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社會 >

山西介休南橋頭村七日抗洪記

本文來源:中國新聞網

山西介休南橋頭村七日抗洪記

????10月11日,介休市南橋頭村西側的文峪河被鑿開口子,加快積滯洪水向河道內排泄速度。 韋亮 攝

  中新網晉中10月12日電 題:山西介休南橋頭村七日抗洪記

  中新網記者 陸祁國

  臨近中午,山西晉中介休市宋古鄉南橋頭村委會主任安清樂站在用沙袋砌成的攔水壩上,向排水泵操作人員了解排水和水位下降情況。他的腳上沾滿泥巴,臉上寫滿倦意。

  七天來,安清樂和其他村干部沒有睡過一個安心覺,每天的工作重心只有一個:抗洪。

  南橋頭村位于汾河北岸,與呂梁孝義市接壤。該村附近有兩條河,一條為文峪河,另一條為磁窯河。讓該村村民飽嘗洪災之苦的主要是磁窯河。

10月11日,介休市南橋頭村臨時筑起的攔水壩旁,工作人員架設排水管道。 韋亮 攝

10月11日,介休市南橋頭村臨時筑起的攔水壩旁,工作人員架設排水管道。 韋亮 攝

  10月3日凌晨,介休市開始持續降雨。“一連幾天,雨下個沒完。我活了幾十歲,還是頭一次遇到。”隨著降雨時間延續,很多村民頻頻查詢天氣預報,雨情也成了互相之間閑聊涉及最多的話題。

  對于村干部來說,除了關注什么時候雨停,更關注的是臨近的兩條河流水位上漲情況。

  10月5日,眼看著磁窯河水位不斷上漲,加之聽聞已有村莊進水,南橋頭村干部緊急研判水情,決定提前應對,在磁窯河沿線筑一道土壩,以防可能發生的洪水進村。

10月11日,介休市南橋頭村正街入口,道路旁邊田地里的蔬菜苗被浸泡在水里。 陸祁國 攝

10月11日,介休市南橋頭村正街入口,道路旁邊田地里的蔬菜苗被浸泡在水里。 陸祁國 攝

  “全體村民注意,全體村民注意,有機械、有車的趕快出來,男勞力、女勞力都動起來……”5日傍晚,南橋頭村的大喇叭里傳來緊急通知。

  鄉政府調派了一部分大型機械,村干部忙著打電話聯系機械、車輛,村民開來了30多輛農用車。雖然降雨還在繼續,但5日夜間,磁窯河沿線的各類機械、車輛往來穿梭,片刻未停。6日當天,一條總長1800米、高1.5米,寬2米的土壩完成砌筑。

  “不分男女,不分老幼,只要是能幫上忙的都來了。”宋古鄉人大主席郭林桃說,村民在冰涼秋雨中團結一心合力筑壩的場景,著實讓人感動。

  誰也沒有料到,10月7日當天情況突變。由于磁窯河水位暴漲,新砌筑的土壩被洪水“撕開”口子。激流沖刷下,口子逐漸變大。

  消息傳來,宋古鄉黨委政府負責人帶領南橋頭村干部立即疏散轉移村民。“當天晚上8點多,洪水灌入南橋頭村,水位快速上漲,最深處約有兩米。”安清樂說,因村內少數村民還未轉移,介休市緊急調派兩支救援隊到場,利用皮劃艇等工具轉移了一晚上,終于在8日6時許完成了被困村民的轉移任務。

  “起初三天三夜,村干部要么忙著筑壩,要么忙著轉移村民,誰也沒有睡覺。”安清樂感慨:遺憾的是土壩已經筑起卻沒能擋住洪水,心痛的是那么多房子被泡在水里,欣慰的是上千名村民全部安全轉移。

  10月8日反復研討之后,南橋頭村又一輪抗洪工作啟動。9日上午,村民開始在村莊西側積滯洪水中用沙袋砌筑攔水壩。

  “我們村周邊取不到干土,(介休)市政府協調從遠處運土。”整整一天一夜,上千名村民和志愿者裝沙袋、扛沙袋、砌沙袋,于10日上午完成了1700米攔水壩砌筑工作。

  11日上午,中新網記者采訪期間看到,這條攔水壩把南橋頭村和其西側田地里的積滯洪水分成兩個區域,一臺大型“龍吸水”和多臺機動泵正在把村子里的積水向田地里抽排。

  “南橋頭村的地勢比較低,現在有了這道壩,就可以確保抽排到田地里的水不再往村子里回流。”郭林桃說。

  排水的辦法不止于此。為把積存在田地里的洪水排進水位已有明顯下降的文峪河,11日上午,晉中介休市和呂梁孝義市分別派人在文峪河堤壩上鑿開一個寬約3米的口子。如是,田地里的積水就可以自然流入文峪河。

  12日上午,中新網記者在南橋頭村看到,該村積滯洪水的水位較11日又有明顯下降,露出水面的巷道增多。

  “下一步,我們將集中人力、物力,分批開展清淤、消殺工作。”郭林桃說,村民們“回家看看”的愿望,很快就可以實現。(完)

【編輯:蘇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