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重慶 >

院士專家齊聚山城 為川渝勘察設計行業"出謀劃策"

本文來源:人民網 閱讀:33787

論壇現場。人民網記者 胡虹攝

論壇現場。人民網記者 胡虹攝

人民網重慶11月26日電 (記者胡虹)近日,第三屆川渝住博會專業論壇之一——“轉型時代勘察設計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論壇”,在重慶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學術報告廳舉行。行業主管部門領導、中國工程院院士、行業專家學者、相關企業高管齊聚一堂,為川渝勘察設計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出謀劃策”。

本次論壇由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主辦,重慶市勘察設計協會、重慶設計集團承辦。論壇上,徐祖信和高宗余兩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分別以“我國城市排水系統雨污同治提質增效關鍵要素分析”“橋梁智能與綠色建造技術”為主題,做視頻主旨演講。

重慶是江城,水系發達,如何治理城市水環境是一道難題?!拔覀兘洺龅揭粋€問題,城市河道由’終年黑臭’,轉變為雨天的’反復黑臭’。”徐祖信表示,究其原因,是污水管道破損、錯接、漏接導致。

徐祖信提出,科學評估城市排水系統雨污同治提質增效的關鍵至關重要。為此,她和團隊提出,從污水處理容量富余率、管網缺失率、管網破損率、管道錯接率、污水混接直排率5個方面,來對雨污同治進行評估;此外還可建立地下信息系統,實時掌握地下管道的運維情況,一旦發現新的破損、混接,可及時進行修復。

江城重慶,造就“橋都”盛名。“智能是技術支撐,綠色是發展目標,兩者是密不可分的?!备咦谟酁橹貞c橋梁建設提出3點建議:首先在設計階段,就要將智能和綠色低碳理念,深入融合其中;其次,要提升建造過程中的智能化和綠色化水平,包括使用先進的施工工藝,建設智慧工廠,發展橋梁智能化的施工裝備等等;第三,建立智能化的運維養護技術,實現延壽減碳。

高宗余表示,橋梁結構創新、材料創新、數字化技術與裝備、資源循環利用和管理模式創新,是未來橋梁工程發展的重點攻關方向,要堅持多學科融合,以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模式,來開展技術創新。

在交流環節,到場嘉賓圍繞勘察設計行業轉型發展、綠色創新,城市建設和勘察設計企業轉型升級等方面,進行分享。

論壇現場。主辦方供圖

論壇現場。主辦方供圖

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總工程師袁丁表示,正確認識勘察設計在工程建設中的主導地位、充分發揮其引領作用,對建筑業高質量發展乃至整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

“截至目前,全市勘察設計企業共計 736 家,其中具有勘察資質 169 家,甲級資質 51 家,占比居全國第二?!?袁丁指出,重慶要推動建筑業高品質高質量發展,應以建筑工業化為抓手,推動傳統建筑產業向現代建筑產業轉型;以數字信息化貫穿建造全過程,形成基于大數據智能化的建筑業新業態;以綠色低碳為重點,推動建筑高品質高質量發展。

重慶設計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董事周剛直言,勘察設計行業發展面臨著4個巨大變革:城市發展從“粗放擴張”向“系統科學”轉變,建設標準由“粗枝大葉”向“精耕細作”轉變,市場需求從“勘察設計”向“勘察設計+”轉變,技術手段從“傳統作業”向“數字智慧”轉變。

他建議勘察設計行業要主動識變、應變、求變。上接“天線”,貫徹執行重大部署;下接“地氣”,認真分析與回應百姓和市場的真實需求;苦練“內功”,夯實基礎,增強核心競爭力;主動“求變”,通過自我革命,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成都設計咨詢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曾九利分享了公園城市指數的研究成果。“公園城市理念推廣,是一種新型學術成果和公共技術產品?!彼榻B了成都市、天府新區在公園城市建設方面的先行探索經驗,并展示了公園城市指數 “1-5-15” 框架體系,包括和諧共生、品質生活、綠色發展、文化傳揚、現代治理5個方面。

為推動川渝勘察設計企業搶抓戰略發展機遇,論壇上,川渝18家勘察設計企業還共同發出倡議,提出共建勘察設計新高地。倡議包括5個方面,分別是:融入發展大局,服務川渝建設;尊重歷史傳承,面向未來發展;關注綠色生態,重視科技創新;強化服務質量,規范市場行為;拓展合作領域,促進共贏發展。

(責編:劉政寧、張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