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電子版 > 2020.01.09期 >
A11-葡萄籽能抗癌防老? 別再上保健品的當

A11-葡萄籽能抗癌防老? 別再上保健品的當

近年來,葡萄籽成了一種火爆的養生產品,這種之前人們從來不會食用的東西,經過包裝以及宣傳竟然成為了一種能夠抗癌的神藥。事實上,這種物質就目前來說還沒有進行到動物實驗這一步,更別說在患者身上實驗了。何以得出結論說是抗癌防老的神藥呢?

葡萄籽的抗癌功效有待研究

葡萄籽提取物的出現是葡萄酒行業廢物利用的結果。葡萄釀酒之后,會得到大量的葡萄籽。起初的時候這是廢物,不但賣不出錢來,還得花錢把它處理掉。葡萄酒行業自然希望從中淘弄點錢出來,于是對它進行了研究。經過成分分析,發現它含有大量的維生素E、類黃酮、亞油酸以及一類叫做“低聚原花青素復合物(簡稱OPCs)”的成分。除了亞油酸資質平平之外,其他這些都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人體內會因為氧化產生一些自由基,而自由基能夠攻擊細胞膜以及DNA等。

而其中的抗癌作用自然是最有吸引力的。在一些體外細胞實驗中,葡萄籽提取物或者其中的OPCs對某些種類的癌細胞展示了更好的抑制作用。這也就是廣告商們宣稱“抗癌”的依據。需要說明的是,“體外實驗能夠抑制癌細胞”跟“吃了能抗癌”之間,還有著遙遠的距離。一方面,它只是對某些特定的癌細胞有效。另一方面,體外細胞實驗跟體內的情況完全不同。體外細胞實驗只能作為一種篩選工具,“有效”只是說明它沒有被淘汰,可以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各個制藥公司和癌癥研究機構,每年都會發現大量“體外細胞實驗有效”的物質。越往后研究,被淘汰出局的就越來越多,最后能夠通過臨床試驗證明“確實有效”的,實在是鳳毛麟角。

抗氧化功能源于原花青素

除了含有的大量的維E、類黃酮、亞油酸,有專家指出,葡萄籽中含有的“低聚原花青素復合物(簡稱OPCs)”的成分,是一種天然的低毒性抗氧化劑,經吸收后在體內具有較高的生物學活性,可降低細胞內游離氧自由基,改善細胞氧化應激狀況。

但是,直接吃葡萄籽難以下咽,即使吞了下去,也多半穿腸而過,其中的“活性成分”很難被人體吸收。于是,把活性成分提取出來,做成保健品,就成了利用它的必由之路。其實,事實上不光是葡萄籽,蘋果皮、花生皮、蔓越莓等食物中都含有原花青素,并不一定要服用葡萄籽制成的保健食品。

專家表示:“根據國家規定,保健食品有27種功能,其中包括抗氧化。如果某款保健食品經過批準具有抗氧化功效,那么是可以宣傳這個功能的。如果沒有經過審批的普通食品,根據食物成分即便可能有抗氧化功能,也不能宣傳。”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靠譜

新鮮的葡萄就能起到中和體內酸堿平衡和補充維生素的作用。葡萄籽或是葡萄籽提取物可以少吃,但不要過量。一方面是吃葡萄籽可能會對腸胃帶來不適,同時孕婦和小孩要慎吃葡萄籽保健品,因為里面畢竟要加入防腐劑等添加成分,避免吃后有不良反應。

另外,吃葡萄皮還有兩大好處。其一是它富含白藜蘆醇,能降低壞膽固醇,增加好膽固醇,延緩動脈硬化;其二是吃葡萄皮能刺激大腦中松果腺分泌褪黑素,幫助調節睡眠周期。因為葡萄是平性、堿性的水果,幾乎所有的人都適合吃,因此專家也為其“正名”:不吐葡萄皮并非不宜,相反吞服、嚼服,或開水輕煮后佐餐食用都有好處。

不要過度信任保健品的效用

無論如何,人們必須得明白:保健食品不是藥品,不能治病。遇到聲稱能治病的保健食品,可以斷定是過度宣傳的產物。不管是把保健品奉為神藥還是談保健品色變,都是因為缺乏對保健品的基本判斷,不能否定保健品的價值,但也不能夸大。

專家認為,“如果飲食均衡,其實沒有太大必要服用保健食品。”想要美容或調解機體功能可以適當服用保健品,但要保證產品正規,且按推薦劑量吃。此外,要關注保健食品中的成分及含量,防止服用的營養素有重疊造成某種營養素過剩。通過感知身體或精神狀況,或者去醫院營養科做評估,可以判斷身體缺乏何種營養素。

文/重慶青年報記者王丹丹據科普中國、39健康網、搜狐網等資料整理

肝受損的信號要注意

這些行為很傷肝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也是體內新陳代謝的中心。俗話說:“肝臟不好,未老先倒。”肝臟的健康和人體健康密切相關,一旦肝不好,身體其他器官也會受到影響,從頭到腳都會有信號。

視力下降可能是肝受損的信號

中醫認為,“發為血之余”。當肝血不足,不能滋養頭發時,就會出現頭發干枯、斷裂、白發等現象。肝火大,虛火上升,還會導致頭屑叢生,怎么治療都無效;同時還會出現失眠多夢的現象。

前額、顴骨、眼皮上、口腔周圍、上唇、臉頰等部位出現不規則且兩邊對稱的黃灰褐色斑點,中醫稱為肝斑。懷孕女性較為常見,一般產后顏色會慢慢減輕,但肝膽代謝差者會一直存在。另外,當一個人體內毒素過多,肝臟解毒凈化血液的能力就會下降,看上去面色發青、發黃、暗淡無光。

肝的經脈上行于雙目,所以視力有賴于肝氣之疏泄和肝血之營養。如果肝的陰血不足,就會兩眼干澀,甚至出現視力下降、模糊的癥狀;而在肝經濕熱等情況下,很容易出現迎風流淚、眼睛腫痛等。此外,肝火過旺者會有眼睛發紅、眼屎多、麥粒腫等表現。

中醫認為,“肝主筋”。指甲是“筋”的一部分,所以毒素在肝臟蓄積時,指甲上會有明顯的信號。肝血充足,則指甲堅韌明亮,紅潤有光澤;若肝血不足,則指甲軟薄,容易脆裂變形。肝血充盈,才能筋力充足,運動有力,關節活動靈活自如,如果肝血不足,筋失所養,常會出現手足震顫、肢體麻木、屈伸不利等癥狀。

食用發霉食物很傷肝

暴飲暴食、睡眠不足、過量飲酒、藥物濫用、病毒性肝炎等是肝臟的“殺手”,久而久之造成肝功能損傷,部分患者還會出現肝硬化,甚至發展為肝癌。愛肝護肝最好的辦法就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少抽煙喝酒、少熬夜、多運動,定期到醫院進行肝臟的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肝臟是脂肪運輸的樞紐。消化吸收后的一部分脂肪進入肝臟,之后再轉變為體脂貯存起來。饑餓時,貯存的體脂先被運送到肝臟,然后進行分解。吃太多高脂油膩食物,容易導致脂肪代謝紊亂,使脂肪堆積于肝臟內形成脂肪肝。除了少吃五花肉、肥牛、肥羊等食物,在外就餐,盡量不點油炸、油煎、香酥、干鍋、水煮之類的菜肴,多選擇蒸、煮、燉、涼拌的。

研究表明,發霉的食物常被霉菌污染,產生有致癌作用的霉菌毒素(如黃曲霉毒素),對肝臟傷害最大,極易誘發肝癌。在很多人眼里,現在經濟條件好了,發霉的食物離我們很遠。其實不然,在梅雨季節的江南、常年潮濕的華南,很多谷物如果儲存不當,兩三天就可能發霉。

酒精進入人體后只有10%自胃腸道排出,90%在肝臟中代謝。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進入肝細胞后經氧化成為乙醛。乙醇和乙醛都具有直接刺激、損害肝細胞的毒性,能使肝細胞發生脂肪變性甚至壞死。因此,長期大量飲酒會導致酒精性肝病。

最后,研究發現,醉蝦、生蠔和半生不熟的貝類常帶有細菌和肝吸蟲等寄生蟲,容易引發急性胃腸炎、痢疾,可能導致肝病惡化,甚至誘發肝昏迷。食物內的寄生蟲很難通過肉眼識別,最簡單的方法是把食物煮熟、煮透后食用。

文/重慶青年報記者王丹丹據人民健康網、百度百科等資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