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教育 >

民生主題記者會|推進基礎教育擴優提質 實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轉變

本文來源:央視網 閱讀:31728

  央視網消息:3月9日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記者會,就教育、就業和社會保障、住房、醫療疾控等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教育部部長懷進鵬介紹,中國舉辦著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礎教育,到目前為止,全國一共有中小學幼兒園48.79萬所,在校學生2.3億人,教師1610萬人?;A教育辦得好不好,關系著億萬家庭的幸福。

  我國用了大概20多年的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上百年的義務教育普及之路,在世界9個發展中人口大國是第一個實現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的國家。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基礎教育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基礎教育各學段的普及程度已經達到或超過OECD經合組織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其中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達到了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面向中國式現代化,我國基礎教育正在邁入全面提高育人質量的新階段。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迫切“上好學”的愿望。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提出要實施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所謂“擴優提質”,就是要把基礎教育的整體質量提得更高,把優質教育資源的“蛋糕”做得更大,讓整個教育的發展成果和人才培養的能力更多、更公平地惠及適齡兒童和青少年,真正實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根本性轉變。

  一是結構布局要擴優提質。進一步優化學校布局,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要適應人口變化和新型城鎮化進程,推動建立縣域基礎教育學齡人口變化監測和報告機制,更好更合理地優化城鄉兩頭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不斷改善農村寄宿制學校和城鎮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和辦學能力,辦好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加強縣域普通高中的建設,著力擴大高中階段教育的資源,讓更多的孩子能在“家門口”上到“好學校”。

  二是學位供給要擴優提質。進一步增加優質學位,將進一步持續改善中西部地區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和辦學能力的提高,同時推進“四個一批”:高起點新建一批、優質學校擴招一批、集團化辦學提升一批、城鄉結對幫扶一批,促進新優質學校增長,提升薄弱學校辦學質量,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加快縮小城鄉、區域、校際辦學質量的差距,努力使群眾認可的“好學?!痹絹碓蕉唷?/p>

  三是培養能力要擴優提質。進一步落實“五育并舉”,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把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和優質教材建設作為重要任務,在“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的加法,大力開展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保障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和充足的課間活動,注重勞動習慣養成,采取務實管用的舉措著力解決小眼鏡、小胖墩和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加快實現校內減負提質增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四是教師隊伍要擴優提質。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必須依靠有愛的溫度的高水平教師隊伍。繼續加強“國培計劃”,加強中小學教師的培養培訓,大力實施“國優計劃”,通過“雙一流”大學來加強中小學教師培養,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吸收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到教師隊伍中。持續鞏固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和職業地位,吸引優秀人才長期從教。要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引導教師成長為有情懷、有水平、有溫度的好老師、大先生,用自己的行為示范做好學生的引路人,讓孩子們在學校能夠感受到更美好的成長陪伴。教育強國建設,教師隊伍是其中必答之題,要不斷厚植尊師重教的社會文化,讓教師潛心教書、靜心育人。

  五是合作育人要擴優提質。進一步加強家校社協同,家庭是孩子們的第一所學校,社會是孩子成長的大學校、大熔爐,只有家庭、學校和社會形成育人的合力,孩子們才能擁有更好的成長環境。期望與家長一道,共同樹立科學的教育觀、成才觀,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希望與社會合作,把更多優質的社會育人資源提供給孩子,同時讓不良信息、不良行為遠離未成年人。要合理引導學生在社會大課堂中經風雨、見世面、長本事、積極面對現實,讓孩子們在全社會共同關心關愛的環境中健康成長、快樂成長。我們需要學校與家庭、與社會來共同守護和關愛我們的未來,共同推進基礎教育更高質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