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下午,魁星樓重慶京劇院藝馨舞臺,重慶京劇院副院長、“梅花獎”得主周利正一邊示范身段,一邊即興清唱。她朱唇輕啟,雖然只是幾句清唱,但頓挫有致的唱腔,配合干凈利落的身段,在簡易尋常的表現中傳遞出一種剛柔相濟之美,給臺下的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觀眾席上,是一群對傳統戲曲感興趣的孩子和家長。在新學期伊始的第一個周六相聚重慶京劇院,他們跟隨戲曲名家的引導,津津有味地體驗了一堂別開生面的“國粹之美”開學第一課。
什么是“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有什么講究?京劇有哪三大美學特性?京劇的聲韻美、神韻美又指的什么?課堂上,周利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為孩子們講解了戲曲基礎知識,示范了戲曲的唱腔、念白、身段,展示了京劇藝術之美。隨后,孩子們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初步學習了京劇表演。根據孩子們舞臺的表現,周利還從形象、嗓音、表演等多方面進行了京劇特長測評。
“傳承國粹京劇要從娃娃抓起。舉辦開學第一課的目的,在于傳承優秀民族文化,普及傳播國粹藝術。當然如果還能從中發現一些優秀的京劇苗子,那就更好了。”周利笑著告訴記者,她10歲那年與京劇結緣其實也純屬偶然,“那年重慶藝術學校招生,我在父親建議下進了京劇班。那時我對京劇毫無概念,只覺得京劇的頭飾太漂亮了,我就是帶著對京劇看上去很美這粗淺的認識走上了戲曲之路。”
如今,周利希望和同事們一起努力,讓更多孩子從對美的體驗出發走近京劇、愛上京劇,“重慶京劇院作為國有文藝院團,在推動重慶京劇藝術發展、打造精品劇目的同時,有責任致力于京劇傳統文化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和推廣,為此我們持續推出了品牌公益活動‘國粹之美’戲曲開學第一課,形成了以名家名角擔任教學總監、優秀中青年演員擔綱執教的教師團隊,引導廣大學生感受戲曲之美。”
功夫不負有心人。近年來,重慶京劇院“小梅花”培育的確碩果累累:在中國戲劇家協會日前公示的《第27屆“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活動審核結果》中,重慶京劇院8歲小學員李子睿獲“小梅花”稱號;在重慶市第六屆中小學戲曲小梅花展演中,學員楊瑾睿、秦夕然、李子睿獲小學組一等獎,何佳霖獲中學組三等獎;在第十三屆國戲杯學生戲曲大賽全國總決賽中,楊謹睿獲金獎……
“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繁榮發展戲曲事業關鍵在人。一代代戲曲人薪火相傳,才有了今天戲曲藝術百花齊放的美景。我們的肩上擔負著極為重要的傳承責任。”周利說,舉辦開學第一課等戲曲公益活動,就是要在孩子們心中播下戲曲的種子,努力讓廣大青少年真正從戲曲的內涵中領略中華傳統精粹、提升文化精神素養,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普及中延續與發展,綻放璀璨光彩。
據重慶日報客戶端、中國戲劇家協會官網
8月31日上午,第十四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展區申辦工作會在北京舉行,文旅部、中國文聯相關司局領導及中國美協主席團成員,各申辦省市代表出席會議,經全國美展申辦組委會投票評議,決定由重慶市承辦“第十四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藝術設計展區”。
全國美術作品展每五年舉辦一次,是國家級權威性、綜合性大展。“中國美術獎”是中國美術界的國家級最高獎,其創作獎將在全國美展中評選產生。第十四屆全國美展將于2024年舉辦,適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五周年,全國美術家將滿懷激情創作出更多立得住、傳得開、留得下的藝術精品奉獻給人民,奉獻給我們這個偉大的新時代。
第十四屆全國美展劃分為十三個展區,分別是中國畫展區,油畫展區,版畫展區,雕塑展區,水彩·粉畫展區,壁畫展區,漆畫展區,藝術設計展區,綜合畫種展區,工藝美術與陶瓷藝術展區,綜合材料繪畫展區,實驗藝術、數字藝術與動畫展區,港澳臺、海外華人作品展區。展覽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擬于2024年6月至8月分門類在各展區進行展覽,第二階段擬于2024年10月至11月在北京舉辦獲獎及獲獎提名作品展。
重慶作為西部內陸開放高地,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和藝術創作活力,是美術創作和藝術設計的一方重鎮,在全國藝術設計和藝術教育版圖上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
新中國成立后,以西南美專為主體的重慶工藝美術,先后承擔了人民大會堂的部分美術設計創作任務和多項國慶獻禮工程,活躍在中國工藝美術設計領域的最前沿。
伴隨改革開放的春潮,一大批以裝潢、品牌設計等為主的設計藝術創作力量浸潤到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當中,開創了一個服務于人民大眾的藝術設計時代。重慶直轄后,新的藝術設計門類不斷產生,設計創作領域得到縱深拓展。進入新世紀,重慶采用“工業設計+工程設計+時尚設計”的發展模式,促進設計與城市更新、文化藝術、美好生活等深度融合。新時代以來,重慶著力打造世界設計之都。在這樣的背景下,第十四屆全國美展藝術設計展區的成功申辦意義重大,不僅承載了重慶城市文明建設的強烈需求和廣大市民審美的熱切期待,也賦予了重慶藝術設計繁榮發展的責任與榮光。
重慶市將在承辦第十三屆全國美展油畫、雕塑展區的經驗基礎上,發揮優勢,精心準備,積極投入,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承辦好此次展覽。期待廣大美術家及藝術設計工作者以更加奮進的姿態走進社會,貼近現實,用手中的畫筆描繪美麗中國,用藝術設計的形式表現鄉村振興、西部陸海新通道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時代主題,努力創作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極高的藝術設計精品力作,力爭在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取得好成績,開創重慶藝術設計新的篇章。
據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燕舞高歌,麗人佳影,殿堂之上,絲竹齊鳴,盛世大唐一片安寧……舞臺上音樂悠然,舞姿曼妙,這是“重慶造”爆款舞劇《杜甫》帶給觀眾的美好。8月28日,記者從重慶歌舞團獲悉,《杜甫》2.0版本2023年下半年全國巡演即將開啟,將到西安、成都、南京等8座城市與觀眾見面。
作為國內首部“詩圣”題材舞劇,《杜甫》是重慶歌舞團歷時兩年精心打造的巨制。該劇由舞壇雙子星韓真、周莉亞聯合執導,意象化地呈現和講述了詩圣杜甫顛沛流離的一生,濃縮了杜甫從宦游、為官到棄官的全過程,展現了杜甫為理想苦苦追尋、為百姓大聲疾呼、為人格絕不屈尊的一生。
不到兩小時的舞臺演出,以大寫意的手法融入四個篇章,包括“序:壯游羈旅,躊躇滿志濟天下”“上篇:長安十載,求官謀事為蒼生”“下篇:棄官歸隱,筆底波瀾驚風雨”“尾聲:登高望遠,歷盡滄桑唱大風”,準確而深刻地勾勒了杜甫的生命圖景,呼喚當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其中的舞段《麗人行》尤其令觀眾回味。“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麗人行”,舞者們麗影隱隱,隨風而起,應聲而動,或舒展,或聚集,或一躍,或轉身,美不勝收,諸般變化讓人應接不暇。值得一提的是,《麗人行》全網播放已破了20億,創下了舞蹈領域網絡傳播奇跡。
“隨著今年文旅市場全面復蘇,《杜甫》上半年也進行了首輪全國巡演,去了8省9城,共演出16場,受到了萬千觀眾的熱情支持。下半年的巡演將在包括重慶的8個城市亮相,觀眾將欣賞到《杜甫》更為精彩的2.0版本。”重慶歌舞團相關負責人說,2.0版本在保持原有大結構框架下,對人物情感細節做了更多揣摩,包括戲劇連貫性、人物塑造細節等。同時,為了更好地輔助觀眾欣賞舞劇,適時加入了詩詞呈現,強化詩作與表演的呼應感。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舞段升級,“‘妃’在完成《麗人行》舞段及框架塑造后,會在下半場安史之亂里融入她的新舞段,以兵荒馬亂之中的奔波,更為淋漓地展示當時女性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大背景下身不由己的坎坷命運。”該負責人說,《麗人行》《兵車行》《三吏三別》《春夜喜雨》等代表性舞段和杜甫詩作的結合也將更緊密,讓觀眾能更加具象化地感受到杜甫這一生。
據重慶日報客戶端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