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吉林洮南村民黃德義私搭浮橋收費,一家18口被判尋釁滋事”一案持續發酵。鄰村書記爆料當事人說的都是假的,曾被其毆打縫20多針。更有舉報者反映,該案一審審判長孫某系冒用他人名字上大學,一時間眾口紛紜,還牽扯出“案中案”,讓事件顯得更加迷霧重重。
大事小事,洋洋侃侃,今天咱們來侃侃——“浮橋”。
最近,吉林洮南市村民黃德義私建浮橋收費,一家18口獲刑一案進入再度審查,持續引發關注。一時間,流言四起。有村民說私人修橋也是便民,收點費拿回成本算不上“尋釁滋事”;鄰村書記又說當事人說的都是假話,自己就曾被黃德義毆打;甚至還有人挖出最初審理黃德義案件的主審法官,曾經冒名高考,牽出了一個案中案。是便民橋還是斂財橋的爭論不斷眾說紛紜,似乎隨著更多人的發聲,真相變得更加撲朔迷離。認真理一理,該事件至少有三大疑云亟待撥開:
一是修個便民橋,怎么就成了老大難?從2018年浮橋被拆到現在,未見新橋的蹤影,過河需要繞行幾十公里,村民的出行問題到底被排到了第幾位?
二是修橋收費怎么就成了尋釁滋事罪?而且一判就是18人?究竟是過罰不當還是另有隱情?案件既然當初已有定論,為何當地始終不愿透露更多偵辦細節?
三是那位已經被查的前法官,怎么就通過冒名高考,一路“通關”成了法官?是個人“本領”還是有他人“加持”?有沒有一查到底?
事關為民初心,事關法律公正,事關高考公平,浮橋事件顯然已經不只是一個尋釁滋事罪案件那么簡單,它已經蔓延為一場輿論危機。當地政府若還是一副不便解釋的“太極大師”作派,任由疑云越卷越大,最終恐怕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洋洋侃完了,邀你來侃侃—
法官之事依法處,
浮橋之事莫糊涂。
不能混淆視和聽,
分別處理令人服。
——網友:水泉
主持/文案:楊洋 楊金行
拍攝/制作:吳太亮 曹美元(實習) 周春巧 (實習)
統籌:王梅
監制:康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