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電子版 > 2022.07.21期 >
A04-熊貴英:向下扎根 向陽生長

A04-熊貴英:向下扎根 向陽生長

熊貴英:向下扎根 向陽生長


人生之拼搏,就如同翻越一座又一座大山。世人大多長途跋涉,向往山那邊的世界;熊貴英卻選擇了將青春年華綻放在鄉村的基層大地。2022年,她獲評“全國優秀共青團干部”,正是對她“回到此山中”的肯定。

劉驥村,一個以英雄命名的地方。住在鄰村的熊貴英,從小聽著銅鼓山剿匪英雄故事長大。2019年底,她返鄉擔任劉驥村黨總支書記,團結帶領村“兩委”成員和村民自強自立摘掉貧困村帽子,發展產業增收致富,在平凡的崗位中,創造了不平凡事業!

為愛奉獻,重返家鄉

回村后,熊貴英運用所學幼教知識持續開辦“四點半”課程,服務村內留守兒童;同時,引進電商平臺為村民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幫助困難青年大學生、小學生申請教育資助。她所做出的成績得到了組織肯定,并將她借調到國有企業任職。正當身邊的朋友和家人為她的新工作感到高興的時候,她的心中卻仍牽掛村里留守兒童、貧困戶和那片鄉地,主動申請回到基層,到市級貧困村銅鼓鎮劉驥村任黨總支書記。她積極聽取村“兩委”成員意見,吸收返鄉青年進入村“兩委”,扎實推動劉驥村班子建設,組建村級青年志愿服務隊,帶領村民義務參與疫情防控、人居環境整治和產業發展,用自身美術特長為鄉村環境添彩。

心系花椒,深耕產業

面對村里的花椒產業滯后,無專業人員管理的狀況,她積極學習先進村經驗,分包給群眾,邀請有技術的專業骨干管理。同時,她發動肯干、懂農業的老同志負責花椒種植,任用返鄉青年專管花椒銷售。通過一年的管理,村集體種植的花椒長勢喜人,花椒基地也有了固定的務工人員。為了做大做強劉驥村的花椒產業,熊貴英及時向上級申請項目資金,建設花椒粗加工廠、購買花椒色選機;并開發自磨花椒粉,用花椒籽配制養生足浴包,帶動農村婦女兒童、青年大學生制作花椒香包,助推花椒銷售。通過產品銷售、務工收入等方式,每年為全體村民增收400余萬元,提供本地務工崗位400余個。

扎根基層,無悔付出

在劉驥村,還有一條群眾期盼已久的社級公路遲遲未改造完成。由于路基基礎不好,修建資金缺口大,建設施工難度大,為了推進這條長達2.1公里的公路修建,熊貴英多次向上級申請項目資金。在上級部門支持下,爭取到財政補貼資金115萬元。她還帶領村里青年干部們向社會發出倡議,向村民們募款籌集,申請99公益項目,終于在2021年底,完成該條公路修建。因此,她收到了人生中第一面群眾贈送的錦旗。

她有很多機會可以離開,可她始終忘不了群眾對她的期盼、忘不了肩上的責任和那片種滿花椒的土地。她不斷成長,牢記使命,用實際行動回報組織的培養之情、山村的養育之恩!

供稿:共青團榮昌區委

 

張宜碩:以青春火焰,照亮臺前幕后


2022年,四川美術學院學生張宜碩獲評“全國優秀共青團員”,以表彰他在自己熱愛的專業里努力學習、積極實踐,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

手里握著對講機,站在舞臺下,看著臺上演員們的身姿,聽著從觀眾席里傳來的陣陣掌聲,張宜碩總會熱淚盈眶,因為他對舞臺的熱愛不亞于臺上的演員。他說,舞臺的背后同樣很精彩。

追夢赤子,飛揚青春

張宜碩出生于一個普通的工薪家庭。盡管家庭困難,但張宜碩的父母仍然會毫無怨言地支持張宜碩的夢想和喜好。2018年,張宜碩成功考入了四川美術學院,從小對影視和戲劇的喜愛,讓他選擇了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張宜碩在大學里刻苦學習,曾多次獲得學校獎學金,課余還會做些兼職以貼補開支。因其自強獨立的性格和優異的表現,張宜碩在2021年被評為“2020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

披星戴月,晝夜奔波

剛入學的張宜碩便加入了四川美術學院大學生藝術團影視部,一年后他帶領著大家拍攝了第一條真正誕生于自己手里的視頻。

那是一條在晚會開始前播放的開場視頻。主持人宣布晚會開始,燈光“啪”的一聲盡數熄滅,全場陷入了一片黑暗和寂靜,所有人都屏住呼吸關注著舞臺上的屏幕,隨著屏幕熒光微微亮起,那一刻,張宜碩覺得場上所有的目光都是屬于他的。即便身在幕后,舞臺的光也可以因他亮起。

2020年,是四川美術學院的80周年華誕。張宜碩投入到了川美校慶晚會的籌備工作中,并擔任場記。身為當時川美大學生藝術團的團長,他時刻監視著節目排練進度,事事親力親為。晚會演出當天,張宜碩不停地奔走于各組之間,整個現場幾乎每處都留下了他的腳印。校慶晚會的總導演黃山老師說道:“我永遠不會忘記宜碩那不停在現場奔波的身影。”

紅星閃耀,堅定前行

張宜碩也曾有過一次上臺表演的經歷。去年畢業晚會上,他參演節目《開天辟地》,這是他第一次走上臺,穿上長大褂,化身成了一名英勇的革命戰士。站在聚光燈下,站在自己設計的舞臺上,站在自己做的紅色背景前,他深深地體會到了舞臺帶給演員的信念感。

多年來,張宜碩參與不少的紅色劇目的幕后工作,這些劇目在他心底深深地埋下了一顆紅色種子。今年的畢業設計作品,張宜碩選擇了紅色劇目《民族脊梁》的舞臺設計創作。他誓將推動紅色經典再創作、再傳播、再發展,激發紅色戲劇的時代魅力。

一次次的幕后工作和舞臺創作,讓張宜碩愈發自信和堅定。他站在舞臺背后,像一團熱烈跳動著的火焰,點燃了臺上的耀人光彩。他甘愿做一團照亮他人的燭火,供給舞臺上必不可缺的溫度。

供稿:四川美術學院團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