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重慶日報網 閱讀:59953
秋收時節,梁平區43.57萬畝水稻陸續進入收割期,來自梁平本地和安徽、河南、江蘇等地的上千臺收割機奔忙田間搶收水稻。圖為8月20日,梁平區仁賢街道仁賢村,收割機在稻田中作業。特約攝影 劉輝/視覺重慶
8月25日,梁平區新橋鎮兩路村,目之所及,大片稻田只剩參差的稻茬,水稻收割已近尾聲。
為了最后的搶收,稻田里,來自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的農機手何杰與江安龍正駕駛農機忙碌著。盡管時至中午,陽光熱辣,兩人還是商量著“把這塊田收完再回去吃飯吧”。
就在二人專心作業時,捷梁農機股份合作社負責人鄧中騎著摩托車出現在田邊,拿著打包好的飯菜,招呼二人先把飯吃了休息一下后再作業。
“這里的村民總是這么熱情,我們帶的鍋碗瓢盆根本用不上。”對于這樣熱情的服務,何杰雖已感受過多次,仍難掩感動。
何杰是專業從事跨區作業的農機手,在重慶各區縣秋收期間,像他一樣的跨區農機手是水稻收割的絕對主力。以梁平為例,每年秋收期間,外地農機總量超過1200臺,占比80%以上。
今年是何杰到梁平作業的第10個年頭,政府配套服務周到、村民熱情,是他愛來梁平的原因。他直言,今年自己感受到不少服務上的新變化。
“首先就是核酸檢測點位變多了,鄉鎮上都有,很方便。”何杰說,8月20日前后,他按照往年習慣直接到屏錦鎮興農村。
按照防疫要求,何杰先到村委會報備,并咨詢在哪里就近做核酸檢測。原本他以為要幾個小時才能搞定,沒想到鄉鎮上就有核酸檢測點,很快就做完了,“一點都不耽誤干活。”
更讓何杰驚喜的,還是鄉鎮跨區機收服務熱線的開通。
8月22日,就在何杰剛到興農村作業不久,由于機器連續作業且強度大,收割機軸承突然壞了。
當時正是中午最熱的時候,何杰十分著急。正當他準備到村委會咨詢附近有沒有維修工人時,突然想起村干部告訴他今年開通了跨區機收服務熱線。
“我打電話說了情況后,很快就有師傅帶著零件來,2小時內就解決了。”何杰說,在外作業農機出問題很正常,但來回奔波找人維修不容易,還怕遇不到好師傅。以前,類似軸承損壞的問題他也遇到過,但往往都要花上半天才能修好,運氣不好修上一天都是有可能的。
除了驚喜,何杰今年收獲的還有感動。
與往年相比,今年重慶氣溫更高,但他所到之處,不管是村委會還是水稻種植大戶,都在盡量為他們解決相關問題。
在兩路村捷梁農機股份合作社辦公樓里,記者看到二樓的兩間辦公室分別擺上了鋼架床,都配有空調。
何杰說,在外作業,除了工作上的問題,最發愁的就是住宿。像他們這樣的跨區農機手,以往要么睡在車里,要么睡在隨車攜帶的帳篷里。
“近幾年在梁平作業,當地都會盡量解決住宿,因此帳篷幾乎用不上。而且今年不管住在興農村還是兩路村,房間里都配有空調,服務又升級了。”何杰感慨地說,為了防止他們中暑,鎮村干部還不定時為他們發放解暑藥品,“業主還叫我們在中午時回房間休息一會。”
何杰說,正因為有這樣溫馨、周到的服務,近年來從他老家泗洪來梁平作業的農機手越來越多,“最開始也就10來個人,現在就我認識的就有100多人了。”
本報記者 栗園園 實習生 張永霖
(責編:陳易、劉政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