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由共青團重慶市委主辦,共青團巫溪縣委和重慶市青春導航青少年發展服務中心承辦的2024年12355“心·希望工程”親友團師資志愿者第八期培訓在巫溪縣舉行。來自巫溪縣的53名12355“心·希望工程”親友團成員齊聚一堂,通過理論學習、現場演練等方式學習了“心靈成長社”項目實操。
培訓班上,重慶市12355青少年服務臺志愿者心理咨詢師、“心靈成長社”項目講師李莉華系統介紹了“心靈成長社”的開展方式、組建規范以及青少年常見心理問題,結合真實案例,深入剖析了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心理困擾,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策略,并通過實操演練,將心理疏導巧妙融入“去標簽化”活動之中,讓成員們更深入地了解團輔活動,學會如何有效引導青少年應對情緒問題,實現心靈的成長與蛻變。
培訓班還組織學員圍繞“心靈成長社”項目實施經驗等方面進行了集中交流。“心靈成長社”親友團成員胡榮輝表示,“通過課程學習以及李老師的進一步講授和引領,我學習到如何把項目開展融入教學工作,即如何‘在孩子們心中種花’,引導他們在安全的氛圍中探索、覺察和分享內在的自我,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表達和轉化情緒,釋放情緒壓力,增加積極情緒體驗。今天真是充實的一天,讓我收獲滿滿,受益匪淺,下一步,我這個‘試菜員’將會把‘菜譜’——所見所學,帶回學校,創造性地開展藝術團輔活動,讓更多的師生受益,促進大家的心理健康,提升幸福感。”親友團成員張獻瑩表示,“今日培訓收獲滿滿,李老師通過‘憤怒三部曲’和‘心情曼陀羅’,讓我們認識到情緒管理的重要性,并學會用藝術表達內心繪畫、手工等活動不僅有助于孩子學會控制情緒,還能提升表達與交往能力,莉莉老師給的‘菜譜’鼓勵我們為孩子們創造獨特的心靈滋養,雖條件有限,但我會盡力用農村小學的資源,為孩子們熬制一鍋心靈雞湯,滋養他們內心的小種子,助其茁壯成長。”
據了解,團市委于2022年啟動實施了12355“心·希望工程”,聚焦青少年心靈培育、心智教育、心理健康,通過實施心靈成長社、組建專業志愿者親友團等“七個一”工作措施,探索構建集心理健康、安全自護、犯罪預防等全鏈條、閉環式的青少年成長守護體系,取得了較好成效。其中,親友團師資志愿者培訓是其中重要一環。2024年,團市委將分片區組織開展12355“心·希望工程”親友團師資志愿者培訓10期,培訓包括學校心理健康老師、專業社工、社區工作者等在內的師資志愿者2000余名,實現41個區縣(開發區)全覆蓋,讓“心靈成長社”項目廣泛在中小學、社區實施,惠及更多青少年,守護青少年健康成長。
據重慶共青團—工作平臺
為持續深化“希望小屋”關愛幫扶項目,鞏固服務成果,深化服務成效,提升“希望小屋”兒童幸福感、獲得感,6月13日,團萬州區委、萬州區青聯開展“希望小屋”受助兒童走訪慰問活動。
活動當天,萬州區青聯委員們帶上滿滿的愛和沉甸甸的禮物來到“希望小屋”,為孩子們送去新衣服、體育用品、玩具、水果等,與受助兒童進行一對一交流,鼓勵孩子們努力學習、熱愛生活,多多參與學校、村組織的活動,多交朋友,并與“希望小屋”受助兒童的監護人進行深入交談,詳細了解孩子的心理、學習、生活和健康等情況。
隨后,區青聯委員還為孩子們輔導學業,與孩子一起整理房間,看著如此可愛的小朋友,青聯委員們紛紛表示,“希望小屋”的建設不僅為困難兒童打造了溫馨的住宿環境,更為孩子們搭建起溫暖的心靈港灣,此次活動非常有意義。
下一步,團萬州區委、萬州區青聯將繼續加強對“希望小屋”的跟蹤維護,并持續積極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不斷整合社會資源,凝聚更多愛心力量,拓寬“希望小屋”志愿服務活動形式、豐富活動內容,堅持把實事做好、把好事做實,為“希望小屋”兒童點亮希望之光!
據青春萬州微信公眾號
為進一步推動綦江區志愿服務活動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開展,通過志愿者示范引領,引導廣大市民群眾養成文明習慣,共建綠色家園,助推綦江區全國文明城區創建,團綦江區委聯合移通學院團委組建綦江區“文明城區創建”青年突擊隊,開展“潔凈家園 從我做起”常態化志愿服務活動。
突擊隊成員由優秀志愿者組成,每周五下午,常態化保持10人以上,同轄區環衛工人一起,針對版畫院轉盤至景秀江山主干道開展市容秩序日常巡查、垃圾清理、不文明行為勸導等志愿服務活動。
據統計,此次志愿服務活動從2023年11月啟動至今,已累計開展活動42次,服務時長達520小時。“通過每周的垃圾清理、文明勸導,道路的垃圾更少了,行人橫穿馬路、闖紅燈的不文明行為沒有了,城市的環境更加整潔了。”突擊隊相關負責人表示。
下一步,團綦江區委將繼續發揮聯系青年的作用,圍繞全國文明城區創建,持續動員全區廣大青年積極投身到文明宣講、環境整治、城市美化等創建工作中,為建設綠色家園貢獻青春力量。
據重慶綦江共青團微信公眾號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進一步做好共青團協商代言工作,有效借助人大、政協等制度化平臺反映青少年訴求、促進青少年發展,6月14日上午,團石柱縣委、石柱縣教委聯合開展“共青團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面對面”活動。
本次活動邀請部分石柱縣人大代表、石柱縣政協委員、青少年和青年工作者代表、石柱縣預青辦全體成員單位參加。參會人員圍繞“青少年心理健康”深入溝通交流,充分凝聚共識,積極建言獻策。
集中學習
會議集中傳達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五四青年節對全國廣大青年寄語精神。
青少年、青年工作者代表交流發言
會上,來自石柱縣內的中學班主任、思政課教師、少先隊大隊輔導員、心理健康醫師、中學學生等代表共6人,從青少年自身、家庭學校環境影響和社會誘導因素等方面,深刻剖析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現狀及原因,結合自身經驗和所聞所感表達了青少年的“心聲訴求”,并建議聚焦“五育并舉”,堅持家校社協同發力,推動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制度化、專業化、常態化開展。
與會單位代表交流發言
石柱縣教委、石柱縣衛生健康委圍繞后期如何強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作回應發言。縣教委表示將在強化師資力量、促進家校協同、加大關愛幫扶、豐富教育載體和深化心理干預等方面深度發力,護航青少年心靈健康發展。縣衛生健康委表示將推動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心理支持體系建設,打造全方位、多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長成才。
石柱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交流講話
受邀參會的石柱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結合工作實際,針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展開深入交流,表示將充分履行縣人大代表、縣政協委員職責,以提交建議提案、大會發言、會議討論等形式,向黨政領導、有關部門積極反映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的心聲和訴求,倡導全社會關心支持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
當好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知心人、守護者
團石柱縣委書記吳清莉作總結講話,號召大家堅決扛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政治責任,堅持協調聯動、凝聚合力,在廣泛宣傳科普、強化關心關愛、加大權益維護、健全工作機制等方面深度發力,當好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知心人、守護者,助推全縣青少年全面發展、健康成才。
下一步,團石柱縣委將以12355“心·希望工程”為統攬,充分用好黨賦予的資源和渠道,持續聚焦青少年“急難愁盼”問題,深入開展“共青團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面對面”、特色心理健康實踐園等活動,著力搭建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平臺,積極回應青少年訴求、幫扶青少年、服務青少年發展,用心護航青少年健康成長、順利成才。
據石柱青年微信公眾號
一點一滴總關情,一顰一笑暖人心,為深入貫徹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六一”重要回信精神,深切感悟總書記對少年兒童的關心關懷,6月13日,團彭水縣委聯合沙坪壩區稅務局、江北區稅務局、彭水自治縣稅務局開展“渝稅相伴·童慶六一”青少年關愛行動,為黃家鎮小學120名家庭經濟困難的留守兒童實現“六一”微心愿。
本次活動由團彭水縣委書記黃永源主持,彭水縣領導張國舉、彭水自治縣稅務局黨委書記杜鵬、彭水自治縣黃家鎮黨委書記陳飛宇、彭水自治縣稅務局黨委委員、總會計師劉超、黃家鎮小學副校長黃仕敏出席活動,團彭水縣委、彭水自治縣稅務局相關負責人以及黃家鎮小學120名學生參與活動。
發放儀式開始前,杜鵬、黃仕敏分別進行了發言,張國舉向受助學生提出了三點希望,一是心懷理想,愛黨愛國;二是勤奮學習,砥礪品格;三是學會感恩,傳遞愛心。
隨后,大家進行了合影留念。收到心愿禮物的同學們滿臉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對社會的關心慰問表達了感謝,并表示在將來會認真學習,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六一”重要回信精神,牢記習爺爺的關心關愛和殷殷厚望,積極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做到知恩、感恩、報恩,努力成長為堪當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大任的棟梁之材。
下一步,團彭水縣委將繼續發揮共青團的實踐育人作用,積極整合社會資源,引導更多愛心人士參與青少年關愛行動,持續深化與彭水自治縣稅務局的合作交流,凝聚青少年關心關愛合力,為青少年全面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據新彭水新青年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