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重慶青年報 閱讀:6109
又是一年端午節即將到來,大連瓦房店市崗店街道云臺村家家戶戶的婦女們又開始忙碌了起來。 把門猴是北方端午節的習俗之一,每當端午
又是一年端午節即將到來,大連瓦房店市崗店街道云臺村家家戶戶的婦女們又開始忙碌了起來。
“把門猴”是北方端午節的習俗之一,每當端午來臨,家家戶戶都要購買“把門猴”,掛到自家門上,寓意驅邪惡,迎吉祥,保安康。自上世紀60年代,崗店街道云臺村里有個服裝加工廠,王屯的巧婦們看到服裝廠剩下的邊角余料當做垃圾丟掉覺得可惜,便廢物利用,弄些紅、黃、白碎布、噴膠棉等材料,做起了不起眼的“把門猴”,由初期制作自己家用,發展到形成了小規模作坊式經濟產業。據云臺村王屯的范淑清老人早年敘述,1920年1月出生的她,制作“把門猴”的手藝是家中老人傳流下來的,到她屬于第三代,目前已經傳到云臺村第五代人了。而北方的端午節懸掛“把門猴”習俗的流行也是應是由此而來,崗店街道云臺村也正在積極申報“把門猴”非物質文化遺產。
上世紀90年代,云臺村婦女們把做“把門猴”做成了規模,“把門猴”產業也初步形成了云臺村經濟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把門猴”的生產數量也由每戶每年幾百上千個,發展到每戶每年少則幾萬多則近10萬個。每年的端午節,“把門猴”的銷售收入甚是是喜人,少則幾千上萬元,多則幾萬甚至更多。于是乎不起眼的“把門猴”成了云臺婦女們致富增收的“金猴”。
經過了幾十年發展,不但“把門猴”的產業形成了一定規模,“把門猴”的款式、花樣也同樣創新繁多。尤其是最近幾年,除了“把門猴”,還增添了許多象征端午節安康的“粽子”、“金魚”、“桃兒”等等端午節特色經濟產品。據統計,端午節前期,不但瓦房店市場上兜售的“把門猴”95%以上都是云臺村婦女制作的,在大連各區市縣的農貿市場、超市以及早市,都可以看到云臺村婦女們制作的各具特色的“把門猴”,甚至批發銷售到東北的其它省市,云臺村婦女的這種絕活走進了千家萬戶。
瓦房店市崗店街道不但大力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發展設施農業,同時積極探索,發展、扶持鄉村特色經濟產業,鼓勵鄉村農民創業,以創業帶就業,以就業促增收,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帶動農民群眾增收致富。
文:晉澤喬
為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安全教育、增強學生自我保護能力和安全防范能力,連日來,重慶市大渡口區公安分局組織警力,以防拐騙、反欺凌、防溺水
“百分百收不回本錢”:男子沉迷刷單無法自拔 九龍坡民警緊急登門勸阻
在家兼職,無需出門動動手指,當天現結日賺上千,返利過萬……類似的詐騙話術險些讓重慶的萬先生一再陷入陷阱。幾天前,市民萬先生家人向重
手頭緊了,一男子便拿上工具鋌而走險,盯上了移動營業廳,一夜之間,將44部手機、2臺筆記本電腦、6臺平板電腦和大量手機配件洗劫一空。
5月22日,永川區公安局民警深入萱花小學,開展防拐、反詐安全知識進校園宣傳教育活動,切實提高青少年安全防范意識,呵護未成年人健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