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社會 >

成守珍:以生命赴使命?用行動踐行南丁格爾精神

本文來源:人民網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她不懼生死,挺身而出,從廣東到湖北,從中國到塞爾維亞,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希望帶給患者,是新冠疫情阻擊戰中當之無愧的巾幗英雄。

作為中國護理界知名專家,她多次參與各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救治、率先創新密閉式人工氣道護理技術,踏遍高原戈壁援疆援藏。

她,就是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護理部主任,中華護理學會呼吸護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護理學會理事長,第48屆國際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成守珍。

成守珍。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供圖

三度請纓 臨危受命

創造新冠肺炎重癥護理的奇跡

“呼吸與危重癥護理是我的專業,救死扶傷是我們的使命,我應該沖在前面!”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成守珍臨危受命。

有抗擊“非典”經驗的成守珍,敏銳判斷:“一旦疫情擴大,就需要大批護理人員沖到最前線。 ”她全力以赴做好防疫準備。1月24日大年三十,她接到緊急通知,醫院需立即派遣一支醫療隊馳援武漢。由于準備充分,成守珍迅速確定了12名支援護士并報上自己的名字。醫院領導考慮到她的年齡等,決定“讓年輕人先上”。1月26日大年初二,當第二次要抽調4名醫療隊員奔赴武漢時,她再次報名,待命出發。2月6日晚9點,醫院接到國家任務要求派遣130名醫護人員。成守珍2小時內便集結了100名護士,并再次請戰。

出征武漢,成守珍(左二舉旗者)三次請纓終于成行。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供圖

2月7日,三度請纓的她終獲批準,被任命為中山一院馳援武漢醫療總隊臨時黨總支書記,帶領隊員千里馳援,創造了新冠肺炎重癥護理奇跡。抵達“封城”的武漢后,她和醫療隊員在72小時完成三個“不可能”。第一個24小時整建制接管2個普通病區,并迅速改建成符合要求的隔離病房收治病人;第二個24小時收滿100名重癥危重癥患者;第三個24小時硬是在普通病房搭建了簡版ICU。

救急救命,硬核擔當。面對收治急、病情重、救治難度大的挑戰,成守珍根據多年的呼吸與危重癥護理及管理經驗,提出“必須強化生命支持,從死神手里搶人”。

她帶領團隊創建了“分組式”“一對一”救治護理體系和“雙控”“五環”保障體系,確保高級生命支持順利開展。她將堅持了20多年的“危重癥患者醫護聯合查房”經驗帶到武漢,指導團隊開展俯臥位通氣、PiCCO監測、CRRT+血液吸附、超聲下鼻腸管置入、重癥護理集束化等先進技術。

她帶領團隊及時總結經驗,強調“一做一指南”,創建隔離病房管理制度、流程指引、應急預案、護理標準共33項,整理3萬字的經驗總結為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成守珍常對隊員們說:“我們要用最硬的本領、最快的速度、最大的信心搶救每一位患者。 ”

馳援武漢61天,她和團隊收治危重患者246名,出院及轉出率超過91%,實現了“打勝仗、零感染、零意外”的目標。

一戰白頭。當返程的飛機艙門打開,一個瘦小的身影走下舷梯,接機的同事們驚呼:“這是成主任嗎?她的頭發怎么全白了?”領導同事不顧一切沖上來,心疼地一把抱住她,淚水奪眶而出。

塞爾維亞國防部長武林為成守珍(右)授予軍隊最高級別紀念勛章“為塞爾維亞國防作出杰出貢獻紀念勛章”。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供圖

萬里援塞 命運與共

用實際行動踐行南丁格爾精神

“只要國家和人民需要,我責無旁貸!” 當塞爾維亞疫情告急,中國派專家支援時,成守珍毅然請戰。

在這場同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世界各國休戚與共。2020年4月,醫院接到派出一名重癥護理專家支援塞爾維亞的國家任務。成守珍有武漢抗疫經驗,英語也十分流利。沒休整完畢的她又主動請戰,作為中國援塞醫療專家組中唯一的護理專家出征塞爾維亞。

出發前,成守珍通過遠程連線了解當地情況,將武漢抗疫經驗整理并翻譯成四套英文手冊。

在塞爾維亞,成守珍每天乘車幾十甚至幾百公里,和全體抗疫專家組成員深入22個疫情嚴重城市和84所定點救治醫院等高風險場所,完成25場救治和防護技術培訓,無私分享抗疫經驗,提供專業建議。

每天舟車勞頓,回到駐地,骨頭像散了架,腰頸老毛病又犯了,第二天她貼著各種膏藥,圍上頸托、腰圍又開始了長途跋涉……

援塞40天,在中國醫療隊的幫助指導下,當地的疫情防控和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取得了顯著成效。塞爾維亞新冠危重癥人數從53人降至10人以下,住院人數從2023降至470人,成為歐洲重癥率、死亡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成守珍用實際行動踐行南丁格爾精神,塞爾維亞國防部長武林為成守珍等專家授予軍隊最高級別紀念勛章“為塞爾維亞國防作出杰出貢獻紀念勛章”,以表彰中國專家組為塞爾維亞抗擊疫情作出的杰出貢獻。

成守珍帶領護士查房。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供圖

一生堅守 不忘初心?

以生命赴使命,以大愛護眾生

“護士是一個很專業的職業,我們要有專業的本領,才能真正做到救死扶傷,守護健康。”對于護士這個專業,成守珍如是說。

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

1981年,19歲的成守珍踏上護理工作崗位,選擇到呼吸與危重癥病房。在充滿挑戰的專業路上,目睹生命的脆弱與堅強,受南丁格爾精神的感召,她立志傾畢生之心救死扶傷,竭畢生之力守護健康。

她對工作充滿熱情,孜孜不倦、銳意進取,從不放棄對專業的追求,多次赴國外學習重癥護理知識和技術。

成守珍一次次挑戰重癥救護難關。1998年,她與醫療專家一起組建內科ICU。開展首例嚴重肺泡蛋白沉著癥行雙肺泡灌洗,首例ECMO技術的……

成守珍率先在醫院開展每月一次的“ICU聯合查房”,一做就是20余年,從未間斷,她是重癥患者的“提燈人”,解決無數疑難護理問題。“每個ICU病區有不同特點,個人經驗也較局限,通過聯合查房,能把ICU最成熟或者最有經驗的技術、知識拿出來分享。”成守珍說。

明德力行,成己達人。成守珍作為護理部主任首創“臨床專科護理學院”,她培育了一流的重癥護理隊伍,培訓了危重癥專科護士18800余人次,為危重癥患者的救治帶去福音。她帶領的護士團隊先后獲得“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五一巾幗標兵”。

成守珍除了日常的臨床防護工作,她潛心科研,主編國家“十一五”至“十四五”重癥護理系列教材及專著近20部;發表論文百余篇,其中《ICU護理安全質量評價指標的構建》獲2016年度中華醫學百篇優秀論文獎。

成守珍被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授予南丁格爾獎。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供圖

熱心公益,無私奉獻。成守珍牽頭組建“中國南丁格爾志愿護理服務總隊廣東省護理學會分隊”,積極組織公益活動;創立“嶺南天使志愿者”網站,多次積極組織形式多樣的“送知識、送技術”等公益活動,進行技術支援近百次,培訓護理人員20000多人次。

一路踏石成印,一路真情奉獻。

救死扶傷,屢次出戰。作為知名重癥護理專家,成守珍有過硬的護理技術,多次臨危受命,參與各種突發應急事件搶救。防“非典”、戰“新冠”,抗地震,救傷員,上高原,走戈壁,助邊窮,留下了她無私無畏的身影。

一腔熱血,一生堅守。

成守珍用40年堅守“生命至上”的初心和使命,用人道挽救生命,用博愛守護健康,用奉獻點燃希望,用忠貞丈量醫路。她以生命赴使命,以大愛護眾生,以勇氣和辛勞踐行、詮釋和發揚南丁格爾精神。

視頻剪輯:王梓璇(實習生) 配音:王顥霖

相關報道:

程本:身著“火焰藍”用初心詮釋為民本色

(責編:宋美琪、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