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電子版 > 2021.04.08期 >
A05-你的孩子睡夠了嗎?

A05-你的孩子睡夠了嗎?

 

教育部發“睡眠令”: 作業、游戲、校外培訓統統讓路

為保證中小學生享有充足睡眠時間,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近日,教育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了中小學生必要睡眠時間,并為此對作業、校外培訓、游戲等管理作出規定。《通知》共提出了七條措施,概括起來就是“強重視、保時間、防干擾、提質量”。

3個“重要時間”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通知提出了3個“重要時間”:

一是必要睡眠時間: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應達到10小時,初中生應達到9小時,高中生應達到8小時。

二是學校作息時間:小學上午上課時間一般不早于8:20,中學一般不早于8:00。學校不得要求學生提前到校,有條件的應保障必要午休時間。

三是晚上就寢時間:小學生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

同時,指導家長和學生,制訂學生作息時間表,促進學生自主管理、規律作息、按時就寢。控制好學校的作息時間和學生晚上就寢時間,學生的必要睡眠時間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3個“中斷機制”

針對外在因素影響學生睡眠問題,《通知》提出了3個“中斷機制”,要求作業、校外培訓、游戲都要為學生睡眠讓路。

第一個是作業“中斷”,要求小學生在校內基本完成書面作業、中學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個別學生經努力到就寢時間仍未完成作業的,家長應督促按時就寢不熬夜,確保充足睡眠。當然,教師要對此進行針對性分析,加強輔導,如有必要可調整作業內容和作業量。

第二個是校外培訓時間“中斷”,要求校外線下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0:30,線上直播類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1:00,不得以課前預習、課后鞏固、作業練習、微信群打卡等任何形式布置作業。

第三個是游戲“中斷”,要求各地教育部門按照管理權限,會同相關部門采用技術手段加強監管,確保每日22:00到次日8:00不得為未成年人提供游戲服務。

有的學生睡眠問題并不是睡眠時間不夠,而在于睡眠質量不高,《通知》強調,教師要關注學生上課精神狀態,及時提醒學生并與家長溝通。指導學生統籌用好回家后時間,勞逸結合、適度鍛煉,確保身心放松、按時安靜就寢。

《通知》也強調加強學生睡眠監測督導,暢通家長反映問題和意見渠道,將學生睡眠狀況納入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和教育質量評價監測體系,納入日常監督范圍和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價。

睡眠對兒童有哪些重要影響?
 

上海交大醫學院兒童睡眠障礙診治中心主任、中國醫師協會睡眠醫學專委會兒童睡眠學組組長江帆介紹,睡眠對兒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與兒童青少年的體格生長、神經心理發育、情緒行為發展、代謝功能都有著極其密切的關聯。

首先,要加強睡眠宣傳,統籌各級管理。廣大中小學校、教師、家長、學生,要充分提高對于睡眠健康重要性的認識,增進對不同年齡段所需睡眠時間的要求以及健康睡眠習慣的了解,設置符合中小學生生理特點的上課和作息時間,早上不過早要求到校,中午合理安排午休,課后合理控制作業總量,不讓過多的學業任務擠占兒童的睡眠時間。

其次,尊重個體差異,加強自主管理。小學生每日睡眠時間需求范圍在9-12小時,中學生在8-10小時。教師和家長可與孩子加強溝通,一起制訂適合學生個體的作息時間計劃安排,同時可以從孩子的精神狀態、自我感受等方面了解是否睡足睡好,并根據實際對作息時間做出調整。

第三,改進不良習慣,促進克己自律。家長應對兒童使用電子產品采取適當限制措施,同時也要以身作則,自覺維持良好作息,讓兒童明確認識到睡眠的重要性,養成自主維持規律作息的良好習慣。犧牲睡眠時間用于學習并不能換來學業成績的提高,反而會造成執行功能等廣泛損害,影響兒童青少年的學業表現。

中小學生睡眠時間,該如何保障?

學校減少作業                            39%

家長少報課外班                          20%

政府部門出臺獎勵政策              20%

中小學生加強自律                     13%

其他                                             8%

         (數據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截至2日22時)

網友有話說

“大概貓”:首先,學校先別提前到校,也別放學往后拖,別的先慢點說吧。

“夢見苗苗”:控制進校和離校時間,作業不出校門。

“星辰大海”:這是很難做到的,越邊遠的城市,睡覺時間越少。

“呆瓜”:睡覺不是問題,分數才是焦慮。

“普通人民”:家長自己要自律!政府部門要嚴管!全社會要一起行動起來,愛護下一代人人有責!

“求實之人”:我兒子高中了,每天能睡夠6個小時我就很高興了。

“紅塵有愛”:學生學業繁忙,作息時間太緊張,我是學校的一名老師,每天看著孩子們緊張忙碌單調地生活著,無奈。

睡眠考核恐怕成最難完成的家庭作業

如果可以“安枕無憂”,誰不希望早點睡覺?不少網友表示,由于學業負擔、通勤時間、課外輔導等種種原因,根據要求安排充足睡眠幾乎是一種奢求。中小學生睡眠不足現象的背后,不僅是生活習慣、上課時間、健康常識的問題,更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學業負擔重、壓力大等問題。現實生活中,人們犧牲睡眠時間想換來的,正是更好的分數。

然而,“無論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不能過于注重分數”。分數是一時之得,教育要從一生的成長目標來看。如果最后沒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

除了發通知保障中小學生睡眠時間,更應關注睡眠不足的背后成因,尋求解決問題的根本之策。正確“姿勢”不應是對孩子幾點睡覺進行“監督監測”,而是用更加科學、多元的教育評價機制減輕社會的教育焦慮,進而切實減輕中小學生學業負擔。只有進一步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改善教育生態,才能讓人們避免犧牲健康追求分數的短視行為,讓更多孩子安心睡覺,擁有更加健康的成長環境。

文/據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網、科技日報、重慶晨報等資料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