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4月27日電(李赫)月黑風高之夜,孤身走在居民區中,一陣狂放的笑聲襲來。你正欲探查之時,忽見前方三五成群的大爺大媽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4月27日電(李赫)月黑風高之夜,孤身走在居民區中,一陣狂放的笑聲襲來。你正欲探查之時,忽見前方三五成群的大爺大媽,或捧腹、或仰首、或振臂,還伴隨著魔性又略顯尷尬的大笑。縱使你“膽大包天”,也免不了“虎軀一震”。
這樣有些瘆人的畫面,在全國多地都有上演。對于這樣略顯驚悚的一幕,一位親身經歷者介紹說:“一般都是晚上八九點鐘,這些人圍了一大圈,笑的不太好聽,瘆得慌。”仔細了解之下,原來,這是一群群大爺大媽們在“大笑健身”。
體內慢跑
大笑也能健身?是的,大笑很能健身。這一次,大爺大媽做的沒毛病。
“運動以外能促進健康的方法就是這三種:朗誦、唱歌,再有一個就是大笑。” 科學健身專家趙之心肯定了大笑的健身效果,“其實說到笑能解決健康問題,侯寶林的相聲怎么說的?在笑的時候,清氣上升,濁氣下降,食歸大腸,水歸膀胱,這病就治好了。”
而這不僅僅是逗樂的說辭。他介紹說,大笑的時候,氣息、包括一些影響健康的激素類都會“向上”。
這種“向上”的概念,他解釋說:“氣息在胸中,由口排出,胸是低的,口鼻是高的,氣息在向上走,現在已經明確指出做這種向上的事,就是在找健康。”而在醫學研究文獻中同樣有過這種概念的提及,用術語表達就是:“大笑時的人體化學訊號可以幫助身體恢復正常。”
其實早就有研究證明,笑能促進人體血液循環和多種肌群的運動。自然而歡暢的笑造成的喘氣可以譽為“體內慢跑”,它可以加速心跳,升高血壓,促進呼吸。因此“笑療”早就已經作為一種治療方法,運用在康復醫療中。
還有學者專門對“笑療”的效果進行研究,結果顯示,人在深度大笑的時候,人體的胸部肌群會發生快速收縮的震蕩運動,其強度和力度遠大于傳統的深呼吸功能訓練。
身心受益
如此說來,“笑一笑,十年少”確有其事。那大笑能對人體健康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呢?
趙之心介紹說,大笑對近心肌群是一種特殊的鍛煉,從而會對人體心肺功能起到改善提高的作用。
同時,“笑療”可以作為冠心病、糖尿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病穩定期的輔助治療手段,這也早已成為醫學界的共識。
甚至有日本科學家研究發現,開懷大笑可以降低乙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是一種改進糖尿病治療的方法。
如果說大笑對于這些身體指標是屬于輔助性地、長期地、循序漸進地產生影響,那其對于人心理狀況的改善則有著立竿見影的靶向作用。
他指出,我們一直說“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而對老年人來說,又往往容易缺少與家人的交流:“跟陌生人怕交流,跟家庭不交流,這個時候焦慮、恐懼甚至抑郁都會產生。”
他又進一步解釋說,因為笑是有對象的,大家聚在一起笑的時候,就會和周邊人形成一種溝通。“這是一個特別好的,讓老年人心靈和心靈之間的相互交流的途徑,這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是別的方法替代不了的。”
同時,大笑早就已經被心理醫生運用在多種心理疾病的治療上,足見大笑對于心理健康的作用。
因此,一直利用大笑來保持健康的著名編輯紐曼-考辛斯曾說:“歡笑具有阻隔的作用,它就像防彈衣一般,可以保護你,幫助你低于兇猛的負面情緒帶來的打擊和傷害。”
適度適量
盡管如此,趙之心也提醒說:“是藥三分毒,任何有益于健康的手段都是雙刃劍,因此要注意適度、適量、適時。”
資料圖:大笑治療也要注意適度、適時、適量。中新社發 任海霞 攝
而對于“大笑健身”來說,可能產生的副作用無外乎兩種:“笑掉下巴”和“樂極生悲”。
一方面,老年人下頜關節不穩,在做出大笑、打哈欠等張口過度的動作時,都容易造成下頜關節脫位。尤其是有下頜關節脫位病史的患者,更有可能形成習慣性脫位,嚇到街坊鄰居,因此“笑掉下巴”真不是一句玩笑話。
另一方面,老年人往往心血管脆弱,過度大笑就容易引發疾病。電視劇《都挺好》中曾經提到的“蘇明玉媽媽因為打麻將胡了一把大的,直接笑死在麻將桌前”, 就是典型的樂極生悲。
因此,老年人大笑健身的過程中更要注意適度適量,以免“樂極生悲”。
另外,考慮到文章開頭那段令人毛骨悚然的畫面,也要適當注意一下時間和地點。畢竟遠親不如近鄰,街坊鄰居的感受還是要照顧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