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重慶 >

修路種果逼村民養雞 巫山筆架村的這位扶貧書記有“兩把刷子”

本文來源:騰訊大渝網

剛給雞苗喂完食,王仁文坐在門前的院子里,看著去年僅剩的十來只土雞,思考著今年要擴大養殖規模的問題。王仁文是巫山縣雙龍鎮筆架村七組的

剛給雞苗喂完食,王仁文坐在門前的院子里,看著去年僅剩的十來只土雞,思考著今年要擴大養殖規模的問題。

王仁文是巫山縣雙龍鎮筆架村七組的村民,建卡貧困戶,四級殘疾,走路不便,也不能干重活,以前一家人全靠妻子在珠海打工支撐,生活十分困難。

王仁文養殖的雞苗

重慶日報報業集團派駐筆架村的駐村扶貧“第一書記”左強又來了,他告訴王仁文一個好消息,他們家除了前一天領到的300只雞苗,后續還會補上一些,要比去年多100只。

聽到消息的王仁文連聲說好,他家的雞籠擴大升級后,比原來多了一層,養400只雞苗不成問題!

據左強介紹,今年市委宣傳部扶貧集團牽頭協調綠葉義工組織要給筆架村帶來3000只雞苗,將繼續壯大筆架村“跑跑雞”產業。

修建17.5公里公路

村里與外界連接更方便了

雙龍鎮是重慶市深度貧困鄉鎮之一,僅筆架村就有116戶建卡貧困戶、共428名貧困人口。

從巫山縣城到筆架村,需2個小時左右的車程,蜿蜒曲折,急彎不斷。進入筆架村,沿途有路面在修建,不少剛修好的公路痕跡還十分清晰。

“筆架村屬偏遠山區,交通不便、沒有核心產業、勞動力少,這些都是貧困源頭,要想脫貧增收,根本問題要得到解決才行?!惫P架村的短板,左強一語中的。

左強(右一)了解村民家庭情況(受訪人供圖)

2017年9月,左強駐村后的第一想法:修路!

“路不通,做什么都困難。如果有產品想賣出去,光運費就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成本太高了。”

轉身就干,左強與村支兩委做規劃、寫申請、了解公路修建難題......風風火火一頓“操作”,筆架村的通組公路硬化在巫山縣交委和雙龍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提上了日程。看著路面一天天清晰起來,除了左強,村民也興奮。

據左強介紹,從2017年到目前,該村已修建了17.5公里的通組公路,進進出出方便很多,也為后面發展產業提供了有力保障。

發雞苗搭雞棚

貧困村有了能增收的產業

讓一時脫貧成為長期增收并鞏固脫貧成效,一直以來都是駐村扶貧干部思考的問題。

路修好了,村民要脫貧、要增收,就需要有東西能賣出去!

“筆架村雖然偏遠,但農戶房子周邊寬敞,土地利用率高,草料充足,第一想法就是,養雞是否能闖出一條路來?另外,把村里零散的巫山脆李形成規模好好發展?!被貞泟傫v村時對發展產業的想法,左強說怎么都要試一試。

接著,2018年初,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給筆架村送來了5600只雞苗,同時還修建100多個雞舍,王仁文作為重點扶持對象分了300只雞苗和1000斤用作雞飼料的玉米,便開始了他的養殖之路。

“當時把養雞的計劃告訴王仁文時,他并不是很愿意,上百只規模讓他有一些壓力,他怕養不成功,所以很遲疑。”左強說道。

其實,一開始左強就做好了打算,如果王仁文不愿意養,不管軟磨硬泡,他一定會“逼”他養。你一句擔憂我一句鼓勵,天天去天天講,來來回回十余次,王仁文被左強的犟勁“逼”得沒辦法,松了口。

“放心養,不懂的有重慶市畜牧科學院專家提供技術指導,而且我24小時在線,有問題隨時都能幫你。其他村民也養,試一下沒有損失。”這是左強把雞苗帶到王仁文家時說的話,王仁文一直記到現在,正因為有這樣的承諾,他才放心干起了養殖業。

2018年,筆架村風風火火開始了養殖和種植兩大產業的嘗試。

(受訪人供圖)

扶貧書記24小時在線

貧困戶從不養到主動了解技術

日子一天天過去,看著從雞苗長成了半大雞,王仁文心里逐漸有了信心。

當然,中途也有遇到困難的時候。去年8月份,突如其來的痢疾讓王仁文兩天時間損失了30幾只半大雞,好在他反應快,看情況不對立馬聯系了左強,左強把王仁文發過來照片和視頻發給畜牧科學院的相關專家,來來回回你傳我答,萬幸的是及時控制了病情,沒有加大損失。

“雖然當時在休假,但左書記時時刻刻都在問雞的情況,他比我還著急。”王仁文回憶道。

這件事并沒有打擊王仁文的積極性,反倒讓他心里有了底,后面一有空就到場上去溜達,跟有經驗的養殖戶取經驗,以防再遇到問題時手忙腳亂。

左強與王仁文

“他自己很上心,也比較愿意學,是村里的養殖模范,現在還是村里的養殖大戶?!闭f起王仁文的改變,左強比王仁文還高興。

300只雞苗,王仁文成功養大了兩百多只。“年底的時候特別好賣,毗鄰就是大昌鎮,有些人走路上來自己挑,順帶還把土雞蛋一塊賣了,很方便?!蓖跞饰恼f,村里的路硬化后交通也方便了,有機會還會把雞拉到場鎮上去賣,很受歡迎!

“去年賣雞的收入將近2萬元,我覺得公雞更受歡迎,今年可以多養點?!蓖跞饰囊挥锌站透髲娬f售賣的近況,同時還會一起探討銷路。

雞苗增量

今年計劃成立合作社

據左強介紹,今年除了已經到位的2000余只雞苗,后續還將繼續增加,爭取覆蓋所有有需求的村民。

在去年養殖基礎上,村里計劃今年把包括王仁文在內的4個養雞大戶集中起來,成立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將為全村養殖戶提供技術支持,采用標準化、可追溯性養殖,壯大筆架村“跑跑雞”品牌。

“如果有商家想購買大量的土雞或土雞蛋,合作社將數量下發到養殖小戶頭上,再統一銷售出去?!弊髲娬f,除了依托當地市場的消耗,還會利用重慶日報報業集團電商平臺擴大土雞銷售規模。

筆架村2018年養殖的雞

另外,除了養雞,筆架村的脆李產業也已初具規模。通過四年來陸陸續續的發展,2100多畝脆李有400多畝進入盛產期,100%覆蓋了貧困戶,滿樹的枝丫掛滿了指節大小的果實,十分惹人愛。

“去年種下去的脆李樹長高了不少,有些還掛了果,雖然很高興,但左書記建議今年先不掛果,把長出來的摘掉,不然會影響樹的生長。”王仁文指著自家地里的脆李笑著說。

僅2018年一年的時間,王仁文家的生活就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從原來依靠莊稼艱難維持生活到現在有了上萬元的收入,不愁吃不愁穿,醫療有保障,產業有規模,王仁文成功摘下了貧困帽子!

去年底,王仁文的妻子也從珠海回到了村里,兩人齊心協力經營,互相也有個照看,通過產業發展鞏固增收更是大有希望!

筆架村的變化有目共睹。近年來,在各級政府的領導下,上下一心全力攻堅,交通設施、生活條件、產業發展持續不斷地得到了改善。從近兩年的成果來看,兩大產業不僅讓貧困村有了增收渠道,還助力脫貧戶增收再上了一層樓。

截至目前,該村還剩下13戶建卡貧困戶、共31名貧困人口未脫貧,所有人在扶貧、脫貧鞏固、穩定增收的路上從未停下腳步,扶貧一線的青年也正用滿腔熱血詮釋著青春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