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16日電 4月16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會見德國總理朔爾茨。
習近平指出,今年是中德建立全方位戰略伙伴關系10周年。10年來,盡管國際形勢發生很大變化,但中德關系始終穩健發展,各領域合作不斷鞏固和深化,為兩國各自發展提供了動力。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人類社會面臨的風險挑戰增多,要解決這些問題,離不開大國合作。中德是世界第二、第三大經濟體,鞏固和發展中德關系的意義超越雙邊關系范疇,對亞歐大陸乃至整個世界都有重要影響。兩國要從長遠和戰略角度看待和發展雙邊關系,攜手為世界注入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
習近平強調,中德兩國都曾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重大貢獻。中德之間沒有根本利益沖突,彼此不構成安全威脅。中德合作對雙方有利,對世界有利。世界越是動蕩,雙方越要提升兩國關系的韌性和活力,堅持中德關系的合作主基調和發展大方向,牢牢把握中德是全方位戰略伙伴這一定位。中國對德政策保持高度穩定性和連貫性。雙方應該繼續以開放的胸襟密切交往,增進戰略互信。只要雙方堅持相互尊重、求同存異、交流互鑒、合作共贏,兩國關系必將繼續行穩致遠。
習近平指出,中德產業鏈供應鏈深度互嵌,兩國市場高度依存。中德互利合作不是“風險”,而是雙方關系穩定的保障、開創未來的機遇。無論是機械制造、汽車等傳統領域,還是綠色轉型、數字化、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兩國都有合作共贏的巨大潛力亟待挖掘。雙方應該發揚互利共贏的鮮明特色,彼此成就。中國出口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等,不僅豐富了全球供給,緩解了全球通脹壓力,也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低碳轉型作出巨大貢獻。中德兩國都是以實業立國,都支持自由貿易和經濟全球化。雙方要警惕保護主義抬頭,堅持以市場眼光和全球視野,從經濟規律出發,客觀、辯證看待產能問題,多探討合作。中國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希望德方為中國企業赴德發展提供公平、透明、開放、非歧視的營商環境。中德在世界多極化問題上有不少共通之處。多極化本質上應該是不同文明、不同制度、不同道路的國家之間相互尊重、和平共處。中德應該獨立自主開展多邊領域協作,推動國際社會用實際行動更好應對氣候變化、發展不平衡、地區沖突等全球性挑戰,為世界的平衡穩定作出更多貢獻。
朔爾茨表示,當前,德中關系發展良好,雙方各層級、各領域交往密切。雙方成功舉行了兩國政府磋商以及戰略、財金等領域高級別對話,還將舉行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對話。過去兩天,我和德國企業界代表參訪了重慶、上海等地,親身感受到中國經濟發展近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對德中兩國企業界的緊密良好合作印象深刻。德方愿同中方繼續加強兩國關系,深化各領域雙邊對話與合作,推進教育、文化等領域人文交流,這對德中兩國以及世界都至關重要。德方愿同中方加強溝通協調,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挑戰,致力于維護多邊國際秩序,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不贊同對立對抗。德方反對保護主義,支持自由貿易。作為歐盟重要成員,德國愿為促進歐盟同中國關系良好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兩國領導人還就烏克蘭危機深入交換意見,表示中德都致力于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反對使用核武器或攻擊和平核設施,妥善解決國際糧食安全問題,遵守國際人道主義法。
習近平強調,當前形勢下,為防止沖突螺旋式升級甚至走向失控,各方應共同致力于早日恢復和平。為此,應該把握以下幾個原則:一要以和平穩定的大局為重,不要謀求一己私利。二要為局勢降溫,不要拱火澆油。三要為恢復和平積累條件,不要進一步激化矛盾。四要減少對世界經濟的負面影響,不要破壞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中方不是烏克蘭危機的當事方、參與方,但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勸和促談。中方鼓勵和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決危機的努力,支持適時召開俄烏雙方認可、各方平等參與、對所有和平方案進行公平討論的國際和會,愿就此同包括德國在內的有關各方保持密切溝通。
雙方還就巴以沖突等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了意見。雙方都認為,應落實聯合國安理會第2728號決議,防止事態擴大,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保證加沙地帶無障礙、可持續的人道主義準入,支持巴勒斯坦問題在“兩國方案”基礎上早日通過談判解決,呼吁有影響力的國家為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推動巴勒斯坦問題早日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決。
會見后,習近平同朔爾茨一起散步并共進午餐,就廣泛議題進一步深入交流。
王毅參加會見。
4月14日下午,市委書記袁家軍,市委副書記、市長胡衡華會見了來訪的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一行。
朔爾茨總理此行是應國務院總理李強邀請,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14日晨,朔爾茨一行乘專機抵達訪華首站重慶。
袁家軍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對朔爾茨一行來訪表示熱烈歡迎。袁家軍說,重慶積極落實習近平主席同總理閣下達成的重要共識,充分發揮地方優勢,努力為中德全方位戰略伙伴關系發展作出貢獻。重慶地處中國西部,是一座山城江城、超大規模城市,工業門類齊全,生態環境優美,宜居宜業宜游,發展潛力巨大。當前正深入貫徹中共二十大部署,把握西部大開發、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機遇,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數字重慶建設,持續提升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我們愿以總理閣下此訪為契機,深化雙方物流、產業、文化等領域合作,為中德關系發展貢獻重慶力量。
朔爾茨感謝重慶的熱情接待和對德國企業在渝發展的大力支持。他說,重慶現代化建設勢頭良好,營商環境優越,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德方愿繼續深化與重慶的友好交往,持續加強在經貿物流、技術創新、新能源、醫藥化工等各領域務實合作,推動雙方合作邁上新臺階。
中國駐德國大使吳懇,重慶市領導陳新武、江敦濤、張國智,中國外交部有關司,重慶市有關部門負責人;德國總理府國務秘書、聯邦政府發言人、新聞信息辦公室主任施特芬·赫伯施泰特,總理府國務秘書約克·庫斯基,德國駐華大使傅融,德方有關負責人參加。
據《重慶日報》
4月14日下午,市委書記袁家軍,市委副書記、市長胡衡華與來渝參訪的德國經濟代表團舉行會談。
中國駐德國大使吳懇,市領導陳新武、江敦濤、張國智;德國經濟和氣候保護部議會國務秘書弗蘭齊斯卡·布蘭特納參加。
會談中,西門子股份公司、福伊特集團、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巴斯夫集團、蔡司集團、蒂森克虜伯股份公司、敦豪集團、易歐司股份公司、寶馬集團、拜耳集團、默克集團等11家德企的董事會主席或CEO紛紛發言,對進一步推動與重慶的務實合作提出意見建議。他們說,重慶經濟社會發展態勢良好,人居環境優越,市場空間廣闊,愿立足與重慶良好合作基礎,加強溝通對接,持續推動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發展、現代制造業、技術創新等領域合作,加大在渝投資和項目布局,更好實現互利共贏。
袁家軍認真聽取企業家發言,同大家互動交流。他在講話中代表市委、市政府對德國經濟代表團一行來渝參訪表示歡迎。袁家軍說,長期以來,德國企業踴躍來渝投資興業,雙方在汽車產業、先進材料、數字經濟、現代物流等領域合作取得豐碩成果,重慶的快速發展得益于中德良好合作和外資企業的積極參與。
袁家軍說,重慶是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承啟東西、牽引南北、通江達海,長江黃金水道通達世界,中歐班列聯通歐亞,陸海新通道輻射東南亞,發展空間廣闊、潛力巨大。當前,我們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聚力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業、先進材料3大萬億級主導產業集群,加快建設重點支柱產業集群和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培育壯大“新星”產業集群,創新探索“產業大腦+未來工廠”新模式,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同時,深入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扎實推動碳達峰、碳中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重慶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和制造業發展的宏大場景,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新機遇。期待廣大德企以此次參訪為重要起點來渝投資興業,深入推動數字經濟、汽車產業、先進材料、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領域務實合作。重慶將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全力做好服務保障,更好實現政府有為、市場有效、企業有利。
中國外交部相關司,重慶市有關部門負責人;德國經濟和氣候保護部,總理府經濟、財政和氣候政策司,德國駐華大使館和駐成都總領事館,德國工商大會有關負責人等參加。
據《重慶日報》
胡衡華主持
4月15日,市委副書記、市長胡衡華主持召開市政府第32次常務會議,研究我市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加強網絡強市建設行動計劃。
會議指出,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將有力促進投資和消費。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實施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回收循環利用、標準提升四大行動,促進先進設備生產應用,推動高質量耐用消費品更多進入居民生活。一要加快落地、早見成效,把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作為當前經濟工作重要任務,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抓好方案落地實施,對接用足政策,細化出臺各領域專項計劃,調動市場主體積極性,有序實施一批優質項目。二要聚焦重點、突出特色,結合產業發展、新型城鎮化、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重點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積極支持新能源汽車、綠色智能家電等消費品以舊換新,引導本地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暢通資源循環利用鏈條。三要系統謀劃、統籌推進,滾動策劃實施項目,多渠道開展政策宣傳解讀,不斷放大綜合效益。
會議強調,要大力推進網絡強市建設,推動新重慶網信事業高質量發展。要加強網絡宣傳引導,唱響主旋律、建強主陣地、掌握主導權,擴大網上宣傳正能量。要提高網絡綜合治理效能,主動回應群眾關切,筑牢網絡安全屏障。要發揮信息化驅動引領作用,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信息基礎設施能級,為實體經濟賦能增效。
會議分析了一季度全市經濟形勢,研究下一步有關工作。會議還審議了第六屆西洽會總體方案、川劇保護傳承條例(草案)。
據《重慶日報》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