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重慶 >

露營經濟火爆 亟待規范前行

本文來源:重慶日報網

打擠 漫畫/喬宇

打擠 漫畫/喬宇

藍天白云下,綠水青山間,呼朋喚友,搭起帳篷,支起烤架,就著面前的自然風光,一邊燒烤一邊聊天,餐后再閑適地煮茶品茗……何等愜意。

近年來,露營成為都市休閑新寵。在抖音上,露營話題播放量超過259.8億次。定位重慶,“重慶露營基地推薦”播放量是1.6億次,其中不乏各式寶藏露營地推薦,“詩與遠方”“歲月靜好”“回歸蒼野”等成為露營基地的重要標簽。

一方面,露營經濟火爆;另一方面,營地爐火、電線存在安全隱患,生活垃圾、污水污染環境,游客活動聲音擾民等問題也現實存在。

凡此種種,說明露營經濟在成為新興業態同時,尚需有關方面盡快采取措施規范管理,推動其健康發展。

露營基地服務質量難以保證

游客體驗不佳

露營經濟火爆,自然吸引來大量從業者。記者在企查查上以企業名、經營范圍、品牌/產品中含有“露營”關鍵詞為條件進行搜索,共獲得超過11.3萬條搜索結果。

從業者蜂擁而入,素質參差不齊,自然難以保證露營基地的服務質量,并給滿懷期待的露營者帶來不好的體驗。如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不少露營者就踩了雷。

“‘五一’節里,我們選擇了公園性質的露營基地,但是假期露營的人實在太多了,露營基地也沒有限流,原本容納100人的營地硬生生涌進了300多人,結果帳篷挨著帳篷,不僅非常擁擠還很吵。露營本來就是要暫時擺脫城市喧囂,這樣一擠,露營的味道就一點都沒有了。”露營愛好者付先生告訴重慶日報記者,他是在疫情期間接觸并喜歡上露營的,這兩年也經常參與重慶的露營活動,然而“五一”這次露營體驗卻不美好。

今年“五一”期間,武陵山森林公園上演了近千人露營的壯觀景象。場面雖壯觀,參與其間的露營愛好者李女士卻留下了諸多遺憾。

“感覺營地的服務有些跟不上,尤其是膠囊洗澡間供水斷斷續續,洗到一半突然沒水,別提多尷尬了;垃圾處理也很不及時,垃圾箱堆得滿滿的半天沒人處理,時間一長不僅異味難聞還招引蚊蟲;露營用火沒有專業人員指導很容易引發火災,有人就一不小心把天幕引燃,幸好及時撲滅。”

不少露營者愛好者表示,現在很多露營基地只提供場地、燒烤、住帳篷之類的固定服務,缺乏特色,很多小伙伴體驗幾次后就感到乏味,退圈的大有人在。

經營者扎堆進入

主動限流還是盲目擴能?

5月10日,記者來到巴南區某露營基地進行采訪。這是一處海拔520米左右,坐落于樹林中的露營基地,營地里水、電、廁所等設施齊全,營位收費從98元至198元不等。當天雖然是工作日,但營地里仍可看到不少露營者。

該基地經營者表示,營地采取限流措施,30多個營位售完即止,想要獲得周末營位,必須提前半個月預訂,如果是節假日,則至少要提前一個月預訂,至于今年端午節的營位,“早已預訂一空”。

在被問到為什么限流時,該經營者表示:“我們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方面,營地承載能力有限,人一多服務質量就保證不了;另一方面,露營本身就是為了脫離城市節奏、親近自然,人多也就失了本意。此外,露營者主要是以家庭為單位,大都帶著小孩,人一多起來就很難照顧到孩子,而且帳篷、天幕的風繩滿地都是,小孩子稍不留神就會被絆倒,一旦摔到篝火、爐灶等危險物上,后果將不堪設想。”

“露營過去比較小眾,這幾年突然走火,大家一股腦扎進來,出現一些問題是很正常的。但這其中難免有一部分完全不懂露營經營的人,單純蹭熱度,圈地收費卻不提供相應的服務。”露營愛好者李先生告訴記者,好的露營基地數量本就不多,還大多限流,這讓很多露營者別無選擇盲目前往露營基地,結果就是乘興而去敗興而歸,導致網上會出現一些關于露營的負面信息。

前述露營基地經營者也表示,露營行業涉及體育、旅游、消防等多個方面,露營基地想要增加營位就必須綜合考慮,而這個操作流程冗長復雜。目前,一些質量不過關、服務不到位的營地還在盲目擴大規模,其不可持續的經營方式,既嚴重破壞露營基地的口碑,也不利于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要解決這個問題,關鍵還是需要一個統一的行業規范。

發展潛力很可觀

亟待出臺露營管理規范

據美團、大眾點評數據顯示,今年三月,“露營”相關搜索量同比上升450%,其中,北京、杭州、上海、成都、昆明、重慶均躋身全國露營熱度最高的城市行列,這也意味著重慶露營經濟市場廣闊、潛力可觀。

但一個新興行業要實現健康發展,離不開相關的規范引領。

曾經的露營基地經營者“大餅”,成為了近期營地“倒閉潮”中的一員。他在小紅書上總結了自己的經驗教訓,分析了露營行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其中土地性質問題被他放在首位。

據“大餅”介紹,露營用地的性質,目前并沒有明確的分類,在實際操作中,常見的是與公園用地、綠化用地、旅游度假村用地等相結合。在國家八部委發布的《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中,也明確“鼓勵開放郊野公園提供露營服務,在城市郊野、農村地區等建設更多露營基地,滿足群眾就近就便露營需求”。

“現在我們一些露營基地用地其實屬于林地、耕地性質,大家心頭其實有些‘打鼓’,擔心這類用地如果被認定不合規,露營基地很可能會被要求拆除,這樣先前的投入就全都得打水漂。這個問題,在整個露營行業大量存在。”高新區某露營基地經營者說,近年來市文旅、體育等部門都發布過支持露營行業發展的文件,但都沒說明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他還表示,當前重慶露營行業暫無權威、統一的行業規范和營業執照,這個情況令很多經營者缺乏安全感,進而導致他們在行業規劃上束手束腳,不敢輕易擴大規模、創新項目,也因此錯失了不少商機。

不少露營愛好者也反映,他們在露營維權過程中,因為缺少針對性的法律支撐,維權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去年11月底,國家14部門印發《關于推動露營旅游休閑健康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建設露營基地的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原則性要求。

根據該《意見》,北京、浙江、上海、四川、云南、貴州等地各自出臺了屬地的規范意見,對露營基地選址、安全風險評估、消防安全管理等進行規范。目前,我市南川等區縣也出臺了《露營營地管理暫行規定》《露營營地建設和服務指南》等規范性文件,但市級層面尚無統一的規范性文件出臺。(記者 卞立成)

(責編:黃凌、劉政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