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蘭是回鄉創業企業家中的一個典型代表。因為從小受到父親中醫藥文化的熏陶,在外地打工時,她也喜歡鉆研甘肅道地藥材的行情,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很多藥店包括醫院,出售的甘肅道地藥材,價格并不低,但是這些藥材產地標了甘肅,但是生產企業卻是外地,即便是簡單的飲片包裝,也和家鄉的產地價格差了十幾倍。
“我們這里的道地藥材其實是很好的,但沒有規模,農民賣不上價錢,為了追求量很容易忽視了質。”王玉蘭說:“政府有招商引資的項目,加上小時候也親眼見過農民的貧苦,就想著乘此機會回來創業,一方面把道地藥材做好,另一方面,幫助群眾脫貧致富。”
(中國甘肅網供圖)
渭源縣的白條黨參由于地理環境的特殊性,品種細長白嫩,不光藥用價值高,食用也十分可口,有著很大的市場潛力。2011年,王玉蘭放棄了自己拼搏多年的管理崗位,帶著所有的積蓄,回鄉開始了創業之路。從開始建廠、引導百姓的種植思想轉變、再到解決病蟲害、公司資金周轉面臨困難,王玉蘭也經歷了大大小小的考驗。回憶起之前的困難,王玉蘭直言:“面臨各種聲音和不理解,一時間差點挺不過來。”
“近一個億投進去了,不能倒下,道地藥材一定能做起來!”王玉蘭默默告訴自己,卻不得以向家人求助:“婆婆跟娘家借、用房子抵押貸款等,籌措了400萬,解了燃眉之急。”
功夫不負有心人,公司終于正常運行了下來。以“貧困戶+ 基地+合作社+村委會+公司+科研院所”的白條黨參產業扶貧新模式,持續帶動務工人員多達數萬人次,讓村民在家門口也能上班。元古堆村的村民石愛芳,也是這個扶貧新模式的一位受益人。因為一直在外打工,石愛芳家中的老人孩子沒辦法照顧,原本學習優秀的孩子成績一直下滑,王玉蘭知道后,主動聯系了石愛芳,讓她到公司打工,現在,石愛芳成了每月3000多元的上班族,不僅家中脫貧了,孩子也能每天見到媽媽,一家人團團圓圓,日子越過越開心。
(中國甘肅網供圖)
“我不會后悔自己選擇的這條路,能盡我所能為家鄉做貢獻,我認為我的付出是值得的。”如今,王玉蘭的公司已經回歸正常,專利研發的黨參紅酒、黨參面膜等產品,已在線上線下進行銷售,今年后半年的訂單也頻頻簽約。不僅如此,公司也成為國家科技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全國黨參試驗示范基地)承辦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省級龍頭企業、GMP認證企業,定西市委市政府評定為千企幫千村先進企業。顯而易見,一條由生產中藥材走出的脫貧大路已經越走越寬,越走越紅火。
王玉蘭的經歷是元古堆人攻堅克難、擺脫貧困的一個樣板,也是一個縮影。對元古堆人來說,黨參不僅是一味中藥材,更是扶貧路上的增收產業和心里逐漸夯實的底氣。幾年來,元古堆大力發展壯大肉羊養殖、馬鈴薯種薯、中藥材、百合種植、勞務輸轉等傳統優勢產業,構建了以百合、中藥材、馬鈴薯種銷為主導的產業增收鏈條。并于2019年底,實現了脫貧路上“不落一戶、不落一人”的目標。大伙的日子不僅“富起來”了,也終于“笑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