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評論 土土絨
“早上5點15分起床,晚上10點放學,學生凈睡覺不足7小時,很多學生怕遲到,4點多都穿好了衣服。”近日,有網友在南陽市長信箱留言,投訴河南南陽唐河縣某小學初中部嚴重擠占師生休息時間一事。
唐河縣政府發布回復稱,針對網友反映的問題,經通過詢問老師、走訪學生等方式進行了解,該校為一所全寄宿學校,學校的作息安排為早上5:40上課,晚上9:10放學,9:30熄燈,10月1日之后開始執行冬季作息時間,中午不再午休,屬于學生自習時間。
由此可見,網友反映的情況大致屬實。這些學生確實嚴重缺乏睡眠時間,不僅如此,該網友還表示,白天吃飯不到20分鐘,沒有午休,上課一節挨一節,“天天都這樣,學生上課打盹,閉上眼就能睡過去,這種疲勞戰讓學生感到崩潰”。
僅僅看這些描述,就能令人產生窒息感。沒錯,學習確實很重要,可是,如此高強度的、幾乎沒有休息的學習,卻嚴重違背了學習規律。如此不懂科學的教育,功利且短視,怎么可能教出好的學生?
在醫學上,對于缺乏休息的后果早有研究。例如,缺乏睡眠可能導致大腦功能下降、記憶力衰退、認知功能受損等,長期缺乏睡眠還可能導致大腦的不可逆損傷。哪怕僅僅根據常識,我們也該知道,人體不是機器,都需要休息。但遺憾的是,在青少年教育方面,總有一些人漠視休息的重要性,企圖用犧牲休息時間的方式,來提高學生成績。殊不知,如此違背科學規律的做法,既有損學生的身體健康,也不利于學習效果。“疲勞作戰”只會讓人感到厭倦和抵觸,反而事倍功半,長久以往,得不償失。
也正因為如此,2021年3月,教育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明確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應達到10小時,初中生應達到9小時,高中生應達到8小時。而網友所投訴的這所學校學生睡眠時間不足7小時,顯然大大低于教育部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到現在,這一“雙減”政策已經實施兩年多,在各地都取得了明顯成效。中小學生的學業負擔明顯減少,學生的身體健康得到了更好的保障,也有了更多的時間去發展個人興趣愛好。然而,到了2023年的今天,河南南陽這所學校竟依然采取如此違背科學的方式來擠占師生休息時間,令人難以置信。
目前,唐河縣教體局已責成該校調整校內作息時間安排,嚴格執行睡眠管理的規定,保證初中生9小時的睡眠時間。我們不由得為該校的學生和老師松了一口氣。但是,仍然值得追問的是:這樣功利又短視的決策是如何做出的?就絲毫不考慮師生的身體健康嗎?有沒有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只有回答清楚了這些問題,才能防止類似問題再次出現。
中青評論 王鐘的
隨著寒潮來襲,東北地區已經進入冬季。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校園暖廊二期開放試通行,哈工大官方發文稱,同學們可以穿著單衣從容地在一校區、二校區暖廊穿行,5分鐘內可直達教室、圖書館、食堂、公寓、體育館……
根據哈工大對校園暖廊的規劃,校園空間暖廊系統是集連廊、暖廊、學生活動空間、文化展示、架空電纜通道于一體的校園服務設施,能夠有效地緩解極端天氣對校園生活的影響,并成為校園文化的新地標。
在哈工大師生實現“短袖自由”之時,網上卻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有網友用懷疑的語氣稱,不要太凍人就好了,有必要這么浪費資源么?有網友斬釘截鐵地認為,真金白銀應該花在刀刃上,搞點實踐科研不香嗎?還有網友質疑說,從宿舍到教學樓這點風寒都不能經受嗎?這是在培養溫室里的花朵。
建設校園暖廊一定是資源浪費嗎?浪費不浪費,關鍵要看投入與產出是否匹配。資料顯示,哈爾濱冬季(12月—翌年2月)平均氣溫-14.6℃,最低溫度時常可以達零下30攝氏度左右。漫長的冬季,給學生學習生活帶來諸多不便。與南方地區高校相比,東北高校的放寒假時間也相對較長。暖廊的修建,不僅改善了校園生活的舒適水平,更切切實實節約了學生的時間。在“分秒必爭”的校園生活中,這無疑是一筆不容低估的收益。
建設暖廊需要成本,但師生通過暖廊產生的便利感、獲得感,可能創造更多效益。正如媒體評論所分析的:“連廊不僅是有暖氣,還兼具交通、休閑、學習等多種功能,電源、LED照明燈、網絡接口、無線WLAN等配套設備一個都不少,充分體現出智慧校園的內涵。”校園生活更加舒適,學習和科研自然更有勁頭。
改善辦學條件與鼓勵學生刻苦奮斗矛盾嗎?《北京青年報》的評論以發展的視角分析道:“記得多年前,針對學校宿舍、教室里沒有空調,很多學生呼吁學校安裝空調,改善學習、生活條件。當時也有人反對,質疑大學生‘太嬌嫩’,以前沒有空調不也過來了,上大學不是去享受的。而現在,這樣的質疑聲已經很少了。”時代在變化,追求生活條件的改善是每個人的樸素愿望,校園生活環境也不應該落后。
大學治理更加人性化,學生才能得到更好的成長。有評論認為:“這份對學生的關懷,這種服務學生的細致心思,體現了哈工大校園管理的人性化,也是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從此次哈工大暖廊開通贏得本校學生普遍贊譽來看,學生們對學校的認同感更深了,這正是大學軟實力的彰顯。
南方地區考生在高考填報志愿階段,難免會對哈工大產生氣候不適應、冬天太冷等擔憂。盡管氣候難以人為改變,但哈工大建設暖廊的務實之舉,也有助于消除部分南方學生的顧慮,有助于增強學校的招生吸引力。
此次,也有評論者回想起當初廈門大學向學生提供免費白米飯、礦泉水和廁紙引發的爭議。對此,時任廈大校長朱崇實有個觀念,“給學生最好的,他們也會去追求最好。”他舉例說,學生們在學校喝的是礦泉水,走出校門后如果他喝不到干凈的水,他也許會想方設法改變現狀,為自己,為他人。他認為,這就是大學的影響。
對于教育,一些人常常存在一個誤解,就是把教育活動脫離于社會現實來看。但實際上,在信息充分流動的當下,學生對于校園生活的期待,是與社會發展的實際水平緊密相連的。在面向未來的教育過程中,學校非但不應該例外于社會實際,還更應該為更加美好的生活樹立標桿。
室外冰天雪地,廊內溫暖如春。根據哈工大的介紹,未來,連廊層的功能還將有所拓展,有望轉變升級為學習型連廊、交通型連廊、健身型連廊、展示型連廊等,實現連廊功能效用的最大化。正如不少媒體評論所期待的,希望這股暖意可以傳遞到更多高校,讓更多大學生感受到高校善待學生、追求高質量發展的誠意。
新京報評論
11月12日零時,2023年“雙11”收官,天貓、京東默契度十足,雙雙未公布成交數據。據報道,來自天貓的成績報告顯示:用戶規模和商家規模顯著增長,規模優勢進一步擴大,帶動訂單量和成交總額全面增長。同期,京東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11日23時59分,2023年京東“雙11”成交額、訂單量、用戶數齊創新高。
與此同時,今年相對更迅速公布的卻是各自平臺相關中小微電商的“雙11”戰績。比如,天貓截至11月11日零時,共有402個品牌成交破億,其中有243個是國貨品牌,3.8萬個品牌成交同比增長超過100%;而截至11月11日23時59分,2023年京東累計超過60個品牌銷售破10億元,近20000個品牌成交額同比增長超3倍,新商家成交單量環比增長超5倍。
沒有銷售額、沒有成交量,往年“雙11”零時收官后的狂歡時刻,似乎已經成為歷史。事實上,像這樣沒有具體數字的“雙11”銷售戰報,并非今年才有。從2021年“雙11”開始,天貓和京東等國內電商巨頭已連續三年不再發布各自的總交易量。
與以往多年同期動輒幾十億、幾百億、幾千億元乃至更多的喜報式成交額實時播報相比,從表面來看,少了些購物節熱鬧的氣氛,增加的卻是與中小電商共成長的氛圍,這未嘗不是一種進步。
從本質上講,電商平臺不管是公布“雙11”總體的成交額,還是公布中小微電商的“雙11”戰績,都是對電商平臺建設和經營成效的一種反映和折射。
而細分看,公布平臺總戰績總體更凸顯的是平臺的成就,而公布中小電商或行業經營者戰績,是從一個側面強調平臺內中小微電商的成長,同時也讓以往平臺獨大的氛圍淡化。這無疑是一個適應新形勢新變化的與時俱進轉折,具有標志意義。
眾所周知,我國平臺經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一個明顯證明就是各大電商平臺每年“雙11”戰績呈幾何級數增長,同時也帶動了眾多中小微電商的發展。但近年來部分電商平臺走上了實施“二選一”“大數據殺熟”等模式之路,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公平的市場發展環境,阻礙了中小微電商等網絡經濟的健康發展,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
在這種背景下,國家市場監管等部門加大了對電商平臺的查處力度,一些平臺企業因違法行為被處以巨額罰款。此后,電商平臺公然實施的違法行為得到了較好的遏制,市場公平競爭、大小電商平等發展的共識和氛圍得到進一步強化。
今年“雙11”,各大電商平臺公布中小微電商“雙11”戰績,同時也是對此前平臺投入大量資源,開啟對中小型商家扶持的成果展示。可見,一個“雙11”戰績公布方式的小變化,背后反映的其實是電商和平臺發展生態根本改變的大趨勢,折射的是國家治理網絡環境和促進網絡經濟健康發展的巨大成效。
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業態,網絡購物市場競爭逐步從粗放發展轉向深耕細作,各大電商平臺為數量龐大的中小微企業提供更多支持,也為用戶提供更加豐富的商品選擇、更好的價格服務,這同樣有助于挖掘新的消費潛力、激發電商生態活力。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