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社會 >

安徽宣城深化跨區域生態環境共保聯治

本文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安徽宣城6月5日電 (記者 吳蘭)持續推進跨界流域協作治理、深化聯合跨區域執法監管、構建跨界小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近年來,安徽宣城深化跨區域生態環境共保聯治,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長三角地區山水相連、河湖相通、生態相依,綠色是長三角高質量發展的底色。近年來,長三角區域各城市協同發力,生態環境共保聯治扎實推進,區域污染防治攻堅取得新成效、綠色低碳轉型取得新進展、自然生態系統取得新突破、一體化制度創新取得新成果,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宣城廣德,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森林覆蓋率達59.27%。吳蘭 攝。

  位于安徽東南部的宣城,是安徽唯一與江蘇、浙江接壤的城市。近年來,該市積極“融圈進群”,打造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橋頭堡”,陸續成為南京都市圈成員城市、杭州都市圈觀察員城市、上海大都市圈成員城市,參與共建“一地六縣”、“蘇皖合作示范區”等。森林覆蓋率59.46%,是全國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所轄7個縣市區實現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全覆蓋。

  “長三角區域廣闊,不同城市生態環境各具特點,基于生態環境要素的流動性特征,以一體化舉措打破行政壁壘,才能更大力度推進長三角生態環境保護。”宣城市生態環境局局長畢孟飛介紹說,例如在深化聯合跨區域執法監管方面,持續推進跨界環境問題協同治理。2023年,該市與南京市開展宣城-南京聯合執法行動,這也是兩地環保、農業首次實現跨區域、跨部門聯合執法;與常州市開展跨省聯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聯動處置演練,為宣城首次組織開展跨省應急演練;與無錫市于太極洞風景名勝區及周邊區域聯合開展邊界生態環境執法行動等。

  在構建跨界小流域生態補償機制方面,廣德盧村鄉與安吉孝豐鎮簽訂《浙皖兩省夏陽溪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實行安徽省首個跨“省、縣、鄉鎮”三級橫向生態補償。郎溪縣與溧陽市共同推動洙漕河生態小流域上游青蝦養殖塘生態治理,有效改善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此外,績溪縣荊州鄉與臨安區島石鎮、廣德市邱村鎮與溧陽市天目湖鎮均建立了跨界小流域生態補償機制。

長三角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座談會6月4日在廣德舉行。吳蘭 攝。

  據介紹,近年來,宣城市積極與南京、杭州等周邊城市攜手并進,加強大氣、水、土壤污染一體化保護,探索區域生態環境污染執法聯動,建立健全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截至2024年4月,全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PM2.5平均濃度、優良天數比率均排名全省第2位,16個國控斷面、14個省考斷面水質達標率均為100%,成為全國第7個“天然氧吧城市”。

  為進一步凝聚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合力,宣城市生態環境局與安徽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6月4日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書,宣城市與南京市、無錫市、常州市、杭州市、湖州市長三角六市共同發布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宣言,探索不斷打破行政壁壘,提高政策協同,建立長效機制,不斷為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能量”。(完)

【編輯: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