始終執著堅守、埋頭苦干,在鐵路護路聯防工作中,他用心用情用力扛起職責使命;3000多個日夜,他像一顆永不松動的“道釘”牢牢鉚在鐵道上。他用腳步丈量著轄區每一米鐵道的平安,用情懷日復一日在枯燥的工作中默默堅守。他就是九龍坡區鐵路護路聯防專職隊員——張江。

1a15d85f90e8fabf636a3cf47c0cd62.jpg

“道釘”的職責

做路段安全的“守護者”

清晨,伴隨著第一趟列車駛過的汽笛聲,九龍坡區鐵路護路聯防專職隊員張江已早早地站在鐵路旁目送著列車遠去。這樣的習慣,他已經保持了十年。“上班時間是上午七點,到下午五點,但是我一般是六點多就到了,心里踏實一些。”張江介紹到。

今年48歲的張江,是九龍坡區鐵路護路聯防專職隊員,他已在崗位上堅守了十年。他的工作很簡單,負責渝貴線K26+900-K27+800以及小西線K12+880-K14+440兩條線路的日常巡邏;也很復雜,不僅是日常巡邏,同時還要做好線路重點監管、事故處理以及安全宣傳等一系列工作。

今年5月12日,張江在走過K3+040橋梁隧道時,忽然聽到“哐當”一聲,回過頭一看,發現是一輛罐車在通過隧道時,“高估了洞高,低估了車高”,導致橋梁被罐車掛損。罐車司機見四下無人,便準備開車逃離。

image.png

“師傅,你把橋掛爛了,不能走喲。”眼見司機準備跑路,張江立即跑上前喊住司機。

“就掛了一點點,有撒子問題嘛,不要多管閑事。”司機搖下車窗喊道。

“我是鐵路護路員,你掛的是動走線橋梁,上面是要跑動車的,我怎么會是多管閑事?”張江一邊上前攔住罐車,一邊示意同事打電話聯系鐵路有關部門和派出所。

 在張江努力下,事故得以及時上報,排除了有可能因動車橋梁受損發生的安全隱患。同時,也將肇事者及時抓獲,這一舉動受到了鐵道部門的肯定和表揚。

眼下正值暑期,各地連續高溫,張江更是“長”在了線路上。他不顧室外四十多度的高溫考驗,每天都是泡好濃茶、帶上毛巾、穿好制服,提前一個小時走上崗位,在路線上來回查看,生怕漏掉了任何一個安全隱患。

張江坦言:“最熱的時候,感覺鞋底都被地面烤化了,走一步粘兩步。但是還是要咬牙堅持。” 一天下來,身上的制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但他從來沒有松懈,因為他明白,這條線路只有他最熟,只有憑借著高度的責任感,才能確轄區和沿線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道釘”的擔當

做勇挑重擔的“急先鋒”

每天,張江都要沿著鐵路線巡查,尤其對于橋梁、涵洞,要及時排查安全隱患。這樣的工作,貫穿了一年四季。

image.png

“春耕、秋收都是村民們在忙,我們也在忙。”張江介紹,在春耕時節,有很多村民在鐵路沿線一帶進行“開荒種菜”,不僅會影響列車的行駛,對自身安全也造成很大影響;在秋收時節,鐵路沿線周圍有許多村民們開始焚燒麥稈、玉米桿,濃煙會遮蔽列車的視線,嚴重影響行駛安全。

一旦巡邏中發現這些情況,張江便會立即上前制止,并暖心地向村民們講解鐵路安全知識,告訴他們在鐵路附近務農的危害,強化村民的安全意識。

在夏季,張江則要時刻關注天氣的變化。“夏天是雷雨季節,很有可能造成路段塌方。”直到現在,他都記得2019年發生的一起險情。

2019年5月5日凌晨兩點,張江在床上輾轉難眠,因為當天降雨已超過24小時。“下了一天的暴雨,鐵路上會不會出事?”就這樣熬到凌晨四點,心懷不安的張江起床穿好雨衣,決定提前到崗進行巡邏。

他心中的不安很快變成了事實:凌晨五點,當巡邏至九龍陵園路口是,他發現K27+200處的圍墻發生垮塌,嚴重影響了路口行車以及行人安全。面對警情,張江第一時間通知了相關部門,并在現場拉起了警戒線,等候工務段的工作人員和線路民警的到來。

在等待支援到來時,張江和同事們則相一具雕像一樣靜靜地矗立在事故路段。“塌方了,危險!不要過來!”當看到遠處有村民路過此地,他在就將居民勸返回去。搶險人員來到現場后,他又忙前忙后地協助搶險人員搬運碎石,修補垮塌圍墻。一直忙到了中午以后,他才和同事們拖著被雨水泡漲了的衣服,回到家中稍作休息。

而在寒冬臘月,張江則要克服晝短夜長的情況,每天天不亮就出門巡邏。遇到春節期間,回鄉探親的人員增多,他更是會加班加點進行巡邏,確保行人的安全。

一年四季365天,都是他忙碌的時候。作為一名鐵路巡邏聯防隊員,他用自己責任與擔當,在各次險情中屢挑重任,守護了一方平安。

“道釘”的情懷

做全心奉獻的“鐵路人”

張江出生于九龍坡區中梁山街道新政村,他目前所巡邏的鐵路,就是他小時候上學的必經之路。從小在鐵路邊長大的他,對鐵路有一種特殊的情懷。

“小時候火車一經過村里,我就沖到鐵道邊去看,自然而然就喜歡上了鐵路。”談及童年的經歷,張江還歷歷在目。不過長大后,他才明白,在鐵道邊的玩耍是非常危險的,因此從事鐵路巡邏聯防工作后,他對于周邊村民的安全教育工作十分上心。

image.png

張江談到:“每年清明、春節的時候,聲音都要遭吼‘折’。”那段時間,前來九龍陵園祭掃游客有很多,人流量較大,給防護帶來很大的困難。如果來祭掃的游客誤入鐵路軌道,后果將不堪設想,所以更多時候,張江都是靠“吼”來提醒游客。

“那邊的兩個游客!不要穿鐵路!!”

“帶帽子的那個游客!不要超近路??!退回去?。?!”

……

每每看到游客有違規行為,他總是會扯著大嗓門,將游客“吼”到安全區域。雖然游客對于他的“河東獅吼”有些抵觸,但張江認為,現在“吼”一下,總比出了事再“吼”要管用很多。

長年累月下來,附近的村民和過路的游客,都對這位“大嗓門”護路員印象深刻,也是忌憚于張江的“獅吼功”,大家也不敢再靠近鐵路半步。

除了日常巡防、搶險救災以外,在十年的從業經歷中,張江在這條鐵路上遇到了許多稀奇古怪的事情:有沒錢坐火車,打算沿著鐵路走回貴州的失意小伙,他自掏腰包為了買了車票錢;有晚年不幸,想臥軌自殺的老人,他坐在一旁陪他聊到天亮;有趁著修建鐵路,想渾水摸魚偷竊鐵路零件的拾荒人,被他逮了現行……

“我就是個看鐵路的,往大了說是責任和奉獻,但實際上這些都是本分,該做的。”在張江的心中,守護這段鐵路,就是守護自己的家園,更是守護自己心底那一段美好的童年。

又是新的一天,萬里無云,風和日麗。一列列火車風馳電掣呼嘯駛過,張江轉身立正,揮手示意,而列車則回以鳴笛,以示致謝。

這就是他,最喜歡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