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重慶 >

社區民警韓海生:為轄區老年人建立個性化反詐檔案打造“無詐社區”

閱讀:55079

小韓,我今早上熬了銀耳湯,一會兒我給你端點來!劉阿姨,謝謝您!不用了,您放著自己喝!近日,重慶市公安局九龍坡區分局九龍派出所民警韓

“小韓,我今早上熬了銀耳湯,一會兒我給你端點來!”“劉阿姨,謝謝您!不用了,您放著自己喝!”近日,重慶市公安局九龍坡區分局九龍派出所民警韓海生在楊渡路社區走訪時,大叔大媽們都熱情地跟他打招呼。這位社區民警為什么在社區里人氣如此高?這還源于他對轄區老人們一次次的傾情付出——

去年,他為轄區空巢老人建立健康全息檔案,時刻關心老人們的身體健康;今年,他又憑借對轄區每一位老人的熟悉,為他們準備了“個性化反詐預警檔案”,并通過“反詐防騙義診”和發動群眾參與宣防,成功將轄區打造成了九龍坡區“無詐模范社區”,為老人們守好了“養老錢”。

image.png

建檔:健康和安全一樣不能缺

成為老年人 “無詐社區”并不容易,要知道,居住在楊渡路社區的3600多名實有人口中,超過三分之二年齡都在60歲以上,而70歲以上的空巢老人超過百名。

2021年1月,韓海生成為楊渡路社區的社區民警,這位有著10年老社區管理經驗的民警接手就感受到了挑戰——以某家屬區為例,該家屬區建于上世紀80年代初期,一些設施條件有些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腳步,給老年人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的同時,也藏著安全隱患。

 韓海生第一天下社區走訪就發現了問題:“全是樓梯房,腿腳不便的老人難免有個磕磕碰碰;開放式小區人員進出難以控制,存在安全風險……”

為了消除這些隱患,去年7月,韓海生開始了一次嘗試。他頂著40余度高溫逐戶走訪,借助“一標三實”信息采集,為轄區上百名空巢老人建立了專屬化健康全息服務檔案,詳細羅列每個老人的身體狀況、親屬關系、緊急聯系人電話、日常用藥種類及存放位置等信息。有了這一整套檔案在手,韓海生就可以從容應對老人們的突發情況。這個暖心又有效的做法,得到了新華社、人民網等多家媒體報道,經驗在全國推廣。

“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社區民警都得顧。”韓海生說道。在健康檔案的小試牛刀被認可后,他擴大思路,希望能以類似的辦法解決社區高發的針對老年人的詐騙警情。

“老年人,尤其是獨居老人,很容易被不法分子‘鉆空子’。”韓海生把空巢老人的健康檔案升級為反詐預警檔案,覆蓋面更是從百余位空巢老人上升到所有60歲以上的老人,這可是一個超過2000人的“大工程”。

根據“宣稱以房養老、提供養老服務、銷售養老產品、投資養老項目、代辦養老保險、開展養老幫扶”等六大類常見騙局,韓海生聯合派出所里專攻案件研判的同事,為老人們來了一次精確建檔。

具體而言,民警結合老年人的家庭特點、健康情況、性格特點等,為每一名老年人劃定反詐預警風險等級——例如陳婆婆隨著女兒最近兩年才從外省遷來租住,由于各種原因尚未辦理養老保險的她,有可能遭遇代辦養老保險詐騙;劉爺爺身體挺不錯,旁人都說他保養得好,他卻把養生秘訣歸于自己曾經購買過的養生枕、玉石床墊等,要是下次遇上騙子向他推銷保健品,對方三言兩語他就可能掏腰包……

標記好可能遭遇詐騙的類型,還要為他們進行風險評級。比如,陳婆婆跟女兒家住得近,平時有事母女倆也好商量,風險等級綠色;劉爺爺脾氣犟,自己認準的事,他人很難說服,風險等級紅色……

 評估易遭遇風險等級,這可不是聊一兩次天就行的,需要對每一位老人全方面的了解,韓海生和他的同事們從去年10月開始,一直忙活到今年4月,終于將這一套老年人反詐預警檔案初步成型。

借力:反詐義診“幫幫團”事半功倍

費心費力完成了建檔,但這并不是工作成果,而是為下一步工作搭建起“基石”。韓海生通過派出所聯系到了轄區的中醫院,多次邀請專家前往社區,開展老年人常見疾病義診活動。健康檔案是信息基礎,義診是豐富關愛老人的形式,同樣,有了反詐預警檔案的基礎,便于民警開展更多形式的養老詐騙宣防工作。

這不,在醫生上門義診期間,韓海生見縫插針地“推銷”自己的養老詐騙知識“義診”。

“張阿姨,剛才醫生說得很清楚,你這個高血壓要按時吃降壓藥,有些上門推銷來路不明的保健品千萬別理他!”“孫阿姨,醫生都說您身體好得好,兩個女兒都住在附近,如果有人要您投資養老院,您多跟子女商量。”

 “在常見的幾類養老詐騙形式中,抓住老年人對自身健康的關心趁虛而入的不少,只要老年人身體好了,自然擠壓了養老詐騙嫌疑人的作案空間。”韓海生說道。

 見養老詐騙知識“義診”取得良好效果,韓海生便每月定期走入社區,面向所有老年朋友開展“義診”,通報近期全國各地的養老詐騙案件,對每一位老人面對的疑似養老詐騙進行分析、提醒。只要老人多的地方、聚得齊的時間,他都抓住機會開展“義診”。

義診需要專業的醫生來幫忙,搞好養老詐騙宣防自然也不能只靠社區民警孤軍奮戰。通過對“反詐預警檔案”的梳理,韓海生發展了5名文化水平高、反詐意識強、能說會道的阿姨,她們退休前曾是國企高管、教師等,退休后都喜歡在家屬區聊天,在社區里朋友多、威信高。每天跟老鄰居聚在一起時,她們將民警傳授的防詐知識深入淺出講給鄰居們聽,也把可能遭遇養老詐騙的苗頭反饋給民警——“嬢嬢反詐助手”上線,反詐防騙宣防工作開展起來事半功倍。

 這支隊伍還有一位“編外”的男同志,楊渡村的李伯伯,在韓海生多次登門邀請下,終于放下自己曾被藝術品投資詐騙的心結愿意現身說法,與“嬢嬢反詐助手”們一起參加反詐宣防。

“韓戶籍,我前幾天接到個電話,說有什么養老公寓投資,我就想起了老李說的‘有這么高的回報,他為什么不讓他爹媽去參加,要找你這陌生人’,我就知道是詐騙了。”社區的秦阿姨看到韓海生,驕傲地說起自己成功識破騙局的經歷。

“沒錯,遇到這種情況,要時刻牢記‘不聽、不信、不轉賬’!”

除了發動社區老人互助,韓海生還爭取全社會的支持。韓海生負責的楊渡路警區充分發動社區干部以及九龍街道“網格員+社會組織”的特色品牌“九龍社工”,持續開展“大水漫灌+精準滴灌”式的養老詐騙防范宣傳,分片包干,堅持把反詐宣傳融入工作的每一個崗位、每一次細節,切實加強群眾識騙防騙能力,以社區網格“小平安”構筑社會“大穩定”。

 關心:民警要和騙子賽跑

“養老詐騙實施的土壤,除了老年人關心自己的健康,還有親情陪伴的缺失。”韓海生在分析了多個養老詐騙案例后認為,實實在在拉近警民距離,讓獨居老人感受到親情關懷,是幫他們守住“養老錢”的關鍵所在。

家住楊渡一村的楊爺爺因為身體原因,身份證過期了也一直沒有辦理,前段時間因為社保卡的問題需要用上身份證,這才慌起來。了解到老人的難處后,韓海生第二天就和同事帶著簡易的反光板、背景布等,上門到楊爺爺家耐心為他拍攝身份證照片,并幫楊爺爺辦理好后送證上門。

在楊爺爺家進門的鞋柜上,放著常用的藥品和一張卡片,藥是救命藥,卡片上寫著“救命電話”——那是社區民警的聯系卡。像楊爺爺這樣將聯系卡放在家中顯著位置的老人,在這個老社區還有很多。有的老人還請韓海生把號碼設置成了老年機的快速撥號——“大女兒的號碼按1,小兒子按2,韓警官的按3。”被老人們當作“兒子”看待,在韓海生看來,自己真正成為了他們的親人。

“只要把老人們當成自己的親人關心關愛,他們哪還要去認騙子當‘兒女’??!”韓海生說道,接手楊渡路社區一年半以來,韓海生開展“反詐義診”200余次,聯合社區、社工、轄區企事業單位開展養老詐騙主題文藝演出、展覽等特色活動30余次,召開“警民直通車·防范養老詐騙”院壩會18次,幫助群眾避免養老詐騙3起,轄區沒有發生過一起養老詐騙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