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重慶 >

文明實踐潤巴渝 | 南川“戶連網” 一網連通千家萬戶

本文來源:重慶日報 閱讀:84577

我們金山變化大,隧道穿過黃泥埡,村村公路能到達,走路不踩稀泥巴。我們金山好風光,處處鳥語與花香,小河彎彎清水淌,家家戶戶建農莊……

“我們金山變化大,隧道穿過黃泥埡,村村公路能到達,走路不踩稀泥巴。我們金山好風光,處處鳥語與花香,小河彎彎清水淌,家家戶戶建農莊……”9月13日,在南川區金山鎮龍山村“壩壩加油站”,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金山打鬧傳承人、“巧嘴小家”家長黃朝文將家鄉變化融入歌曲“舊曲新唱”,向在場的村民宣講最新的政策信息。

“壩壩加油站”“巧嘴小家”,都是南川區構建的“戶連網”三級網格體系的組成部分。

南川區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中,根據“地緣相鄰、感情相近、方便管理”的原則,采取“1名黨員志愿者+N戶農戶”的方式建立 “黨群小家”基礎網格,由黨員志愿者擔任小家“家長”,構建“村(社區)黨組織+黨小組+黨群小家”的“戶連網”三級網格體系,把組織體系延伸到每家每戶,實現“戶連網”縱向到底全覆蓋、工作推進無死角。

同時,按照“志趣相投、產業相融、自愿參與”的原則,在“戶連網”中組建產業、科普、健康、文化等與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社群類“特色小家”,由“小家”成員推選熱心公益事業、產業帶頭人、新鄉賢、先進典型等骨干志愿者擔任小家“家長”,推動“戶連網”網格的橫向拓展。

在此基礎上,南川區在農村院落、小區樓棟等建設2600個“壩壩加油站”,配備壩壩學技、壩壩互助、壩壩議事、壩壩解難等“套餐”供群眾自由選擇,搭建起群眾家門口的志愿服務平臺。

“日間溫度高,這時候澆水,地表溫度會燒傷根系、損傷茶苗,大家近期給茶葉基地澆水最好都選擇在傍晚至凌晨。”8月24日,南川區河圖鎮長坪村的學堂榜“壩壩加油站”里分外熱鬧,聽說許多茶農的茶苗受到干旱影響,長坪村種茶大戶、“小家”家長鄭秋華組織了一場“現場教學”,為村民傳授抗旱保苗妙招。

南川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唐利春介紹,南川區把“戶連網”建設與帶領群眾致富興業、參與農村改革等結合起來,以產業帶頭人、農技能手為領頭羊,成立“巧農夫”“田秀才”“農博士”“金大嫂”等特色小家,以技能幫帶賦發展之能。

與此同時,南川區還發揮“戶連網”內村社干部人熟、地熟、民意熟的優勢,定期開展“敲門行動”,進一步融洽了干群關系;依托“戶連網”骨干志愿者的專業能力與經驗,對困難群眾、殘疾人、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群體開展隨時隨地的關心關愛,建立了所屬“小家”“15分鐘”響應制度,確保群眾需求在第一時間有響應。

主編周立

編輯黃熠

審核湯寒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