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電子版 > 2020.03.19期 >
A07-益心童行 關愛心理健康,打贏心理戰“疫”

A07-益心童行 關愛心理健康,打贏心理戰“疫”

全民抗“疫”期間,為確保學生們的心理健康,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團市委、市扶貧辦組織重慶市江北區逸晗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專業青年社會組織,深入18個深度貧困鄉(鎮),開展“益心童行·心理健康知識普及”青年志愿者扶貧扶智公益行動,在脫貧攻堅中充分發揮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

3月2日,開州區大進鎮“青少年之家·益心童行”微信群開展了“如何更好地培養樂觀好學的孩子”為主題的線上團體輔導活動。來自逸晗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陳思凡、涂浩字,為大進鎮小學各班級家委會主任、家長、學生、老師、心理志愿者及鄉鎮干部,充分講解了相關心理學理論知識,同時采用案例互動、視頻觀看等方式,讓大家參與其中,共同探討,找到適合每個家庭的好辦法。

活動現場,針對親子溝通、行為習慣、自控力等共性問題,導師通過情景模擬方法及兒童發展理論幫助家長們找出自己的應對方式,向大家展示榜樣的力量。大家踴躍分享愛心菜品和教育方法。四·5班陳瑞媽媽說:“麻婆豆腐是兒子最愛吃的一道菜,疫情期間,陪伴家人和孩子,能讓我們靜下心來。”

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依舊嚴峻,但這未嘗不是家庭教育的好時機。在民建重慶江北7支部會員、逸晗理事長羅玉華看來,疫情期間,家長應該嘗試了解孩子的心理成長并參與其中。只有尊重孩子,孩子才會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尊重,他們的身心才會更加健康發展,進而培養出更加樂觀好學的孩子。應該如何在這個關鍵期做好家庭教育呢?如何學會與孩子有效溝通呢?如何解決中國家長的教育焦慮?為做好防控疫情的社會心理志愿服務工作,通過以微信群為陣地開展不同主題線上團體輔導活動,向深度貧困鄉鎮積極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導等服務,預防和減輕疫情所致的恐慌、焦慮、壓抑等情緒問題和心態失衡,防范因心理壓力引發的極端事件。截止到3月13日,線上團體輔導累計12689人次。與此同時,逸晗服務中心在渝北區紫園路、紫福路、黃泥塝社區養老助殘服務站微信群及兩江新區金山街道民心佳園青少年之家微信群,在疫情防控期間持續開展不同主題線上團體輔導活動,在線發布穩定民心、調控情緒、紓解壓力等方面的文章,上傳心理防疫短視頻,幫助民眾保持良好心態,科學應對疫情。在特殊時期,努力做好對居民的心理干預、心理疏導、心理關懷等心理援助服務工作。

文/重慶青年報記者吳丹通訊員余波羅玉華

墊江點贊戰“疫”主力“80”后

“80后”,曾經他們身上被貼上很多標簽,獨生子女、嬌生慣養、叛逆等,而面對這次疫情,他們無疑成為了戰“疫”主力軍。在監獄,他們也不例外,始終戰斗一線、堅守一線,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入警誓言。

上報疫情管控信息、宣講防疫知識、處理罪犯糾紛、個別談話教育、電腦維修服務……這便是墊江監獄四監區獄政干事李訓每天的工作常態。

抗疫期間,31歲的李訓可謂監區的“全能王”,除了本職工作,他還得承擔刑罰執行、教育改造、政工等方面業務。“工作不僅要干完,更要干好。”對于李訓來說,盡管連續在崗1個多月時間,令人倍感疲憊,但日常工作中,他仍然自我要求極高,每天就像一臺“永動機”一樣,不是伏案辦公,便是在一線巡查或者替人頂崗。

對于家庭,“全能王”李訓卻顯得無能為力。仍在醫院堅守崗位的妻子已有5個月身孕、96歲高齡的祖母因骨折長期臥床、意外摔傷的母親急需照顧,面對意外、面對困難,李訓從未提起。他說,戰斗已經到了最關鍵的階段,撤退是萬萬不能的,虧欠家人的,等到戰“疫”結束后再補償吧!

32歲的毛兵兵是墊江監獄七監區的一名普通民警,中共黨員。自幼酷愛足球的他最喜歡的便是“前鋒”位置,在他看來,最好的防守便是進攻。面對工作,他也一樣,事事敢拼敢闖,始終保持著昂揚向上、朝氣蓬勃的精氣神。

疫情防控期間,因為監區警力有限,作為黨員的他,不僅要臨時代值監區領導的行政班,還要身兼數職,負責監區獄政管理、生活衛生等業務工作。面對壓力,毛兵兵來不及過多顧慮,每天早上6點,只要鬧鐘一響起,他便打起十二分精神,將自己拽到監管一線,細致地開展著個別談話、集體教育、信息收集、隱患排查、賬目核對等工作。連續在崗的1個多月時間里,對于監區的每一個角落、罪犯的每一本賬目、管控對象的每一樣情況,他都了如指掌。

“困難和壓力不但錘煉了自身,也進一步強化了團隊精神。”毛兵兵說,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作為黨員民警能夠在非常時期有所作為,感到非常驕傲和自豪。

34歲的陳軍徽,是墊江監獄七監區政工干事。監獄執行戰時最高等級勤務制度以來,說他是監區“大管家”一點也不為過,除了做好民警的日常生活服務、學習服務外,他還兼任了監區教育干事,罪犯的集中學習、個別教育、疫情防控等也都落在了他一個人頭上。

第一時間收集整理并傳達好上級文件精神、第一時間統計上報居家隔離民警體溫和生活軌跡、第一時間開辟黑板報等陣地做好罪犯防疫宣傳、第一時間開展好罪犯體溫監測、消毒殺菌工作……

疫情期間,別人忙碌時他在忙碌,別人休息時他還在忙碌。面對領導的表揚,他卻自我調侃說:“其實我是有私心的,是想借此機會好好減肥。”

文/重慶青年報記者李永聰通訊員薛會勝

沙坪壩區“娘子軍”

為民解憂助力復工復產

“開門營業的商戶我們基本都檢查了一遍,登記得差不多了,一會我們回到所里后,小秦,你負責錄入登記。小王,你協助小秦一起登記,再把之前的統計表仔細核對一遍。還有一家商家我還得再去看看,辛苦你們。”3月16日下午4時,從商鋪回所的路上,張文琦一路上將事情又交代了一遍。這段時間,除了處理各種日常事情外,三人還將助力社區的商戶復工復產。

張文琦是沙坪壩區聯芳派出所平頂山社區的社區民警,在這個商戶最多的社區里,張文琦帶領輔警秦玉蓉、王嬌組成三人“娘子軍”,積極應對、主動作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成為商鋪員工眼中的“貼心女民警”。

“張警官,你們又來了,我們的消毒工作都做好了,你們放心。”萬達廣場里一家店鋪的員工親切地跟張文琦交談起來。店員小李說:“復工之后,來我們店次數最多的就是她們三個,基本每天都可以看到她們。”

張文琦、秦玉蓉、王嬌三人,深入每一家商戶。一人負責檢查商鋪安全措施是否做到位,一人負責登記,一人負責向員工了解是否遇到問題。三人針對轄區中小企業多、復工人員密集等特點,嚴格落實工作措施,幫助企業做好復工人員核查登記工作,核查、核實復工人員防疫信息,并切實幫助解決企業復工復產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系好企業“連心繩”。

“警察同志,你們快幫幫我吧,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了”。3月2日,張文琦帶著王嬌、秦玉蓉剛走到一家嬰童用品店門口,一個焦急的身影跑了出來,張文琦連忙安撫這名急得快哭出來的女店主。在了解過程中得知,這名女店主姓張,是外地回渝人員,復工復產需要開具健康證明,返回重慶后,張女士便在家默默地自行隔離了14天,卻不知道自行隔離需要向居委會工作人員及時報備,如果居委會沒登記,隔離時間要重新計算,再次隔離14天才能開具健康證明。“這兩個月各種費用接踵而至,再不上班真的維持不下去了。”了解詳細情況后,秦玉蓉、王嬌通過查看乘車記錄、手機、進出小區記錄等行動軌跡進行仔細核查,張文琦去居委會了解政策,將此情況向社區工作人員作了詳細說明。三人經過半天時間的努力,經過協調,張女士終于拿到健康證明,可以正常復工復產了,張女士拿著健康證明,連連向三人表示謝謝:“有你們太好了!”

在排查中,她們把人防作為最重要環節,一遍又一遍地為復工商戶宣傳防控知識,再三強調落實每日消毒、體溫測量、分散用餐、外出管理等制度。

“感謝你們的關心,你們也需要休息,千萬別硬撐著!請通知您的同事,每個人都是有爸媽的孩子。”3月12日,走完商戶后張文琦收到一條短信,讓她紅了眼眶。連續在萬達廣場“逛”了三天的街,每天都是商場關門的最后一分鐘才離開,王嬌開玩笑說:“最近我再也不想逛街了。”

張文琦說,商場里面的商鋪還有部門餐飲為開門營業,接下來等到餐飲復工后,集聚現象會增多,只有不斷宣傳,加大防控,同時讓商戶做好消毒工作才是最重要的,要確保萬無一失。

截至目前,平頂山社區企業復工復產進展順利,三人累計走訪商戶182家,“九小企業”75家,核查返崗人數3078余人,這支助力復工復產的“娘子軍”,為轄區人員筑起了一道安全生產經營“防火墻”。

文/重慶青年報記者王丹丹通訊員彭濤

一份火鍋一封信

他們為抗疫一線醫護人員保障后勤

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英雄,在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逆行而上的“白衣天使”們,既是沖鋒在一線的戰士,也是孩子、父母,丈夫、妻子。他們“舍小家顧大家”,用堅守、無畏和奉獻,為人民群眾筑起一道安全的屏障。

在前線的醫護人員舍身忘死,守護大“家”,在后方的我們為您守護您的小家。3月5日,由團市委、重慶市青年志愿者協會、南川團區委攜手重慶市火鍋協會發起的“暖心火鍋派送”活動,為41戶居住在南川區支援湖北、支援重慶萬州醫護人員家屬送去火鍋食材與誠摯問候。

“感謝你們,還送火鍋上門,你們真的是太有心了。在這種特殊時期我們能做的不多,我們會是他們堅實的后盾,一定會鼓勵和支持他們,也希望他們可以平安歸來。”醫護人員家屬表示。

這次火鍋禮包內容豐富,不僅有火鍋底料、葷素搭配的食材,還準備了一封致醫護人員家庭的信:“感謝!您辛苦了!讓我們共同期待他們圓滿完成疫情防控工作,早日平安凱旋。”

文/重慶青年報記者張書琛通訊員趙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