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重慶 >

央媒看重慶|重慶:以智能化提升治理效能

本文來源:重慶日報 閱讀:22297

辦完退休手續,重慶市兩江新區大竹林街道的袁冬梅有些發愁:“退休后,生活不會變成單調的‘兩點一線’,在菜市場和家之間來回跑吧?”

聽說社區學院在招合唱學員,她立即通過小程序報了名。

現在,合唱團排練演出,已經成為袁冬梅退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依托‘興趣兩江’實踐活動平臺,開設了100多個社團,都用數字化服務!”兩江新區大竹林街道人大工委主任王燕告訴記者,“這個平臺圍繞居民興趣小組服務‘一件事’,群眾手機‘點單’,社區‘接單’后再‘派單’,不僅解決了興趣活動擾民的問題,還實現了公共場地的更大化利用。”

居民興趣活動的數字化服務,是重慶以數字賦能城市治理的縮影。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三級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基層智治體系……搭載數據的重慶,將“治理”變成“智理”,城市運行越來越智慧。

從“治理”到“智理”,重慶是如何實現的?

讓城市運行越來越智慧,需要視角轉換。重慶將部門間關聯的“單項事”,整合為企業及群眾視角下的“一件事”,實現了“一件事一次辦”。

“消防安全、生態環境、營業資質,檢查結果沒有問題。”剛過2小時,重慶市高新區白市驛鎮牟家村工業園區,一家機械制造公司負責人李寧就收到消息,“這樣的綜合檢查,效率真是太高了!要知道,以往是多個執法隊伍在不同時間段檢查,企業配合檢查,至少需要好幾天時間。”

李寧所說的綜合檢查,是重慶推行的“一支隊伍管執法”改革,它借助數字應用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一次到位”,最大限度減少了對市場主體和群眾的干擾。

目前,重慶已推出75項集成套餐服務,覆蓋企業、群眾的高頻需求與重點事項,平均減少辦理時間76.4%、辦理材料60%。

“現在,群眾辦事可以網上提交資料,最多跑一次率達95.6%,群眾滿意率達99.98%!”重慶市大數據發展局局長代小紅說。

城市運行越來越智慧,離不開對問題的快速響應。重慶將上下貫通作為數字城市建設的最大特色,并以此重塑基層治理體系,讓社會治理變得更加精準有效。

“預警!轄區一家健身機構存在‘跑路’風險,可能導致消費者權益受損。”網格員李佳采集的信息上報后,渝北區仙桃街道基層治理指揮中心旋即啟動應對方案。

數據開始跑了起來——指揮中心將信息同步報送到經濟發展、民生服務、平安法治等各個板塊,向16個社區、230個網格、1096個微網格發出預警通知。

“街道組織相關部門商談后續解決方案,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200多萬元,最大化保障了群眾的合法權益。”李佳說。

據了解,渝北區在基層治理指揮中心跑通事件34161件,辦結率達99%。

城市運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政策企業匹配模型也發揮了重要作用。重慶以數據流優化營商環境,實現了從“企業找政策”到“政策找企業”的轉變。

國器智眸科技有限公司落戶重慶不久,系統就識別到公司營收達到升規指標閾值,觸發“企業服務任務”。

“我們迅速行動,結合企業能力畫像研判,會同區大數據局、科技局等部門研究制定了新的培育計劃。”渝北區經濟信息委副主任彭明亮告訴記者,“隨后,我們通過組織供需對接,為企業提供了上門服務。”

優化營商環境,少不了對企業進行數字化賦能。“我們通過第三方來打通政府側、企業側、產業側和社會側數據。” 數字重慶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黃朝永說,目前,重慶已實施5578個智能化改造項目,建成127家智能工廠、734個數字化車間,越來越多的企業被植入“智慧因子”。

看不見的數據流動,給山城帶來了看得見的發展態勢:重慶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25個,居西部第一;2萬余家數字經濟企業在這里蓬勃生長,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已升至45.3%……

編輯:柏云輝???? 審核:李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