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社會 >

返鄉新農人當上“雞司令”:在雞舍里探索“智慧密碼”

本文來源:中國新聞網 閱讀:8944

  中新網臺州6月11日電(傅飛揚 王麗娜)“從蛋殼的薄厚、有無裂縫,就能看出蛋雞是否健康。”初夏時節,走進位于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的某牧業有限公司,恒溫雞舍內的風機正持續工作,該公司負責人周萍陽將一枚雞蛋從傳送帶上拿起,細細查看。

周萍陽查看雞蛋。王麗娜供圖

  8年前,周萍陽憑借對市場的洞察力,成為返鄉創業的“新農人”,與合伙人投資千萬余元,當起了“雞司令”。從最初的5萬羽蛋雞到如今的20萬羽蛋雞、日產雞蛋18萬枚,他引進蛋雞規模化養殖新技術,將智能化設備應用于養殖全過程,不斷破解蛋雞養殖的“智慧密碼”。

  自動喂食、自動上水、自動集蛋……廠房內,全流程自動化設備有序運作。

雞舍一景。王麗娜供圖

  “雞舍是恒溫的,除了投料、供水、通風的自動化,還有能實現全自動揀蛋的中央雞蛋線。2023年,我們買了一臺智能巡視機器人,能替代人工24小時觀察雞舍情況。”談起雞舍里的智能設備,周萍陽如數家珍。

  隨著自動輸蛋線不停運轉,一枚枚新產下的雞蛋經自動化生產線被送至分揀室,等待工人分揀、裝托、稱重、裝箱、打包。“目前每天能生產雞蛋20000斤,生產當天就能銷往浙江各地。”周萍陽說。

  近年來,浙江推行“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和飼料環保化”行動,周萍陽的企業也實現了全程無抗生素養殖。

  “蛋雞無抗養殖需從源頭抓起,我們一開始選的就是優質雞苗。幼雞飼料也是自己調配,保證全面均衡的營養攝入,為蛋雞的生長、產蛋、免疫打下基礎。”周萍陽說。

  從“養雞小白”到“養雞達人”,周萍陽也曾遇到不少難題。2021年,由于氣溫驟降,蛋雞“感冒”,一時間產蛋量急劇下滑,周萍陽使用中草藥替代抗生素,及時挽回損失。

  過去,雞糞的處理是許多蛋雞養殖負責人的煩惱,稍有不慎就會對周邊土壤、水資源造成污染。然而,通過自動化設備的幫助,對周萍陽而言,處理20萬只蛋雞產生的大量雞糞不僅輕松,還能幫助周邊農戶從事生產工作。

  原來,雞舍內的雞糞通過自動清理裝置,從雞籠下方直接被傳送至設備處。經過烘干處理后,曾經的臭雞糞搖身一變,成了農戶們喜愛的純天然有機肥料。

  “每年3月至7月是雞糞肥料的旺季,一噸能賣出600元,常常供不應求。農戶購買后,用于給果樹、茶地施肥。”周萍陽說。

  8年間,周萍陽將傳統養殖場升級成科技含量滿滿的綠色循環養殖基地,也帶動了更多村民在家門口就業。“接下來,我計劃再購置2臺巡視機器人,把基地擴大到50畝,把蛋雞養殖產業變成共富產業。”周萍陽說。(完)

【編輯:李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