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中國新聞網
????風壓試驗現場。 宋琦 攝
中新網杭州7月14日電(張煜歡)14日,杭州再度發布高溫紅色預警信號,氣溫直沖40℃。在長三角鐵路最大的貨車車輛檢修基地杭州北車輛段喬司檢修車間,高溫“烤”驗著一個個忙碌的“車輛大夫”。
“身在車下不是仙,一把榔頭握一天。換閥試風走一趟,一蹲就是一整天。”這是杭州北車輛段喬司檢修車外制動班工長葉鵬每天工作的真實寫照。在百米長的修車庫內,葉鵬正帶領一群頭戴黃色安全帽、手拿榔頭扳手的“車輛大夫”在車底下緊張忙碌,他們也是車輛隱形戰線的“聽風者”“試風人”。
風壓試驗現場。 宋琦 攝
人們或許很難想象,令一列萬噸載重貨運列車穩穩停下的“神秘力量”是一陣“風”。有了這陣“風”,能使火車想開就開,想停就停。
14日,葉鵬和工友對64輛貨運列車進行風壓試驗。由于要在空間狹小的車底作業,所有人必須全副武裝,穿戴長袖長褲作業服,頭戴防磕碰的安全帽。
“這是個技術活,最開始我蹲在車底,時間長了就腰酸腿麻站不起來。不過現在已經習慣了。”自2009年從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校畢業以來,葉鵬已有13年貨車制動系統檢修的工作經歷。在高溫下承擔如此高強度工作,是他年復一年的日常。
午后的修車庫溫度直逼50℃,特別是經過室外暴曬的3掛24輛車拉進庫內時,庫內直接變成了“桑拿房”。40℃,45℃,50℃……葉鵬手持測溫計,挨個為車輛測量“體溫”。
風壓試驗現場。 宋琦 攝
“不同車輛有著不同的‘體溫’,尤其是下午第一掛車,溫度接近70℃,戴手套摸上去都發燙。”葉鵬說。
隨后,葉鵬和工友要爭分奪秒搶修破損車及平板車,在不足0.6米高的車底貓著腰或趴著作業,不一會兒,安全帽下的頭發便如水洗過一樣。
“葉工,12道6漏風,請過來檢查。”13時30分,葉鵬收到工友需要處理漏風故障的呼叫。“馬上到!”葉鵬一邊應答,一邊小跑,沿途提前對人員防護、檢查流程、故障處理進行分工。到達漏風故障車后,他對控制閥、制動風缸、脫軌閥等處一一涂上肥皂水,用耳朵仔細聆聽管系的“嗤嗤”聲。
“中間體異常,有漏泄點。”涂刷時,葉鵬突然感受到異音。他用刷子沾滿肥皂水,均勻涂抹在中間體四周,表面發出“嗤嗤”的空氣雜音,并伴隨大氣泡。葉鵬立即判斷故障要害,迅速將中間體各連接管拆除,一條16毫米長的裂紋頓時顯現。
“別看就那么幾毫米的裂紋,很可能導致車輛漏風,影響行車安全。”葉鵬解釋道。
裝上中間體、管系,打開截斷塞門,吹盡灰塵,組裝緊急閥……葉鵬和工友手腳并用,一起沿著管路繼續細致檢查,確認沒有漏風后,進行風壓試驗。
風壓試驗現場。 宋琦 攝
15時,風壓試驗全部完成,制動系統狀態良好。烈日下,他們鉆進鉆出20余次,耗時一個半小時。葉鵬接過工友遞來的礦泉水,一口氣喝光。
“在這個天氣,像這種400毫升裝的礦泉水,我們平均每人每天要喝掉6瓶。”葉鵬說。
這些年來,葉鵬與各式各樣的車型打交道,包括礦石車、JSQ6型雙層運輸汽車專用車、X2型雙層集裝箱車等,他親眼見證了鐵路貨車的發展和制動檢修方式的改變。在與9000余輛貨運車輛打交道的過程中,葉鵬練就了“聽風辨音”的絕活,總結提煉了“三分鐘交驗法”,處理了各類漏風故障1000余起。
據統計,自今年暑運以來,杭州北車輛段喬司檢修車間外制動班已修竣640輛貨運車輛,為疫情防控、全國農資運輸提供著穩定的車輛保障。(完)
【編輯:黃鈺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