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電子版 > 2023.12.21期 >
04-才聚新重慶 共創新未來  重慶國際人才交流大會隆重開幕

04-才聚新重慶 共創新未來 重慶國際人才交流大會隆重開幕

才聚新重慶 共創新未來

重慶國際人才交流大會隆重開幕


12月16日上午,重慶國際人才交流大會隆重開幕。市委書記袁家軍致辭并宣布開幕,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歐美同學會會長丁仲禮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市委副書記、市長胡衡華主持開幕式,市政協黨組書記程麗華,市委副書記李明清出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李忠,中國僑聯副主席連小敏,四川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于立軍,國際人才組織聯合會副總干事大衛·布萊爾致辭。

據重慶日報客戶端

 

目前已建成38家 重慶為新建院士工作站授牌

全國青年科技人才專場活動在渝舉行


12月16日,“秒聚青科·智匯重慶”全國青年科技人才專場活動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市政協副主席、臺盟重慶市委會主委王昱,中國工程院院士、航空發動機專家尹澤勇,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大學教授、重慶市科協主席、國家鎂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榮譽主任潘復生,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宜燦出席活動。

“秒聚青科”系列活動是中國科協聚焦青年科技人才跨界融合創新的現實需要,以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等獲獎青年科技人才為主體搭建的跨界融通交流平臺。

此次“秒聚青科·智匯重慶”論壇,聚焦重慶“416”科技創新戰略布局和“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邀請20位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代表(部分為兩院院士)、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獲得者代表以及其所培養的博士研究生來渝,通過主旨報告、成果發布、主題發言、參觀調研等形式,促進市內外青年科技人才深度交流,助推我市有關單位與市外優秀青年科技人才有效對接,讓更多的優秀青年科技人才了解重慶、選擇重慶,為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匯聚青春力量。

活動開幕式上,舉行了新建院士工作站授牌儀式。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院士工作站38家。院士工作站是發揮平臺、組織、人才優勢,服務企業創新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據介紹,今年我市共新建院士工作站7家。參加授牌儀式的,是今年下半年新建的院士工作站,包括橋梁工程安全與韌性院士工作站、重慶中岳院士工作站、綠色能源智能探測院士工作站、地熱與溫泉康養應用技術科技創新院士工作站。

市科協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院士工作站真正成為重慶科技創新的平臺、人才集聚的平臺、成果轉化的平臺,帶動全重慶形成科技創新的良好氛圍,促進重慶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文/本報記者 雷楠

 

保持頂尖人才引領態勢

頂尖科技創新人才交流重慶專場活動舉辦


12月16日,頂尖科技創新人才交流重慶專場活動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盧紅,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副會長、市政協副主席、重慶歐美同學會會長陳貴云,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黨組書記、秘書長李民出席活動。

據悉,作為重慶國際人才交流大會的重要活動之一,本次活動由重慶歐美同學會、市人力社保局、市政府外辦和歐美同學會有關部門共同承辦,聚焦打造數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綠色低碳四大科創高地和“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邀請頂尖科技創新人才,圍繞人才交流與科技創新合作,加快打造西部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展開對話,助力重慶打造人才聚集的“強氛圍”、以才聚才的“強磁場”。

活動現場,重慶醫科大學、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等用人單位現場發布了高層次人才需求。其中,重醫擬招聘54名人才,涉及臨床醫學類、基礎醫學類、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類,以及自然科學相關專業。重醫附屬兒童醫院擬招聘135名人才,涉及醫學類、生物類、計算機類、人工智能等相關專業。

同時,重慶大學、十灃科技、博士聯盟等單位、企業和組織分別與有關區縣、單位和人才代表簽訂了合作協議。

值得一提的是,在重慶國際人才交流大會上,作為4位嘉賓之一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在其發表的主旨演講中提到要保持頂尖人才引領態勢。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才整體發展趨勢和規模都非常好。我們目前面臨的問題是一般性人才很多,比較強的人才也不少,但越往上頂尖人才越少。”施一公提出,現在應該思考如何保持頂尖人才引領態勢,在新時代促進科技自立自強發展得更好。

對此,施一公提出三個建議。

第一,長期信任和穩定支持是頂尖人才突破的重要環節。中國去年開始有一個新技術研究院項目,通過企業無償投入資助基礎研究。目前我們也在進行嘗試,希望在支持頂尖人才方面有所突破。

第二,重視青年人才,支持年輕人。年輕人是將來世界的主宰,也是我們往前走的動力,他們越早成才,我們的世界越美好,越有發展前途。各種研究數據都表明,人才在年輕的時候更有創新動力,更能給我們帶來奇跡。

第三,開放合作。世界有一個共同的規律,多樣化會帶來創新驅動力,不同背景的人合作所取得的科學突破,往往優于同一背景、同一文化、同一高分人群所取得的突破。

文/本報編輯 陳潔

 

1458個急需緊缺崗位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急需緊缺人才目錄》發布 

12月16日至17日,重慶國際人才交流大會舉行期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急需緊缺人才目錄》(以下簡稱《目錄》)發布。這是人社部支持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點人才目錄,聚焦川渝地區重點產業集群,梳理出1458個急需緊缺崗位,其中重度緊缺345個,中度緊缺589個,輕度緊缺524個。此次編組工作由市人社局牽頭,會同四川省人社廳共同研究編制。

聚焦川渝兩地協同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所涉及的重點產業和領域,《目錄》編制劃分出十大產業集群,分別是世界級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汽車產業集群、特色消費品產業集群、新材料產業集群、綠色低碳優勢產業和先進環保裝備產業集群、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集群、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現代服務業產業集群、現代高效特色農業產業集群。本次急需緊缺人才數據,由6880家成渝地區重點產業企業填報,并通過網絡渠道抓取19.3萬余條人才需求信息。

從崗位來看,急需緊缺人才主要集中在智能裝備、汽車整車研發設計、特色輕工、先進鋼鐵材料、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生物醫藥、電子元器件、大數據、商貿、農業科技支撐等領域。從產業來看,現代服務業、現代高效特色農業、生物醫藥和大健康三大產業集群人才需求相對最旺盛,急需緊缺崗位數均超200個。

此外,世界級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急需緊缺144個崗位;汽車產業集群急需緊缺86個崗位;特色消費品產業集群急需緊缺120個崗位;新材料產業集群急需緊缺151個崗位;綠色低碳優勢產業和先進環保裝備產業集群急需緊缺65個崗位;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急需緊缺95個崗位;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急需緊缺37個崗位。

重慶市人力社保局負責人介紹,本次發布《目錄》呈現“重點與全面相結合,個性與共性相結合”、緊跟時代要求、實用性和指導性強三大特點。他同時表示,《目錄》的發布,有助于吸引人才向成渝地區有序聚集,助力成渝地區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文/本報記者 雷楠

 

國際軟件產業人才發展大會進行多項簽約

12月16日,重慶國際人才交流大會活動之一,國際軟件產業人才發展大會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市委常委、兩江新區黨工委書記羅藺出席活動并致辭。

現場,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與明月湖建設領導小組指揮部簽訂了軟件人才培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加快搭建協同創新育人平臺,推進資源共建共享,促進人才培養與人才交流。

中歐科技創新網絡與兩江新區人才發展集團簽訂軟件人才交流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人才交流、平臺構建、信息共享、品牌共建、項目落地、活動組織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共同搭建高端化、專業化交流合作平臺。

海通證券與兩江協同創新區公司簽訂了金融賦能軟件人才發展合作備忘錄。海通證券將利用在產業基金、上市服務、企業融資等綜合金融服務優勢,積極參與兩江協同創新區公司重點項目,致力于為公司提供便捷、高效、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中瑞(重慶兩江)產業園在此次大會上正式發起成立軟件人才發展聯合體,致力于促進人才交流、搭建合作平臺、支持創新和科研合作、人才培養與共享等,目前已有韓國京畿道經濟科學振興院重慶代表處、馬來西亞全球創新與科技平臺、新加坡創焱耀科技有限公司、重慶艾瑞數智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家成員單位。

活動現場,市經濟信息委還發布了重慶市軟件人才“超級工廠”運營機構與成員單位名單,共涉及16家聯合體。

大會還發布了軟件信息人才熱力分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軟件產業人才發展機會清單等信息,推動一批項目落地。

據重慶日報客戶端

 

重慶國際人才交流大會主會場活動圓滿閉幕


12月17日下午,重慶國際人才交流大會在悅來國際會議中心閉幕。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蔡允革出席閉幕式并講話,市政府副市長江敦濤主持閉幕式。

本次大會聚焦中心大局,突出人才引領,強化交流互鑒,緊扣“才聚新重慶·共創新未來”主題,精心策劃舉辦“會、展、賽、引”系列主體活動,現場觀展洽談氣氛熱烈,一大批人才和項目簽約合作。

閉幕式上發布了“渝才薈”人才工作數字化平臺、“新重慶人才貸”、“新重慶人才險”等綜合服務項目,為“興渝杯”國際創新創業項目大賽、全球卓越工程師大賽獲獎代表頒獎,共同見證人才和項目代表集中簽約,現場洋溢著創新創業濃厚氛圍。

下一步,重慶將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和人才強市首位戰略,全方位提升整體智治力、人才匯聚力、戰略支撐力、政策競爭力、生態涵養力,為各類人才搭建平臺、創造機會。

文/本報記者 雷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