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晚報·名筆視線》 姜紅雨
如果人造月亮哈爾濱人都敢想,還有什么是他們不敢想的?別問我“寵客模式”和“顧客是上帝”有啥不同,我可以寵愛你,你敢寵愛上帝嗎?當滄桑霸氣的鄂倫春爺爺現身街頭,有沒有華山論劍的曲子,在你心中循環播放?
短短一周,哈爾濱旅游成了頂流,“3天60億”霸榜熱搜頭條。網友驚呼,這潑天的富貴說來就來了,大家一聲聲“爾濱”叫得不亦樂乎。一個昵稱,千金不換。“隔花人遠天涯近”“坐來雖近遠于天”,說的都是一件事,世界上最遙遠的是心和心的距離,而今,游客們把心里最暖的一角留給了這座最冷的城市。
凌晨三點排隊買哈爾濱紅腸,馬迭爾冰棍三天賣掉十萬根,這是要瘋的節奏啊。這一切竟然始于一場退票危機,誰能想到今天拼命點贊和當初罵罵咧咧的是同一幫人呢?坊間傳播這樣一件事,一個哈爾濱本地人也排隊買冰棍,笑問“打折不”,結果被賣家一頓罵:“打什么折,給你腿打折,本來隊就長,你跟湊什么熱鬧?”
外地人優先級穩居第一,游客真正成了“來賓”。繼淄博之后哈爾濱一躍成為頂流,網友總結“上半年有淄有味,下半年濱至如歸”。也許哈爾濱的出圈上半年就已注定。央視新聞連線黑龍江省文旅廳廳長何晶,她透露:“我們的成功蓄謀已久,很早大家就把謀劃的項目放到網上,就為了拿到評論區那些寶貴的‘吐槽’。”“作秀”和“做事”差著十萬八千里,敢放開評論區那一刻,他們就已經贏過了多數城市。人造月亮、擺盤凍梨、街邊的暖房,都是網友支招,“換位思考”這么形而上的命題秒速破解。
同為東北人,多少會有些羨慕嫉妒恨吧。證券市場的最新報道說“冰雪旅游掀熱潮,也帶飛了東北的旅游股。”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也是受益者,應該感恩哈爾濱并且拿出誠意來學習。有人說“爾濱喧鬧,沈陽洗澡,大連靜悄悄”。靜悄悄也可以理解為蓄勢待發,不必扭捏,我們可以大大方方蹭流量,大大方方聽民意、改服務。沒服務哪來的人氣,沒服氣哪來的服務。服務是打心眼里的認可,更是改正錯誤的勇氣。批評這東西,你站在它的對立面,表面上是在維護城市的面子,真正傷害的是城市的里子。
當景區的手套5塊錢一副,雪地鞋39塊錢一雙,當“68塊錢的鍋包肉”飯店被本地人罵到關張,還有什么是不能降下來的?別拿景區價格說事兒,如果不便宜,還沒特色,就別指望別人寵你。
一個城市旅游上了大分,一城人的思想境界上了層次。當善舉風靡全城、好評風靡全國的時候,誰不覺得美滋滋、樂呵呵?那是人生的正向激勵。機場到達區成排的換衣間、景點邊的溫暖驛站、煙花自由背后的消防保障,地方政府付出了幾倍的工作量。如果不走心,工資或許有,流量真沒有。流量飄忽游走于各個城市,或許有不確定因素,但可以確定的是:在旅游服務領域,熱臉永遠貼不了冷屁股。
再美的景點也替代不了服務,服務不是明信片,是有溫度的存在。無論什么時候,人是最美的風景,遇見大連再美,不如遇見你。這個世界上,有時候沒道理可講,但好人好報的基本邏輯不會變,潑天的富貴該給他們,給善良熱情正直的人。
光明論 馬青
2023年12月,第36個“世界艾滋病日”后,福建福州某學生團隊原創的全國首個“防治艾滋病”劇本殺正式上線,發起并指導這次創作的是福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團隊創作者認為,發生在大學校園的艾滋病現狀是不可忽視的,然而在校園里談論這種疾病有某種禁忌色彩,而劇本殺則能讓年輕人代入一名艾滋病患者某一具體時刻的經歷和感受。
劇本殺是年輕人喜歡的一種線下體驗式游戲,簡單說,就是一幫人聚在一起,共讀一個劇本,分別扮演其中的角色,按照劇本給出的情節與線索演繹故事,推理劇情,尋找真相。把“防艾”主題融進劇本殺,是一個非常有年輕感的創意,是對傳統防艾宣傳的破圈。
對于青年群體來說,高校教育場景內,某些知識、觀念的宣傳手段比較單一,觸達率或許不低,但是年輕人遇到未必“看見”,未必能夠感知并留下印象,更不用說理解內涵。如今,宣傳手段的創新嘗試,為年輕人提供了沉浸式體驗,可以讓一些年輕人增強同理心,打破刻板印象,促進觀念的改變。例如通過劇本殺的方式宣傳防艾,就是創造了一個開放的對話平臺,讓年輕人在游戲中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經驗,促進更廣泛的社會討論,對傳播預防信息也是事半功倍的。比如這個劇本在最后隱藏了一個任務,“游戲結束時,主持人要能清楚地告訴玩家,離本店最近的艾滋病病毒阻斷藥取藥地點在哪里。”創作劇本對這幫大學生來說,更是一種無法忘卻的經歷,創作的過程本身,就像打開了一個從未接觸過的社會的結界。
什么是真實社會?每個人看到、接觸到的社會都是局部的碎片,真實社會是這些碎片的拼圖。但網絡在拉平了世界的同時,也建立了一個又一個層層包裹的“信息繭房”。有時,我們沉溺在海量信息中,卻忽略了這些信息是通過某種篩選機制才出現在面前,而且會在這種機制下越來越同質化,眼界會變得狹窄、思維會變得固化。很多人會自我辯解:現實生活已經很艱難了,娛樂休閑就是單純想放松不行嗎?于是,那種主打一兩分鐘一個反轉的短視頻劇動輒播放量達到上千萬上億,網絡小說中的爽文也成為一個非常受歡迎的大類。這種對荷爾蒙的刺激產生的快感是很快會消散的,但情緒的閾值被不斷提升的后果,有可能是對現實的逃避和對痛苦的麻木。
這幫因喜愛寫作而相聚的年輕人創作“防艾”主題的劇本殺,是防艾宣傳的破圈,又何嘗不是他們自己破繭而出的一次行動,感知真實、參與社會、幫助他人,亦是成就自己。文藝創作并不只是用于造夢的,還要有腳踏實地的厚重、碰觸禁忌的勇敢。這次是劇本殺,以后還會有更多優質的作品。
中青評論 任冠青
“景區招聘:孫悟空扮演者;工作內容:吃東西;工資待遇:月薪6000元……”近日,一則景區招人扮演孫悟空趴洞里吃東西的招聘信息,引發社會熱議。不少網友表示“這個工作好,真的是把吃飯當工作。”“有人投喂,飯來張口,簡直是理想工作。”有人打趣會不會“進去孫悟空,出來豬八戒。”也有網友擔憂“這么吃不會吃出病了吧。”
據報道,這則招聘信息由河北邯鄲的太行五指山風景名勝區發布。該景區負責人表示,游客會給“猴哥”投喂香蕉、零食、泡面、板面、燒雞、啤酒等食品飲料,要想勝任該崗位,除了趴在洞里吃游客送的食物,還要會模仿孫悟空的動作和講話方式,并具備一定的表演能力。
面對這種新奇的工作方式,人們調侃歸調侃,可若真正代入勞動者的視角,就會發現這份差事其實并沒有那么“舒服”。接受游客的一兩次“投喂”或許是口福,但若人流量上來,你喂一口我喂一瓶,扮演者的負擔可想而知。很多時候,為了表演效果,哪怕自己已經吃飽,或是游客遞來的食物熱量超高、來歷不明,往往也要堅持“營業”,硬著頭皮吃下去。該景區負責人就表示,現有的兩名孫悟空扮演者,從入職至今都胖了十多斤。而且,一次數小時趴著吃東西的別扭姿勢其實并不舒適,也不利于消化,長此以往,很可能讓扮演者的健康狀況“亮紅燈”。
景區設置這一崗位,是為了增加互動性,吸引更多客流量。從相關視頻中也可以看出,的確有很多游客特別是孩子會熱情參與“投喂”。不過從游覽效果來說,孩子們往往不明就里,只覺得這樣很好玩,該場景容易讓人把演員當成可以隨意整蠱的對象,對《西游記》相關情節的闡釋也較為表面化。
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是:五指山景區想加強特色互動,能否有更加人性化、更注重挖掘原著內涵的方式?其實,在五指山景區的官方網站中,介紹了不少苦禪洞背后的文化內涵,其中指向的很多問題都值得深入思考。比如,桀驁不馴的孫悟空當年是如何被壓在五行山下的,在苦禪洞中的修禪練功怎樣改變了他的心性,五百年來他見證了怎樣的人情冷暖、對世事輪回有何感慨,以及這段“不動”經歷對其此后保護唐僧一路西天取經起到了怎樣的準備作用。
要挖掘景區與《西游記》的緊密聯系,僅靠形式上的復現并不是最高明的辦法。就此而言,充分發揮“猴哥”員工們的模仿技能,以內心獨白、互動講解等方式展現孫悟空在當時境遇下的心路歷程,引導游客特別是未成年群體去理解共情、去辯證思考,或許比讓游客給趴在洞里的孫悟空喂食更有價值。對工作人員來說,相比于被動地以不適姿勢接受過量“投喂”,這樣更具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工作內容,也更能體現自我價值。
所以,把扮孫悟空吃東西理解為“飯來張口”的完美工作,恐怕還是過于理想化了。而此事給人帶來的更多思考在于:景區如何充分發掘文化內涵,讓文旅互動走出簡單模仿的單調路徑?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