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人民網 閱讀:22364
武兩高速鳳來大溪河特大橋7號拱座完成施工。中鐵八局供圖
人民網重慶10月16日電 15日,隨著臂架泵停止作業,世界第一大跨徑上承式鋼箱桁架式拱橋——武兩高速公路鳳來大溪河特大橋7號拱座順利完成施工,標志特大橋施工開始進入鋼結構施工階段。
據了解,武兩高速公路項目是重慶市高速公路規劃(2019~2035年)“三環十八射多聯線”主骨架高速公路網中的第十六聯線,起于平橋鎮南側G69南涪高速巖口隧道,終點與南兩高速相接,路線全長約37.18公里。
其中,武兩高速鳳來大溪河特大橋全橋長1136.7米,主跨580米,橋面距離河面高差達310米,主橋采用纜索吊裝、斜拉扣掛懸臂拼裝施工,由中鐵八局承建、中鐵二院設計。
此次完成施工的7號拱座,是該橋的主拱座,橫橋向座寬37.2米,順橋向座長35.7米,高23米(約8層樓高),總混凝土方量為12910.2立方米。
“鳳來大溪河特大橋7號拱座是大橋的關鍵節點之一,整個拱座包含底層基礎和背墻基礎兩部分,就像一把嵌入兩岸陡峭石壁的椅子,施工難度非常大。”中鐵八局武兩高速公路項目總工程師黃忠介紹,項目建設之初兩岸均為絕壁且布滿荊棘,經過作業人員一步步踏勘、施工,最終開鑿出了一條長約1.3千米的拱座施工便道,解決了拱座棄渣和混凝土澆筑的問題。
同時拱座內部預埋件數量多、重量大,精度偏差要求更是達1毫米以內,項目部積極收集資料,利用BIM技術提前模擬吊裝施工,定制鋼拉桿的高精度定位工裝保證施工質量,為拱肋首節段拼裝提供有力支持。針對拱座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項目部提前結合地形條件和相關成功經驗,多次試驗調配出穩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并一舉制定了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溫控措施,組織行業內專家進行論證保證拱座混凝土施工質量。
據悉,武兩高速是支撐武隆區鳳來新城規劃、帶動鳳來新城發展建設,響應《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雙核五帶”的區域空間發展布局,助推涪陵、武隆、南川加快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的重要高速公路。全線設計速度100公里/小時,采用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項目建成通車后,武隆到重慶中心城區的通行時間可縮短至1小時,屆時將進一步優化重慶市高速公路路網結構。(胡虹、徐鑫)
(責編:劉政寧、張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