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重慶日報
三元鎮前一輪退耕還林栽植的紅心柚十直鎮上壩村生態綠化林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是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近年來,豐都堅決走好以生
三元鎮前一輪退耕還林栽植的紅心柚
十直鎮上壩村生態綠化林
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是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豐都堅決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堅持“一二三互動、林工旅融合”,依托退耕還林等重點項目,持續壯大筍竹、木本油料、紅心柚、花椒等特色林業產業,爭當學好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的“排頭兵”,加快建設“山水豐茂、物產豐盛、人文豐厚”的美麗豐都。
2018年,豐都縣完成林業產業總產值25.27億元,其中一產業產值16.72億元、二產業產值6.37億元、三產業產值2.17億元。
發展“2+2”特色林業產業
一株株生機勃勃的扶貧樹、“搖錢樹”,一片片綿延起伏的天然林、瓜果飄香的經果林,一幅幅青山綠水、如詩如畫的美景……對豐都來說,綠水青山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社會財富、經濟財富。保護生態就是保護自然價值和增值自然資本的過程,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經濟社會發展潛力和后勁的過程。
近年來,豐都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以退耕還林工程為載體,將發展以“2(筍竹、木本油料)+2(花椒、紅心柚)”為主的特色林業產業納入豐都“十三五”規劃,不斷提高坡耕地產出效益,幫助貧困群眾開辟新的致富門路。加強景區、景點周圍森林資源保護,為全縣旅游大發展創造良好的生態條件。
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豐都縣在退耕還林中重點發展以毛竹、高節竹、雷竹為主,其它筍用竹為輔的筍竹產業。在全縣中、低山區發展以早實薄殼核桃為主,油茶、油用牡丹為輔的木本油料產業。在渠溪河、碧溪河流域海拔500米以下的紫色土壤分布區發展以紅心柚為主的柑橘產業。在樹人鎮、董家鎮、湛普鎮、十直鎮等鄉鎮海拔600米以下區域布局花椒產業。
在發展林業特色產業中,豐都縣尤其注重基地建設。圍繞長江、渠溪河、龍河流域新建筍竹基地8萬畝,總規模達20萬畝;圍繞武平、龍河等鄉鎮建設以核桃、油用牡丹、油茶為主的木本油料產業基地10萬畝,總規模達15萬畝;以三元、雙龍為中心新建以紅心柚為主的柑橘基地3萬畝,總規模達20萬畝;以董家、湛普為中心新建花椒基地3萬畝,總規模達8萬畝;在南天湖景區、雪玉山景區周邊建設生態景觀林1萬畝。
“每畝花椒可以收入5000元左右,花椒樹就是村民們的‘搖錢樹’。”董家鎮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董家鎮抓住退耕還林政策,大力發展花椒產業。去冬今春,該鎮新種植花椒3000畝;目前,全鎮花椒種植面積達到了2萬畝左右。
“把原來‘靠山吃山’的觀念轉化為‘養山護山’,我們圍繞大地增綠、農民增收、林業增效的目標,不斷謀劃造林綠化的‘大文章’。”豐都縣相關負責人表示,“助力重慶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既是豐都踐行‘兩個維護’的政治擔當,也是我們守護‘一江碧水、兩岸青山’的使命擔當。”
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近日,豐都縣武平鎮蜂子山村,建卡貧困戶郭建中拿到首筆油茶產業分紅款3000元高興得合不攏嘴。2018年豐都縣像郭建中一樣以閑置地入股發展林業產業的2萬多戶農戶共領到110余萬元的分紅款。
郭建中家里有6口人,由于年輕人都選擇外出打工,他家里的10多畝土地因無力耕種而閑置。國有企業豐都縣森林經營所到蜂子山村發展油茶產業,郭建中便拿出自家閑置的土地入股。
據了解,從2009年開始,豐都縣森林經營所與農戶合作,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充分利用閑置地發展速豐林、油茶、經果林等林業產業。農戶以土地入股,公司以資金入股,林業產品由公司統一收購、統一銷售,除去種苗、管護、采集等種植成本后,利潤按五五分成,農戶還可以到產業基地打工掙錢。
通過幾年的發展,如今,該模式下推出的林業產業項目,覆蓋了豐都全縣50%的鄉鎮街道,發展速豐林、油茶等10余萬畝。在市級深度貧困三建鄉,已完成林業產業基地建設1.5萬畝,其中板栗680畝、筍竹8600畝、青脆李3000畝、豬腰棗800畝、花椒1000畝、桃園1000畝。
據豐都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許多留守在家的村民紛紛選擇常年在各林業產業項目種植基地務工,實現在家門口打工掙錢。幾年來,公司已為村民共計支付勞務費5700余萬元。
“現在林業產品‘不愁嫁’,許多商販主動找上門來簽下預訂合約,林業產品呈現供不應求態勢。”該負責人表示,待所有項目均進入盛產期后,2萬余戶入股農戶每年的分紅總額將達2億多元;再加上務工收入,戶均年收入可達2.5萬元。入股農戶中有30%是建卡貧困戶,林業產業發展將有力助推他們脫貧致富。
撬動三次產業融合發展
據介紹,2018年,豐都縣完成林業產業總產值25.27億元,其中一產業產值16.72億元、二產業產值6.37億元、三產業產值2.17億元。
數據的背后,是豐都縣堅持“一二三互動、林工旅融合”發展成果初步顯現。“念好林字經,發展林產業,推動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林業特色產業發展有效帶動了相關二、三產業快速發展,有力推動了全縣生態文明建設和縣域經濟發展。”豐都縣相關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豐都縣引進武漢凱迪、龍璟紙業、成華人造板廠等企業,充分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構建集研發加工、市場拓展、品牌創建等于一體的產銷鏈。依托森林公園、林業基地等,大力發展森林旅游、森林康養,積極開發避暑納涼、休閑養生、養老服務、自然體驗等生態服務產品,以南天湖4A級景區、九重天連天棧道為代表的森林旅游品牌逐漸形成,林旅融合發展呈現良好勢頭。
今年年初,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開發銀行與我市簽署《支持長江大保護共同推進重慶國家儲備林等林業重點領域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確定重慶市為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項目重點合作省份,擬投資190億元在我市實施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500萬畝,打造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
“目前,市林業局已將豐都縣納入全市首批試點區縣之一,開展國家儲備林建設工作。”豐都縣相關負責人表示,豐都將依托試點,爭取建設國家儲備林基地60萬畝。同時依托長江黃金水道、水天坪一類口岸,通過江海聯運、“鐵公水”聯動,推動豐都建設長江中上游木材加工集散中心和貿易良港;依托良好森林資源優勢,建設國家森林康養基地。
盛志信 劉茂嬌 圖片由豐都縣林業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