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增進川渝兩地青聯合作交流,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社會主義法治建設。6月6日至7日,四川省青聯政法界別20余名委員來渝開展“暢想成渝·筑夢未來”川渝青聯菁英行活動,并召開川渝青年交流薈。
6月7日,“暢想成渝·筑夢未來”川渝青年交流薈召開。會上,會議主持人傳達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期間重要講話和全國“兩會”精神,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精神,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四川重慶黨政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精神。與會嘉賓詳細介紹了我市關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相關政策,并圍繞“川渝營商環境”“提升成渝兩地高等教育質量規模、補齊雙城經濟圈人才智力短板等內容”進行了主題發言。兩地青聯委員結合“兩會”精神學習心得,就如何助力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進行了深入交流,積極為川渝發展建言獻策。團重慶市委黨組成員、副書記張珂主持交流會。
成渝地區歷史同脈、文化同源、地理同域、經濟同體,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戰略地位。與會嘉賓們表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全局和長遠發展謀劃的重大戰略,給川渝兩地改革開放和高質量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
川渝青聯委員還一同參觀了重慶市大數據智能化展示中心和兩江新區禮嘉智慧體驗園,全面了解重慶大數據智能化產業發展成果。
據悉,川渝兩地青聯將充分整合各領域優質資源,加強政策、人才、項目等優勢互補,持續推動川渝青聯各界別交流合作,擴大合作“朋友圈”,畫好共贏“同心圓”,奏響并進“交響曲”,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貢獻智慧與青春力量。
文/重慶青年報記者張書琛通訊員張再飛
在世界環境日來臨之際,江北區五寶鎮和江津區石蟆鎮開展以“筑牢長江生態鏈青年攜手新時代”為主題的綠色城鎮發展交流活動,并共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同時,授予江津區石蟆小學校、江北區五寶實驗學校首批“無廢學校宣傳示范崗”牌匾。
本次活動由重慶市教委、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團市委、江北區委、江北區政府、江津區委、江津區政府主辦,市志愿服務工作指導中心、市青少年社會教育協會等單位承辦。
江津區石蟆鎮地處江津西部,渝川黔接合部,是長江入渝第一鎮,擁有長江水道38.8公里,先后被評為全國重點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還被評為重慶市中心鎮、重慶十佳生態宜居小城鎮、重慶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鎮,素有“江津糧倉”“橄欖之鄉”之稱。
而江北區五寶鎮緊鄰兩江新區,與魚復工業園區僅一山之隔,是長江流出主城區最后一鎮,歷史悠久,生態優勢突出,水力資源、農業資源和礦產資源豐富,是典型的農業鎮,全鎮有長江岸線15.2公里。
活動中,兩鎮青年代表發出“共飲長江水同護母親河”倡議書,兩地學生代表被授予“綠色環保小衛士志愿宣傳隊”旗幟,市水利局、團市委領導向兩地青年代表授予“共飲長江水同護母親河‘河小青’青年志愿者隊”旗幟,現場石蟆鎮、五寶鎮共同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通過本次對接,能讓兩地的青年志愿者更好地交流,互通有無,為保護我們的母親河做得更多一些,讓生態環境更好。”江北五寶青年代表王禮嘉說。
相關負責人表示,五寶鎮和石蟆鎮共飲一江水,本次兩鎮結對將探索城鎮綠色合作發展新路。后期,在促進生態保護方面,兩地每年將組織召開一次長江生態保護及共創“無廢城市細胞”座談會,并開展“潔小青”“河小青”“無廢城市”等志愿服務活動。
除此之外,還將加強兩地學校團組織、少先隊建設以及青年志愿服務等工作的交流,共同組織兩地中小學生在節假日、寒暑假期間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綠色環保研學體驗、“小河長”社會實踐、“小記者尋訪”互動交流等公益活動。
文/重慶青年報記者徐海燕通訊員蔣汶臻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宣傳綠色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廣大青少年在河庫管理保護中的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在6月5日世界環境日來臨之際,巴南團區委組織青年志愿者前往石龍鎮開展世界環境日宣傳暨“河小青”巡河護河志愿服務活動。
青年志愿者們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團結協作,不僅清理了河流沿岸的垃圾,還給村民們發放了《重慶河長制》宣傳手冊。參與活動的志愿者表示:“愛護環境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我們不僅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志愿服務精神,還要號召更多人自覺加入到‘河小青’隊伍中來。”
據悉,未來巴南團區委將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工作部署,在全區范圍內積極開展“河小青”巡河護河行動,協助“河長”開展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改善、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修復工作,引導廣大青少年為建設綠色環保新巴南貢獻青春力量。
文/重慶青年報記者王丹丹通訊員張丙霖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