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重慶青年報
國內已監測到XBB毒株 會二次感染嗎?專家: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再次感染風險較小近期,XBB毒株引發關注。我國現階段流行的毒株以BA 5 2和BF 7
專家: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再次感染風險較小
近期,XBB毒株引發關注。我國現階段流行的毒株以BA.5.2和BF.7為主,但一些國家出現了BQ.1和XBB等毒株,并且已經在我國本土病例中被檢出。這些毒株的致病力如何?是否會引發新一輪流行?
XBB毒株是什么?
國家傳染病研究中心、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表示,XBB是奧密克戎的一個亞變體,于2022年8月首先在印度被發現,9月由科學家首次命名,被認為是2021年早些時候出現的兩種不同的奧密克戎亞變異體BA.2.10.1和BA.2.75的“重組”。XBB已經進一步演變成為XBB.1和XBB.1.5,其中后者是目前在歐美部分國家迅速上升的變異株,并且在一些國家已經占據主導地位,但看起來其造成的癥狀并不比其他變種特別嚴重。
據報道,國內外專家預計,XBB.1.5將會在短時間內成為全世界的主要毒株,需要密切關注。其中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XBB.1.5的人ACE2結合親和力幾乎與BA.2.75相當,可能使XBB.1.5未來像BA.2.75一樣獲得更多突變,不過XBB.1.5目前免疫壓力不大,還不會很快進化。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長許文波表示,BQ.1和XBB的致病力與奧密克戎其他系列變異株沒有明顯區別,重癥率和死亡率在流行BQ.1和XBB的國家也沒有增加。近三個月以來,我國已經監測到BF.7、BQ.1、XBB傳入,但BQ.1和XBB在我國尚未形成優勢傳播,優勢傳播還是以BA.5.2和BF.7為主。
目前有發現XBB毒株本土傳播嗎?
近日,全球共享所有流感數據倡議(GISAID)數據庫新增369條中國本土新冠病毒測序結果,這些樣本來自上海新冠患者,隨機采集于去年11月23日至12月22日,經基因測序確認30個已知奧密克戎亞型毒株,尚未發現新的變異株。除了“南方株”BA.5.2和“北方株”BF.7相會于上海,在歐美流行的BQ.1家族和XBB家族超過1/3。這些病例絕大多數為境外輸入病例,處于閉環單獨管理中,因此并未造成BQ.1家族和XBB家族的本土大規模傳播。
1月3日中午12時40分,浙江杭州衛健委發文稱:杭州市疾控中心按照國家、省及市監測方案對部分入境人員、哨點醫院就診患者、住院病例標本等開展新冠病毒全基因組測序工作,實時掌握病毒株變異趨勢,分析變異對病毒特性、免疫逃逸能力等的影響。
根據病毒株監測情況,近一周杭州市本土病例中檢測到的新冠病毒株均為奧密克戎變異株BA.5.2及BF.7,其中BA.5.2占54.17%,BF.7占45.83%。同時,在閉環管理的入境人員中也檢測出了XBB、BQ.1、BQ.1.19等奧密克戎進化分支病毒株。
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成員袁政安表示,目前上海所發現的奧密克戎BQ.1和XBB毒株,僅在極少數入境隔離人員中檢出,尚未在社會面上造成本土傳播。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副主任凌云表示,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作為上海收治入境確診病例的定點醫院,按要求對于輸入性病例實行嚴格閉環管理,符合出院標準后予以解除隔離,目前未發現有境外輸入毒株的本土傳播。
“陽康”后,還會二次感染XBB毒株嗎?
北京佑安醫院呼吸與感染疾病科主任醫師李侗曾表示,目前XBB毒株的免疫逃逸能力有所增強,和我國流行的BA.5有所差異,感染BA.5后經過一段時間,保護力水平下降,遇到免疫逃逸能力強的毒株,再感染的風險會增加。
但是,再次感染主要會發生在一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在短時間內再次感染風險比較小,而且感染后的癥狀通常比第一次輕微。
XBB毒株是否會導致腹瀉?
針對網傳XBB毒株會引發嘔吐和腹瀉的癥狀,李侗曾表示,一些新冠病毒感染者確實有嘔吐和腹瀉的癥狀,通常1—3天可以自行緩解,沒有發現XBB毒株更容易侵犯心腦血管系統和消化系統。治療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的藥物可以適當準備,沒必要大量囤積。
傳言新毒株XBB會攻擊人的腦部?
王新宇表示,新冠感染的罕見并發癥中,腦炎也是其中之一,但是發生的概率很低,大家不必過于緊張。
至于“腦霧病”只是大家對于感染新冠后自覺容易忘事或者工作效率低下的“戲稱”,并非一個特定的醫學上的診斷。
安徽中醫藥大學神經病學研究所附屬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王共強說:“早在新冠出現之前,‘腦霧’已被用來描述慢性疲勞綜合征等狀況時出現的注意力下降和執行力障礙。主要包括思維和反應遲緩、模糊、混亂,精神感到疲勞,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無法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等一種或多種表現。”
“目前,尚無研究能夠明確新冠和‘腦霧’之間的因果性。但是我們可以推測出,感染新冠帶來的身心疲乏虛弱,也會讓我們在一定程度上出現‘腦霧’的癥狀。”王共強說。
如何緩解新冠后出現的“腦霧”癥狀?
王共強提示,首先,可以合理攝入一些膳食補充劑,例如α-GPC(甘磷酸膽堿)。其次,良好的睡眠、合理的飲食和科學的鍛煉可以改善記憶力,及其他“腦霧”癥狀。“此外,感染前接種疫苗、增肌減脂,感染后及時抗病毒治療,以及足量飲水、增加蛋白攝入、充分睡眠和休息,都有必要,也非常重要。”
即使在新冠康復后學習和工作效率變低,也不要過度擔心。“只要好好調整,大部分‘腦霧’會逐步緩解。”王共強說。
蒙脫石散、諾氟沙星沖上熱搜,有必要大量儲備嗎?
過量服用蒙脫石散可能會導致便秘
重慶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郭紅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蒙脫石散主要功能是治療腹瀉的癥狀,并不是治療新冠病毒的藥物。“蒙脫石散嚴格意義上說不是止瀉藥,而是一種‘吸附劑’。”郭紅說,蒙脫石散的主要成分是硅鋁酸鹽,原理是通過在腸道表面吸附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減少致病作用從而改善腹瀉。“無論是細菌,還是病毒引起的腹瀉,蒙脫石散都可以起到收斂的作用,但如果過量服用也可能會導致便秘。”
郭紅說,無論是原始毒株,還是奧密克戎,都可能引起腹瀉、胃口變差等胃腸道癥狀。有文獻顯示,在新冠病毒感染者中,胃腸道癥狀的發生率為15%—50%,甚至可能比呼吸道癥狀更早出現。
郭紅建議市民可以適當準備一些消化道藥物,但沒必要大量儲備。另外,蒙脫石散臨床常與微生態制劑聯合使用,可先服用蒙脫石散將細菌、病毒進行吸附,至少間隔2小時后,再服用微生態制劑,恢復腸道正常菌群。
未滿18歲的未成年人禁止服用諾氟沙星
郭紅稱,諾氟沙星是抗菌藥物,也不能用于抗病毒治療。諾氟沙星是抗菌素的一種,人們服用后可阻礙人體消化道內致病菌DNA旋轉酶的作用,阻礙細菌DNA的復制,從而對細菌產生抑制作用。常用于細菌引起的腹瀉,如痢疾桿菌導致的腸炎,對病毒引起的腹瀉是無效的。“但感染新冠病毒后,如果同時合并有細菌感染,也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郭紅說,需要注意的是,諾氟沙星可阻礙骨骼的成長與發育,所以未滿18歲的未成年人禁止服用。
不是所有的電解質飲料都可治療腹瀉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胃外科副主任醫師陳永說,由于腹瀉的時候,機體會丟失大量的電解質,如鉀離子、鈉離子等。口服電解質飲料,的確有利于補充丟失的電解質,減緩病情。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電解質飲料,都可以用來治療腹瀉。有些商家為了改善口感,會在電解質飲料里添加過量的葡萄糖、添加劑,導致液體的滲透壓過高,腹瀉的情況下飲用高滲飲料甚至會加重腸道黏膜的滲出,進而加重病情。
因此,如果出現以上癥狀,應及時就醫,科學、合理地用藥。
我們需要做哪些準備?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盧洪洲表示,疫苗接種仍是重要手段,對于預防重癥和死亡仍有不錯的保護作用。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文表示,和預防其他奧密克戎亞型病毒感染一樣,還是要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堅持規律作息,保持居室整潔,經常開窗通風,科學鍛煉身體,保障健康飲食,提高機體免疫力。做好自我健康監測,適量儲備家庭常用藥。重點保護高齡老年人和有嚴重基礎性疾病等重癥高風險人群,前往人群聚集場所時應規范佩戴口罩。
公眾既不要恐慌,也不要輕視,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不要相信未經證實的網絡傳言。健康人群3—6個月內再感染幾率很低。
據央視新聞、人民日報、《重慶日報》、中國新聞網、央視網、澎湃新聞、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重慶晨報》等
——國家衛健委組織權威專家解答防疫熱點問題
近期,一些用于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抗病毒藥物被冠以“特效藥”之名,引發不少網民的關注和搶購。這些抗病毒藥物是否有必要囤?又該如何科學合理使用?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童朝暉和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王貴強作出回應。
“首先要明確,目前沒有針對新冠病毒的特效藥。一些抗病毒藥物能夠抑制、干擾新冠病毒復制,但是這些藥物需要在感染早期使用,并且要在醫生指導下規范使用。”童朝暉說。
童朝暉介紹,抗病毒藥物在發病5天內特別是48小時內使用效果更好。在病毒剛進入人體還沒有大量復制時,抗病毒藥物能夠減輕病毒的載量,減少病毒對人體免疫系統的攻擊,再通過自身的抵抗力減少病情向重癥、危重癥發展。如果發病時間過長,病情已經進展到重癥、危重癥,抗病毒藥物是無效的。
“同時,這些抗病毒藥物是有條件推薦特定人群使用的,對于輕型、普通型有向重型、危重型發展的高危人群,如高齡有基礎疾病的人群,可以有效降低重癥率,但在青壯年等沒有高危因素的人群身上使用是沒有用的。”童朝暉說。
專家提醒,抗病毒藥物使用時存在很多注意事項,可能出現不良反應,還可能出現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規范使用,不建議公眾囤藥并自行在家使用。
“比如有些病人肝腎功能嚴重損害,就可能需要調整抗病毒藥物的用藥劑量甚至不能使用這些藥物;如果正在用一些他汀類藥物,就不能同時使用奈瑪特韋這類藥物。病人如果在家盲目用藥,存在安全風險。”王貴強說。
王貴強說,新冠病毒感染強調綜合治療、早期干預。對重癥高風險的人群,尤其是臥床的有基礎病的高齡老人,建議進行早期的密切監測和隨訪。“出現呼吸困難、喘憋或血氧飽和度低等癥狀時,要及時到醫院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看病。早期治療包括抗病毒藥物和氧療兩個手段,現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已在社區層面開展氧療服務。”
童朝暉還提醒,醫務人員和專業人員一定要加強抗病毒新藥的用藥培訓,充分了解其作用機制、適應癥、不良反應以及和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等,降低藥物臨床使用風險。
近日,第九版診療方案里推薦的另一種治療藥物——靜脈用丙種球蛋白,也引發不少網友求購。對此,王貴強介紹,靜脈用丙種球蛋白能夠減少炎癥反應,但只建議在治療重癥病人時使用,“基本都是進入ICU的病人才需要使用,而且要在出現炎癥因子風暴等特定情況下使用才有效果。不適合在家里使用,也沒有預防新冠感染的作用,不建議在家里儲備。”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