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電子版 > 2023.11.02期 >
07-賞絲路水墨 絲路畫語·于文江中國畫展舉行

07-賞絲路水墨 絲路畫語·于文江中國畫展舉行

賞絲路水墨

絲路畫語·于文江中國畫展舉行


10月28日下午,第二屆重慶都市藝術節重磅展覽——“全國名家系列展——絲路畫語·于文江中國畫展”在重慶美術館開幕,展出著名畫家于文江創作的人物、山水、花鳥等多類型的精品力作,為觀眾精彩呈現了“絲路景好、畫語情深”。

本次展覽由中國國家畫院、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主辦,重慶美術館(重慶畫院)承辦。

走進展廳,展覽作品以“一帶一路”沿線人文風情題材為主,涵蓋人物、山水、花鳥等多種類型,可以讓觀眾直觀地了解到亞、歐、非三大文明的獨特魅力,同時感知到中國畫以筆墨語言刻畫的東西方共有的審美情趣。

如,從刻畫大涼山織布女的《大涼山之織布的阿咪子》,到展現藍天白云下遷徙的《哈薩克遷徙——春的牧場》,再到埃及女職員寫生畫像《埃及女職員小雨》……民族和異域風情之感,撲面而來。

“10多年來,基于‘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國國家畫院‘一帶一路’國際美術工程的推動,我先后到絲路沿線多地采風寫生,創作了數百幅作品。”在開幕式上,于文江說,本次展覽作品就是他被絲路沿線的人文風情深深吸引并感染后的創作,這些作品均源自現實生活,但又不是對客觀現實的機械復制和摹仿,而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一種創造,期以讓觀眾直觀了解到“一帶一路”國家的文化獨特魅力,以及讓世界上更多人了解中國、了解中國藝術。

據了解,于文江現任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專業二級),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他的作品連續參加第六屆至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其中獲第六屆、第八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優秀獎,獲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銅獎。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在視頻祝賀中表示,于文江是當代中國畫壇卓有成就的藝術大家。他堅持深入生活、感受時代,以真摯的情感投身寫生與創作,以大量精湛的作品表現豐富的現實生活,刻畫人民群眾的精神風貌,在主題性中國畫創作上是一位難能可貴的高產畫家。尤其在絲綢之路專題寫生創作中,于文江勤耕不輟,畫出了文化的底蘊,畫出了人物的神采,畫出了異域風情的別致意境,作品洋溢出濃郁的絲路文化色澤。

“在他的筆下,每個人物形象都是有溫度的、生動的。”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徐里也在祝賀視頻中表示,在藝術語言表達方面,于文江把造型藝術與中國傳統水墨相結合,體現了新時代中國人物畫的創作水平和表現手法。從學術研究角度,大家還可以通過此次展覽感受于文江在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加強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用具象寫實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的探索和貢獻。

重慶畫院名譽院長、重慶市中國畫學會會長周順愷表示,此次展覽到重慶展出,不僅給重慶美術界、重慶中國畫界的同仁帶來一次難得的學習、借鑒、交流、研究的極好機會,也給廣大市民帶來了極具審美價值的、賞心悅目的高品質藝術享受。于文江用畫筆、用作品、用自己的心力,給觀眾講好了“一帶一路”的故事,講好了中國故事,彰顯了時代的進步和審美。

本次展覽的展期將持續到11月26日。

據重慶日報客戶端

 

畫展、小提琴、兒童劇……

這周文藝看什么

這一周文藝清單已新鮮出爐,邀請你走進劇院、展廳感受藝術的魅力。快來看看10月30日—11月5日都有哪些文藝活動。

大衛·葛瑞特三重奏《ICONIC經典回眸》世界巡演·重慶站

時間:11月4日 19:30

地點:重慶施光南大劇院

簡介:本次音樂會曲目精選自大衛·葛瑞特最新專輯《ICONIC》。在小提琴家的黃金時代,弗朗切斯卡蒂、格魯米歐、海菲茨、克萊斯勒和梅紐因等葛瑞特仰慕的大師們時常演奏流行的安可曲和小品,那些美妙的音符深深種在了葛瑞特心中。此次,他便要回歸本心,將這些令人難忘的旋律一一呈現。



兒童肢體劇《老虎拔牙》

時間:11月4日、5日 15:00

地點:拾樓戲劇空間·親子劇場

簡介:《老虎拔牙》是重慶市話劇院第一部兒童肢體劇,演員在舞臺上利用肢體表演,以肢體表演證實規定情境的存在,在老虎、小飛鼠、小山雞、黃鼠狼、牛醫生、小野豬等角色之間穿插變化,結合現場音樂演奏及少量旁白,讓小觀眾們在幽默風趣的肢體表演中,收獲觀劇的快樂。 


英文原版音樂劇《劇院魅影續作:真愛永恒》

時間:11月5日 14:00/19:30

地點:重慶大劇院

簡介:暌違4年,音樂劇之父安德魯·勞埃德·韋伯“最愛的作品”——英文原版音樂劇《劇院魅影續作:真愛永恒》來到重慶,2023復排版全球巡演,重慶站是在中國西南唯一一站。這部全新復排版的高質量音樂劇,將讓觀眾仿佛坐上驚險的過山車,經歷一次充滿預謀、癡狂和浪漫的旅程。

 

“智慧之源:達·芬奇、拉斐爾、但丁與意大利設計制造”展覽

時間:10月25日—11月23日

地點: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

簡介:展覽集中展示了20世紀上半葉設計師們向文藝復興時期大師經典作品學習與創造的階段性成果,共展出近300件作品及文獻,旨在用藝術的力量為城市發展賦能,助力重慶打造“設計之都”,為重慶制造業以及工業設計提供一種參照。

“世界之眼 發現之美”國際圖像作品展

時間:10月26日—11月24日

地點:重慶當代美術館

簡介:“世界之眼 發現之美”攝影作品展征集活動共征集到一萬三千多張作品,展覽精選了其中的300余件作品進行展出。這些作品有的聚焦于城市的繁華,有的聚焦于市井的煙火,有的聚焦于鄉村的恬靜,均展現了拍攝者觀察世界的獨特視角。

全國名家系列展——絲路畫語·于文江中國畫展

時間:10月28日—11月26日

地點:重慶美術館

簡介:絲路畫語·于文江中國畫展是于文江基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國國家畫院“一帶一路”國際美術工程推動,以其在中國多地寫生和歐洲、非洲之旅中偶遇的各種自然、人文和生活場景為背景進行寫生創作的作品展,展示亞、歐、非三大文明之間的緊密關系和互融互通。

據華龍網

 

5個月完成,生成式AI出版學術圖書了

知名科學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近日發布信息稱,繼2019年出版世界上第一本由機器生成的科研圖書之后,集團和作者近期又通過生成式AI共同創造出一本全新的學術書籍——德文圖書《GPT在財務、合規和審計中的應用》。該書從啟動到完成出版,花費不到5個月的時間,大約是正常出版時間的一半。

作為一項創新實驗,生成式AI出版學術圖書團隊希望了解生成式AI工具是否有助于作者節省撰寫手稿的時間,并更快地提供自己的知識,同時保持高品質。該實驗還表明,對于那些由于各種原因無法寫書,以及在沒有幫助的情況下無法寫書的人們而言,技術可以幫他們減少障礙。不過,擁有專業知識的作者和高質量的編輯工作,很顯然在確保高質量的內容方面繼續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該團隊介紹,本次生成式AI出版學術圖書整個過程包括:團隊在6塊屏幕上同時工作,定義命令,然后由GPT逐章執行,以創建第一版手稿;在過程的每個階段,作者都會審閱大型語言模型(LLM)生成的內容,然后要求機器修改文本;圖書作者和施普林格·自然的編輯團隊對文本做進一步的檢查、修正和補充;團隊鏈接相關數據來源,以確保出處正確。

在這次創新實驗之后,更多研究人員有望在AI幫助下撰寫文章。近期,施普林格·自然新推出一款由其內部研發的人工智能驅動寫作助手Curie,以支持研究人員的科技論文寫作,尤其是那些母語非英語的研究人員。

施普林格·自然稱,全球研究表明,母語非英語的科學家撰寫一篇論文,要多花費51%的時間,這會帶來科研上的不平等,限制知識的進步,并影響來自全球各地高質量研究成果的提交。作為應對之策,最新推出的科技論文寫作助手Curie基于學術文獻進行專門訓練,涵蓋超過447個研究領域、2000多個特定領域的課題,該訓練還基于已發表論文中進行的100多萬次編輯,其中包括領先的《自然》系列期刊上的論文。

據北京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