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人民網(wǎng) 閱讀:28158
![]() |
“一帶一路”人才發(fā)展項目?2023年貿(mào)易暢通高級研修班學員合影。 |
2016年3月,新加坡金鷹集團創(chuàng)始人兼主席陳江和在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期間宣布,將通過其名下的陳江和公益基金會捐贈1億元人民幣,設立“‘一帶一路’人才培訓專項基金”,在未來10年支持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開展人才培訓項目。
7年多來,得益于“‘一帶一路’人才培訓專項基金”,一批批來自世界各國的學員來到中國學習、研修,近距離感受中國發(fā)展脈搏,又滿載收獲回到自己的國家,成為聯(lián)通中外、增進理解的一座座橋梁。
打開一扇觀察中國的窗
為什么要捐贈1億元人民幣,開展“一帶一路”人才培訓?談起7年多前做出這個決定的初衷,陳江和對本報記者直言:“推動‘一帶一路’民心相通,是我作為海外僑胞的一份責任。”
陳江和祖籍福建莆田。盡管出生在印尼,但他從小就說中文,心里藏著一份深厚的“中國情緣”。早在20世紀90年代,陳江和便率領金鷹集團進入中國市場,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參與者與受益者。2013年,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陳江和敏銳地意識到,這項倡議將為世界各國帶來巨大發(fā)展機遇,華僑華人大有可為。
“‘一帶一路’倡議要在海外落地生根,民心相通至關重要。倡議提出之初,我去不同國家出差時,在和當?shù)卣⑵髽I(yè)交流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些人對中國不是非常了解。我希望能搭建一個人文交流、人心聚合的平臺。”陳江和說。
2016年,陳江和在博鰲亞洲論壇期間宣布將捐贈1億元人民幣,在未來10年支持中國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開展人才培訓項目。2017年9月,在陳江和公益基金會的支持下,2017“一帶一路”人才培訓學位班暨研修班開班。
陳江和公益基金會秘書長伍偉介紹,2017年以來,在中共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中共中央對外聯(lián)絡部、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陳江和公益基金會與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國際合作中心、中國和平發(fā)展基金會、清華大學合作設立了“一帶一路”和“未來領袖”國際公共管理碩士項目,培養(yǎng)了來自全球34個國家的110名學員;在華僑大學設立了“一帶一路”陳江和獎學金項目,資助了83名來自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優(yōu)秀青年來華留學;與暨南大學、華僑大學等高校和“一帶一路”綠色聯(lián)盟、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等機構共同舉辦了22期高級研修班,邀請了49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000多名政府官員、企業(yè)高管和知名學者參加研修。
“中國的發(fā)展模式是怎樣的?‘一帶一路’倡議能給馬來西亞等中國周邊國家?guī)砟男C遇?”馬來西亞華裔王曉庭說,她正是抱著對這些問題的好奇心,于2021年報名參加了清華大學“未來領袖”國際公共管理碩士項目,開始為期1年的學習。“班里的同學來自埃及、泰國、印度尼西亞、南非等不同國家。大家當時的想法很相似,就是通過參加這個項目,打開一扇窗,更好地了解中國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王曉庭說。
培養(yǎng)一群中外交流的使者
回憶自己在清華大學的學習時光,王曉庭感慨道:“收獲很大,而且對我之后的事業(yè)起到很大幫助。”
王曉庭曾擔任馬來西亞國會上議員,目前是馬來西亞華人公會中央委員兼國際事務與外交關系委員會主任,平常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推動中馬兩國在經(jīng)濟、文化、教育等多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在清華學習期間,我選修了與政策制定、中國發(fā)展理念等相關的課程,對中國的政治制度和發(fā)展道路有了更多了解。此外,學校為我們安排了有關‘一帶一路’倡議的講座。老師們的授課讓我認識到,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一系列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在各國落地開花,最終將讓普通民眾從中受惠。”王曉庭說。
伍偉介紹,和王曉庭一樣,許多學員在來華學習、研修后,都成為中國故事的講述者、“一帶一路”倡議的傳播者以及推動中外民間友好交流的實踐者。
來自巴基斯坦的阿思逸是清華大學2022級“一帶一路”國際公共管理碩士項目學員。自2016年以來,阿思逸一直在巴基斯坦中巴經(jīng)濟走廊秘書處擔任能源顧問。他坦言,擔任顧問之初,自己對“一帶一路”倡議還有一些困惑,而來華學習的這段寶貴經(jīng)歷讓他對這項倡議有了更多了解。“中巴經(jīng)濟走廊不僅為當?shù)亟?jīng)濟服務,還通過發(fā)展跨國物流基礎設施來促進區(qū)域聯(lián)通,推動巴中與其他地區(qū)的貿(mào)易往來。相信在兩國共同努力下,中巴經(jīng)濟走廊項目將成為聯(lián)通巴中兩國的繁榮之路、幸福之路。”阿思逸說,從中國學成后,他回到能源顧問的崗位,參與中巴經(jīng)濟走廊建設。相比當初,而今的他更多了一份干勁。
在福建泉州,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人同樣因為“‘一帶一路’人才培訓專項基金”而有機會近距離地觀察中國、感知中國。
2022年,緬甸留學生楊繼順獲得陳江和公益基金會提供的獎學金,進入位于福建泉州的華僑大學建筑學院攻讀本科學位。這一年間的所見所聞讓楊繼順對中國式現(xiàn)代化產(chǎn)生了更加具象的認知。
“中國的城市規(guī)劃與建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在中國的城市中心,往往既有高樓大廈和現(xiàn)代化的交通設施,又有舒適宜人的街心公園和博物館等文化場所。我在這里遇到的中國人都熱情、真誠、友好。學習之余,我還參加學校組織的實踐活動,參觀了許多大型科技企業(yè),了解了中國在5G、人工智能等領域取得的最新成果。希望今后能有更多學生和我一樣有機會來中國學習、生活,深入了解這個歷史悠久又充滿活力的國家。”楊繼順說。
“每年都有學員給我寫信表示感謝。但我總和學員們說,最應感謝的是中國提出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陳江和說。
探索人才培訓的更多形式
為了更好地支持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開展人才培訓項目,陳江和公益基金會不斷探索新的形式。
今年7月,由陳江和公益基金會與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國際合作中心合作開展的第一期印尼工業(yè)化職業(yè)培訓班在江蘇蘇州舉行。該培訓班為期1個月,向290名印尼職業(yè)教育教師和技術工人提供了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工業(yè)互聯(lián)網(wǎng)、新能源汽車等9個專業(yè)的課程培訓。
“回國后,這些技術工人在印尼相關產(chǎn)業(yè)發(fā)展中發(fā)揮積極作用,其中1名學員還在印尼通訊和信息技術部主辦的全國技術比賽中獲得第三名。”伍偉介紹,10月16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前夕,第二期培訓班在陜西咸陽開班,來自印尼的40名職業(yè)教師和技術工人專程來到中國參加培訓。
前不久,陳江和公益基金會還與天津職業(yè)大學簽約,雙方將在哈薩克斯坦共同建設“魯班工坊”。
“與邀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學員來華學習、培訓不同,‘魯班工坊’通過‘走出去’的形式,將中國的先進經(jīng)驗和做法傳授給其他國家的技術人才,這有利于降低培訓成本、擴大培訓范圍。”陳江和表示,接下來,希望通過更多、更有效的方式來支持共建“一帶一路”,“作為與祖國血脈相連的僑資企業(yè),金鷹集團希望能夠深度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為這項偉大事業(yè)添磚加瓦”。
令陳江和欣慰的是,一系列人才培訓項目播撒下的民心相通的友誼種子,已在許多人心中開花結果。
最近,王曉庭將在清華大學學習的“一帶一路”相關知識以及自己近年來對中國綠色經(jīng)濟發(fā)展的思考寫成了一本書。“這本書應該很快就能出版,不僅有中文版,未來至少還會有馬來語版本。我想讓更多人知道,‘一帶一路’是一條合作之帶、一條幸福之路。”王曉庭說。
“一帶一路”陳江和獎學金獲得者、華僑大學建筑系2021級緬甸留學生張國星也已確立了今后的發(fā)展方向:“我打算畢業(yè)后回家鄉(xiāng)工作,將在中國所學的知識與緬甸當?shù)卦叵嘟Y合,為我的同胞們設計舒適宜人的住所。我還要把在中國的所見所感講給身邊人聽,告訴大家一個真實的中國和共建‘一帶一路’的美好前景。”
(責編:賈文婷、崔越)
《2023中國最佳品牌排行榜》騰訊居首,成功從消費級橫跨至企業(yè)級品牌
11月13日,全球性品牌戰(zhàn)略管理咨詢與設計公司Interbrand英圖博略發(fā)布《2023中國最佳品牌排行榜》,上榜品牌總價值達33676 7億元,近八成企
11月12日至19日,《壯北八十載·李燕藝術作品展》在北京榮寶齋大廈展出。同時,《寫意哲思游硯海·李燕》兩集紀錄片,12日、13日在中央廣播
為進一步提升轄區(qū)未成年人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充分調(diào)動群眾參與打擊和防范性侵犯違法犯罪的積極性,有效預防未成年人性侵害違法犯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