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重慶 >

2023年重慶市"最美生態環保人"發布

本文來源:重慶日報網 閱讀:69695

12月3日,2023年重慶市“最美生態環保人”名單正式發布,奮戰在我市生態環保領域的2個集體和8名個人上榜。

今年8月,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啟動2023年重慶市“最美生態環保人”推選及學習宣傳活動。推選對象為全市范圍內從事生態環境相關工作的各行業各崗位人員,經過擇優推薦與綜合考評后,最終在63個推選對象中確定了10個“最美生態環保人”獲評對象。

在獲獎的8名個人中,重慶市生態環境大數據應用中心技術室主任、正高級工程師劉曉深耕數字生態環保16年,先后研發生態環境軟件系統40多項,通過謀劃開發“巴渝治水”應用,推動“治水”工作實現整體智治。其中,“巴渝治水”水環境管理系統曾獲評中央黨校“黨政信息化最佳實踐案例”、中央網信辦“數字中國優秀案例”。

重慶自然博物館展覽服務部主任、副研究館員李小英堅守一線開展生態環境科普教育14年,培養講解員30余人次,接待觀眾900余萬人次,講解2000多場,為公眾特別是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作出了杰出貢獻。

重慶邦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巫艾玲堅持“治山”14年,投入1.8億元,分20多批次栽種50多種名貴樹種彩色苗木,將一座座荒山變成“彩色森林”,打造了國內第一個在荒山上的“近自然自適應森林生態循環系統”,探索出了荒山生態修復與綜合開發利用新模式。

重慶海事局江北嘴海巡執法大隊副隊長楊陽,通過研究全國內河船舶水污染物治理模式經驗系統,總結提出船舶水污染物“船上儲存、交岸處置”的“零排放”工作思路,在全國開創了船舶污染物“零排放”的先河,破解了長江船舶污染防治的歷史性難題。

在獲獎的2個集體中,重慶交通大學沙漠土壤化技術團隊在國內外首創“沙漠土壤化”基礎理論和關鍵核心技術,現已經在世界各地不同立地條件下進行規模化生態修復試驗和應用,總計實施面積達3萬余畝,荒漠化防治應用成效顯著。

北碚區綠青生態環保公益中心堅持開展生態志愿服務,2022年9月成立了重慶首支生態環境義務監督員隊伍。隊伍成立以來,累計開展日常生態環境污染巡查近8000次,發現并制止野外焚燒秸稈、垃圾等環境污染行為920余起。(記者 于鵬程)

(責編:蓋純、劉政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