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教育 >

看!這位同學還沒畢業就去南極參加科學考察了

本文來源:教育圓桌

看到這張照片上的“雪龍號”,大家應該就猜到了,這里是南極,地球上最后的凈土。這張照片是北京工業大學信息學部碩士研究生趙鈺愷在剛剛過

看到這張照片上的“雪龍號”,大家應該就猜到了,這里是南極,地球上最后的凈土。這張照片是北京工業大學信息學部碩士研究生趙鈺愷在剛剛過去的冬天(即南極的夏天)拍攝的。當時,他和其他中國的科考隊員、工作人員們正分成兩班倒,晝夜不休地進行“海冰卸貨”——雪龍號為中國南極科學考察站“中山站”補充物資,但不能開到中山站跟前,除了飛機運貨,還要靠人開著雪車往返裝卸、運送貨物。

是的,趙鈺愷還是個研究生,就入選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成為來自80多家單位365名考察隊員中的一員,去南極進行了一趟為期三個月的科學考察。他們去年11月16日從上海出發,11月30到達中山站,2月17日返回上海。

趙鈺愷隨隊乘雪龍號去南極的路上,在澳大利亞霍巴特補充淡水蔬菜等物資

這一切還要從他的導師說起。趙鈺愷的導師是包振山老師。得益于北京工業大學學部制改革,讓他有了跨學科培養的機會。信息學部稂時楠老師與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有深入合作項目,在稂老師的努力下,具有計算機專業背景、工程能力較強的趙鈺愷成為學校與中心聯合培養的第一位碩士研究生。

但趙鈺愷面臨的是一個全新領域——極地研究中心需要對冰雷達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而他之前從未接觸過雷達和雷達數據。稂時楠老師多年從事冰雷達數據算法研究,具有豐富的理論儲備和實踐經驗,對他悉心指導。為了提升他在相關算法上的水平,包振山老師還幫忙聯系計算機學會的講座,讓他聆聽技術大牛的分享。既熟悉算法和編程,又對冰雷達數據有一定了解的交叉學科復合型人才,正是極地中心南極科考中急需的人才,當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征召人才時,趙鈺愷幸運的獲得了這個難得的機會。

 2月17日趙鈺愷回國和同事們在上海碼頭合影

趙鈺愷此次隨同科考隊前往南極,主要依托我國南極考察首架固定翼飛機——“雪鷹601”。通過機載的先進航空地球物理觀測系統,實現了南極大范圍科學調查和高精度、系統性的數據采集,是我國南極考察的重要項目之一。趙鈺愷主要負責“雪鷹601”所有儀器采集到的數據的下載、處理、備份等工作。由于南極大陸表面被厚厚的冰面覆蓋,冰下地形的具體情況是各國科考研究的熱點。他負責航空冰雷達現場數據處理,得到觀測數據的初步結果后,再通過分析數據的初步結果,判斷數據是否滿足預定的航空科學調查和研究目標的需求,及時掌握觀測數據中有價值的信息,并通過數據的質量判斷機載科考設備的運行狀況,以保證南極航空科學調查可以高效、順利的進行。此外,他還參與了海冰卸貨任務,并根據現場需求編寫了獲取冰下地形數據的程序,為東南極冰下基巖巖心鉆取位置選取任務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數據。

在北工大信息學部這支科研團隊中,稂時楠老師負責冰雷達成像算法的理論支撐,包振山老師多年參與異構計算等計算機項目,通過跨學科聯合培養,合作推動了我國冰雷達的研究邁向更高臺階。如今,趙鈺愷已經回到位于上海的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繼續參與“南極冰蓋/冰架航空地球物理觀測”項目的研究。

中國科考隊員在中山站附近拍到的企鵝

【對話趙鈺愷】

圓桌:除了辦公務護照,出發去南極之前你還經過了哪些特殊的手續?

趙鈺愷:還去拉薩進行了為期3天的適應性訓練,有一些高原反應;還進行了相應體檢,吃了霍亂疫苗的藥。

圓桌:“南極不一定比你想象中的冷,但是南極的冷一定會比你想象的冷更冷。”請解釋一下這句話?

趙鈺愷:我回來之后,每個人都問我是不是南極特別冷啊。我就會解釋,因為中國每年南極科學考察主要時間是在北半球的冬季,也就是南半球的夏季,考察期間是全年南極溫度最高的時候,并且我的工作地點多在中山站附近,溫度一般比正在冬季的北京要高一點。但為什么又說比想象中的冷呢,因為在天氣好(不刮風下雪)的時候、在南極夏季的時候、并且在中山站附近才會覺得不太冷——上述三個條件有一個不滿足,那里就真的不適宜人類生活了。

南極的俄羅斯進步機場,中美科學和3名加拿大人機組成員、機場工作人員合影

圓桌:中山站有網絡嗎?你和其他科考隊員工作之余的時間如何度過?

趙鈺愷:有網絡,但是通過衛星傳輸的,帶寬比較小,網速有點慢。工作之余我一般是看帶過去的書、去投投籃、找人下象棋或打乒乓球,在天氣情況比較好的時候可能會去內拉灣那邊轉轉,看看風景,但這種時候比較少。

圓桌:在南極的工作、生活中,最讓你意外的是什么?

趙鈺愷:感覺氣候變暖對南極的副作用太大了。今年在2月初我看見一個大約有百公里長的冰山漂浮在海上,是從南極冰架邊緣斷裂脫落下來的。一下子掉這么大一塊,很心疼南極的生態系統。

中山站的魚骨刺牌,指向國內主要大城市并標明距離,以解隊員們的思鄉之情 

圓桌:在南極的工作、生活中,你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么?

趙鈺愷:最困難的時候是在調查冰脊B的時候,要早上8點左右從中山站前往冰雪機場,雪鷹601飛機早上9點多起飛進行冰脊B的測量,要晚上9點多才能返回冰雪機場,然后進行數據下載,晚上11點多才能返回中山站,我還要連夜處理當天采集的數據,通常會忙到早上7點多,基本一天都不能合眼休息。

圓桌:南極最讓你難忘的是什么?或者是哪一個瞬間?

趙鈺愷:我覺得在離開南極的時候特別難忘,這里引用了當時我發的一個朋友圈:終于要離開南極了,結束第35次固定翼南極科考的任務了。……我確信,十年后依然會記得各位兄弟、隊友一起工作、侃大山的畫面。喜歡這里的氛圍,雖然身體上會辛苦一些,但是心是滿滿的。我必懷揣赤子之心,待下一次歸來,必將是一個更加成熟的我。

中國科考隊員冬季在中山站拍到的極光

▼掃二維碼關注教育圓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