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1日,南山大金鷹觀景臺,猛禽監測員正為游客進行科普講解。
每年3月中下旬,從南方越冬地北遷的候鳥陸續抵達重慶,最終飛往位于我國東北地區,以及俄羅斯、日本等國的繁殖地。
來自重慶市觀鳥協會的數據顯示,每年遷飛季節,都有三十余種、數以萬計的猛禽從重慶主城掠過。在2021年舉行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上,重慶作為亞洲乃至全球猛禽遷徙通道中唯一的特大城市引發嘉賓關注,并首次冠以“鷹飛之城”的稱號。
這段時間,南岸區的南山大金鷹觀景平臺,每天都會聚集一大撥觀鳥愛好者。4月1日是國際愛鳥日,本周是重慶愛鳥周,記者采訪了多名專家和觀鳥愛好者,探尋重慶這座鷹飛之城背后的故事。
“拍客”記錄猛禽與城市
“咔咔咔……”站在渝中區恒大名都的天臺上,孫雨辰手持單反相機,不停按動快門。鏡頭方向,有著重慶第一高樓之稱的陸海國際中心聳入云霄,幾只烏雕張開雙翼,正朝著大廈滑翔。在雕群俯沖的瞬間,孫雨辰定格下一張張烏雕與城市的合影。
“天氣晴好時,經常能看見成群結隊的猛禽在主城上空盤旋。”孫雨辰從事平面設計工作,8年來一共拍攝了4萬多張猛禽與城市的合影。
從2013年起,重慶市觀鳥協會開始對飛越重慶上空的猛禽進行系統性監測,陸續在主城“四山”范圍內建立起22個觀測點,主要分布在猛禽盤踞的狹窄水道、山脈附近。每年遷飛季,都有大批觀鳥愛好者前往觀測點拍攝。
一次,孫雨辰和拍友在高樓天臺拍攝城市地標,大家剛架起設備,天空中忽然出現了幾個小黑點,漸漸地,黑點越來越多,形成一個螺旋上升的柱狀體。
“是鷹柱……”拍客們驚呼,并迅速調整好焦距,對著天空一陣猛拍。鏡頭中,上百只黑鳶在高樓周圍不停盤旋,頗為壯觀。
在孫雨辰手機里,還保存著多張“鷹河”奇景。其中一張照片上,成群的赤腹鷹正飛過東水門大橋,就像在天空中流淌著一條黑色的大河。
“鷹柱、鷹河都是猛禽遷徙時罕見的景象。”這幾年,孫雨辰明顯感到,飛越重慶的猛禽越來越多,經常一天就能觀察到上千只猛禽接踵而過。
中學老師專講猛禽冷知識
在網絡平臺上,網友“飛貓”觀賞猛禽的小視頻最高獲得1.2萬次點擊量,被網友們評價為“趣味與知識點齊飛”。“飛貓”本名叫謝云鵬,是主城一所中學老師。
謝云鵬在網上開辟趣味感十足的科普話題,比如,“老鷹會攻擊人嗎”“猛禽一天能飛多遠”。
第一次將他推上平臺熱搜的,是一個名為《自帶盒飯的“干飯鳥”》科普視頻。一只黑白相間的鶚雙翅后縮成M形,它嘴喙鉤曲,眼神犀利,一雙利爪正死死抓住一條活魚,從低空掠過。原來,鶚在吃飽之后,會攜帶食物繼續飛。
生物科學看似難懂,如何讓網友們喜歡聽,能聽懂?謝云鵬嘗試著用擬人的方法,根據猛禽各自的習性特點打造“人設”標簽,讓每一只猛禽都顯得獨一無二。在他的視頻里,遷飛覓食的飛鶚成了自帶盒飯的“干飯鳥”,獨自在空中盤旋的老鷹是“孤勇者”,體長只有20多厘米的松雀鷹則成了“萌妹子”……
他私下閱讀了幾十萬字的鳥類科普文獻,總結出途經我市的猛禽界“四大頂流”:鳳頭蜂鷹是我市境內遷徙數量最多的猛禽,可以在2—3小時內集中遷徙,單日遷徙量曾高達3000多只;游隼當選“最快猛禽”,能以每小時390公里的速度俯沖;雕類是個頭最大的,其中金雕的體長能達1米,翼展超過2米;“四大頂流”中的顏值擔當則非鳶類莫屬,它們有著像燕子一樣的黑色雙叉尾,身姿挺拔優雅,暗褐色的羽毛自帶一種古老而神秘的美,令人著迷。
通過詼諧、幽默的講解,再配上一段段畫風清奇的視頻,謝云鵬打破了大眾對科普博主“高深”“枯燥”的刻板印象,“連我自己也沒想到,鵟(kuáng)、隼(sǔn)、鸮(xiāo)、鶚(è)這些好多人甚至連名字也認不全的猛禽,在網上竟然頗具熱度。”
今年,他還組建起線下粉絲團,一起參加受傷猛禽野外放歸活動,走進社區、學校開展鷹飛之城猛禽知識講座。
豐富食物補給 搭建遷徙廊道
大金鷹位于南山鷂鷹巖,是猛禽飛越我市時重要的棲息中轉站,豐富的森林植被為猛禽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資源。
“大部分猛禽都是肉食動物,這幾年,我們對整片森林進行了撫育,通過調整林分結構,有意識栽種了一些灌木類開花植物,吸引昆蟲、鳥類等前來覓食、繁衍,為猛禽遷飛提供食物補給。”南山植物園管理處負責人鞠學勇說。
2020年,南山植物園管理處將大金鷹觀景平臺的玻璃圍欄,更換為木質仿生圍欄,同時關閉了一批城市景觀亮化燈飾,在南山景區沿線設置低矮燈光和熒光導航帶,作為車輛及行人的導航標識,最大限度降低人為環境對猛禽遷徙的影響。如今,大金鷹周圍陸續種下了上萬株花果類植物,進行食物補給,吸引鳴禽類、攀禽類飛鳥共150多種。
市林業局自然保護區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處副處長吳婧表示,目前,我市對包括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在內的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進行了整合優化,全市共有自然保護地面積126.9萬公頃,有效保護了全市90%以上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和90%以上典型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5.06%,為遷徙候鳥提供了良好的停歇和補給場所。
據《重慶晨報》
記者3月31日從國家外匯管理局重慶市分局獲悉,今年以來,重慶金融業通過打造外幣兌換服務示范區等舉措,著力推進外幣兌換服務擴面、提質、增效,切實滿足境外來渝人員的貨幣兌換服務需求。2024年1月1日至3月20日,重慶全轄共辦理境外個人現鈔兌換745筆、321萬元,同比分別增長6.8倍、2.5倍。
完善外幣兌換機構、設施布局
今年以來,國家外匯管理局重慶市分局優化轄區銀行結售匯網點布局,截至目前,共有1000余個外幣現鈔兌換點,覆蓋全市30余個區縣。
同時,該局在人民銀行重慶市分行“長江渝融通”線上服務平臺推出“個人外匯業務網點”模塊,支持境外來渝人員直接掃碼查詢兌換網點及可兌換幣種、聯系方式等;批復設立9個兌換特許網點,其中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內兌換網點增至3個,支持境外個人抵渝、離渝全流程貨幣兌換。
重慶的銀行機構,則逐一走訪全市21家外幣代兌機構,制定外幣代兌業務標準化辦理流程,培訓外幣代兌服務人員,提升兌換服務效率。
打造外幣兌換服務示范區
今年以來,國家外匯管理局重慶市分局攜手重慶市渝中區、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共同打造境外來渝人員支付服務示范點、支付無障礙示范區,配備ATM取現、自助兌換、電子指引等基礎設施及人工服務。在此基礎上,選定11個重點商圈、60余家重點涉外酒店,逐步推動外幣兌換服務精準覆蓋。
同時,重慶的銀行機構積極打造外幣兌換服務重點網點,圍繞可兌換幣種、限額以下免預約辦理、限時辦結、咨詢增值服務等方面進行探索。今年內,全市銀行機構力爭建成200家外幣兌換服務重點網點,覆蓋境外來渝人員商務、旅游、消費等重點活動區域。
全市的兌換特許機構也積極增設網點,拓展可兌換幣種、延長兌換服務時間。
多措并舉提升外幣兌換服務水平
據了解,今年以來,圍繞重慶對外交往方面的需求,國家外匯管理局重慶市分局結合進出港國際航線目的地、在渝領事館國別情況,拓展外幣現鈔兌換幣種至40種以上。
同時,在外幣兌換中,推廣人民幣現鈔零錢包、數字人民幣硬錢包等服務,不斷提升境外來渝支付服務體驗;鼓勵兌換特許機構提供“零手續費”兌換服務,便利單筆金額較小的小額兌換、支付需求;支持機場等重點區域兌換服務升級為24小時“不打烊”,提供各類咨詢服務,成為優質服務“標桿”。
值得一提的是,重慶的銀行機構、兌換特許機構、外幣代兌機構積極規范、推廣和使用個人本外幣兌換標識,編寫中英文版境外來渝人員外幣兌換服務指引,并納入支付服務示范點、外幣兌換服務重點網點、重點區域咨詢臺等服務標準。
據新重慶-重慶日報
上傳自己的高清視頻及音頻,就可生成自己的“AI克隆主播”;使用一名“AI客服”,可同時與50位客戶線上“聊天”提供服務……3月30日,集成了多項AI商業應用場景的創業空間入駐沙坪壩區創客港·未來科技園,我市首個針對人工智能的產業基金也落地該區。
落戶沙坪壩區創客港·未來科技園的重慶超智體科技集團,基于AI大模型為企業提供智能營銷,可以提升服務效率、降低營銷成本。在該公司的展示現場,可以看到不同的展示屏里,有上百名“主播”正在侃侃而談。這些其實都是“AI克隆主播”,但外形、舉止與真人無異,可以根據企業需要24小時不間斷地作產品推廣。而在線與客戶和潛在客戶親切聊天的則是“AI客服”,經過“訓練”,它們可以完成80%的售前售后工作,同時與50名客戶對話,并自動生成銷售需求、產品反饋報告,而且客戶未必能覺察與自己在線對話的不是真人……目前,已有300多個國內外品牌使用了該公司的AI智能營銷體、AGI平臺商城、AIGC視頻等產品,營銷成本降低50%以上。
與此同時,首期規模10億的重慶九頌智元人工智能產業基金正式成立。這也是我市首個專門針對人工智能產業的基金,旨在推動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鏈、人才鏈、產業鏈與資金鏈的深度融合,進一步促進人工智能產業在我市的發展與應用。
“我們落戶的創客港·未來科技園背靠重慶大學等高校資源,智力資本雄厚,‘錢景’廣闊。”重慶超智體科技集團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該公司將與重慶的各大高校合作,搭建AI基礎數據中心,設立AI應用實驗室,并投放獎學金、提供實習就業崗位,鼓勵和培育重慶的AI產業人才。
據了解,創客港·未來科技園是沙坪壩區環大學創新生態圈的重要平臺之一,正在著力打造數智科技、生命健康、綠色低碳三大科創高地。截至去年底,利用環大學創新生態圈,沙坪壩區已累計建成市級以上科研平臺340余個,區級及以上孵化平臺38個、入駐項目團隊1450余個。
據人民網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