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爺爺對我說,吃水不忘挖井人,曾經苦難才明白,沒有共產黨哪有新中國。”在新中國成立73周年之際,來自江北轄區內的部分黨員、團員和少先隊員共同唱響這首《在燦爛陽光下》,以歌曲為禮,祝福祖國繁榮昌盛。
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愛國是本分,也是職責,是心之所系、情之所歸。對新時代中國青年來說,熱愛祖國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這段話出自2019年4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
金秋十月,在喜迎黨的二十大即將勝利召開之際,我市38個區縣廣泛開展形式豐富的“慶國慶”系列主題活動,深耕愛國情懷,獻禮“我的祖國”。
“何其有幸生于華夏,生于盛世。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我們要學好黨史守初心,堅定信念擔使命。”這是開州區漢豐第七小學的少先隊大隊輔導員楊雪對黨說的心里話。
“您的光輝和溫暖讓我們生活幸福,為我們指明方向,親愛的中國共產黨,我愛您!”來自漢豐九校六年級四班的中隊長畢圓悅說道。
聲聲祝福悅人耳,句句表白暖人心。記者了解到,為引導廣大青少年堅定不移跟黨走,爭做偉大事業生力軍,團開州區委聯合區教委、區少工委等單位聯合開展“喜迎黨的二十大 對黨說句心里話”主題活動,目前已收集一百余封區內少先隊員信件,并將擴大活動對象到青年團員團干等群體中,形成一股“表白祖國表白黨”的社會風潮。
湯一介教授曾說:愛祖國,就應當愛祖國的文化。但愛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常常不被直接表達,人們往往用行動去表達愛。
近年來,“中國風”正強勢席卷全球,國潮的崛起既加深了國人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也提升了大家的文化自信。為引導廣大青年弘揚傳統文化、筑高文化自信,加深愛國之情,團南岸區委聯合協信星光時代舉辦“星光華服節”“國潮街舞賽”等系列國風主題活動,喜迎“十一”國慶節。
活動現場,青年們身著華服行走在現代建筑群中。“國風+現代科技”產生了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讓人感覺仿佛是古人穿越到現代建筑群,無聲地張揚著那份對傳統服飾、傳統文化的熱愛。
“很感謝這次活動讓我認識了非常多有著同樣愛好的朋友們,我很喜歡傳統服飾。我們的傳統文化在我看來就是獻給世界的禮物,祝福祖國母親生日快樂!”參與活動的青年如此說。
此外,南岸區還號召青年家庭共同完成了愛國主題的百米畫卷。江流奔騰不息、五星紅旗迎風飄揚、蛋糕燭光搖曳……生動有趣的畫面躍然紙上,飽含對祖國的熱愛和祝愿。
據悉,各區縣還通過開展“我和國旗合個影”、愛國主義教育、科技知識普及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以“線上+線下”的方式,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周年,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送上美好祝愿。
據江北共青團 南岸正青春 開州青年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近段時間以來,各區縣牢牢立足為黨培育鄉村振興青年人才的根本邏輯,充分引導廣大青年發揮推進鄉村振興的生力軍作用,為推動“三農”工作開創新局面進行了一系列生動實踐。
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長期以來,鄉村青年、優秀人才持續外流,人才總量不足、結構失衡、素質偏低、老齡化嚴重等問題一直存在,鄉村人才總體發展水平與鄉村振興的要求之間依然存在差距。
為提升基層團干部引導青年助力鄉村振興的責任意識,強化團組織引領青年“知農”“愛農”“興農”成效,開州區開展基層團干部鄉村振興專題培訓,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邀請不同領域的5000余名團干部參與。高橋鎮團委副書記鄭紅紅表示,這次培訓讓她對團組織的工作有了更深的認識,高橋鎮將嚴把發展入口關、嚴審團員發展流程、全力做好指導服務,積極組織團員青年投身志愿服務活動,引導廣大團員青年加入助力鄉村振興的行列。
鄉村要振興,科技是手段。眼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已成為社會共識,建設創新型國家已成為發展關鍵,科學技術已被廣泛應用在經濟建設中,但農業農村科技的應用還存在薄弱環節。
青年是科技創新的排頭兵。為引領廣大青年在鄉村振興實踐中了解科技、善用科技、創新科技,萬州區本期“青創橋·青年創新創業活動”以農業科技創新沙龍的形式展開。會上,山地果園軌道運輸機、水肥一體化系統等創新農業科技被完整介紹。“跟大家交流觀點讓我對一些科技應用有了新的思考,讓我更有信心助力萬州農業高質量發展。”一名參會青年說道。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支撐。發展才是硬道理,要實現鄉村振興,必須致力于鄉村經濟發展,以產業的興旺帶動人才的回流。
為深入推進建設全國青年發展型城市試點工作,引領廣大團員青年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帶動農村“互聯網+”產業發展,江北區聯合四川省巴中市、浙江省金華市開展農村青年電商培訓會,線上線下近1000余名青年參加。通過“實地走訪+授課講解”的模式生動介紹了電商直播的好經驗、好做法,切實有效地加深了學員們對電商領域的認識。
據江北共青團 開州青年 青春萬州
近日,團重慶市委統戰聯絡部聯合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市青年美術家協會(籌)實地調研九龍美術半島。團市委統戰聯絡部副部長王棟,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阮斌,市青年美術家協會籌備組骨干李勇、馮國飛,團九龍坡區委書記王博、副書記張坤參加調研。
王棟一行走訪考察了長江燈塔藝術中心、102藝術基地、重慶電廠以及九龍半島規劃展覽館。
座談會上,市青年美術家協會(籌)和市青年書法家協會相關負責人分別介紹了協會情況。
九龍半島開發建設公司監事會主席胡宗倫強調,將認真做好市青美協(籌)、市青書協落戶九龍半島的服務工作,希望市青美協(籌)、市青書協能凝聚更多青年藝術家力量,助力九龍美術半島的美景、美育、美業建設。
王棟就如何通過深入服務和聯系新興青年群體助力九龍美術半島建設,并進一步加強協會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他指出,九龍美術半島具有“全球獨特”“中國唯一”的資源稟賦,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市青年美術家協會(籌)走進九龍半島,將有力促進市青美協(籌)、市青書協的發展,也將更好凝聚青年藝術家,助力九龍美術半島發展。
據青春九龍坡
“藝術促復原·妙畫獻國慶”
2022年10月1日,逸航青少年工作發展中心渝康家園項目組邀請兩江新區精神障礙患者及家屬開展“藝術促復原·妙畫獻國慶”主題活動,共同慶祝祖國第73個生日。
首先,逸航中心理事長羅玉華帶領大家齊唱國歌,祝福祖國。隨后,在手工畫制作環節,大家利用相框、輕黏土、花草樹枝等材料繪制“我心中的祖國”。壓實的黏土就是土地的模樣,埋入桂花的“土地”暗香芬芳,有序擺放的松枝勾勒出山川海洋……在志愿者的幫助下,大家都成功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最后,大家各自解讀了作品,抒發了對祖國的美好祝愿。
對于精神障礙患者來說,每件作品都是跳動的音符,是個體尊嚴與價值的體現。“精神障礙患者有著不同于常人的視角與思維,他們具有獨特的藝術審美,值得大家重視。”市殘聯就業中心主任楊紅波說。
通訊員 武逸晗
10月3日以來,嚴峻復雜的疫情防控形勢驟然牽動著秀山全縣人民的心。團秀山縣委、縣西部計劃項目辦動員70余名西部計劃志愿者積極投身疫情防控一線,用實際行動筑起疫情防控的“青春長城”。
“請大家提前打開健康碼!有序排隊,不要擁擠!”負責火車站離秀人員信息查驗工作的吳明已經連軸轉了好幾天,有時遇上下雨也顧不上打傘,穿上雨衣就開始工作。“我第一時間就響應號召過來了,雖然有點累,但關鍵時期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力,只要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勝利終將到來!”吳明笑著說。
“為了及時入戶采集核酸,我們都是24小時待命,有時真的太累了就坐地上休息會兒。錄入信息、核酸采集、樣本轉運等每個環節都馬虎不得,我必須要保持頭腦清醒,這次能跟大家共進退是我人生很重要的經歷。”黃祖賢說道。
根據疫情防控需要,南岸區也于近日組織西部計劃志愿者有序開展核酸采樣檢測工作。
天已經黑了,身著防護服于彈子石街道惠工村社區2號信息臺執勤的施程仍在進行群眾的測溫、查碼工作,有時遇到有困難的老人,他還會手把手地指導他們如何進行核酸檢測。“長時間排隊有時會引起大家的不滿,碰上急躁一點的群眾,他很難有耐心聽你說什么,但是我覺得這些都不是問題,只要我足夠耐心就可以。”
“只要一線需要我,我都在!”熊瑜秦堅定地向社區點位長說出了這句話,她還說大家都有底氣、有信心能打贏這場“攻堅戰”,最終走向勝利。
10月9日下午5時35分,蓉渝高速G5013卡口的車流量、人流量進入晚高峰時期,卡口查驗組的志愿者也逐漸進入忙碌狀態。沙坪壩區的西部計劃志愿者錢桂平正在查驗“雙碼”,并引導市民有序通過卡口。從9月27日開始,她便三班倒地駐守在這里。
凌晨2點,楊樣一邊打著電話,一邊記錄著電話內容,她的任務是對外來返渝人員的情況進行梳理并及時上報。自9月19日被抽調為“紅巖防疫志愿者”起,這已是她第21個通宵夜班。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的青年身影出現在抗疫一線。無論白天還是黑夜,無論下雨或是天晴,為了守好疫情防控關,各地青年們都踴躍貢獻力量。
據秀山共青團 南岸正青春 青春沙坪壩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打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社會生態,近日,大足區組織部分在足全職工作博士以實地調研、座談交流的形式參加“博匯大足·共話發展”國慶茶話會,匯智聚力促發展。
首先,調研組實地走訪了大足石刻游客服務中心、大足區孝廉文化實踐教學基地、盛泰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慶紅巖重汽博物館和城市綜合展示館,進一步了解大足的深厚文化底蘊和良好發展態勢。
在隨后的座談會上,大家總結了走訪調研的初步結論,并圍繞城市建設、產業發展、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建設、優化人才服務等方面各抒己見、交流觀點、積極討論。
區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曾紀紅向大家介紹了大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才工作情況。她指出,當前大足正立于崛起跨越的新潮頭,正迎來大有可為的新階段,是各類人才施展抱負、大有作為的熱土。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將全力支持人才創新、創業、創造的各項工作,營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希望大家發揮所長,在大足全力書寫人生的又一篇“博士論文”。
據大足人才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