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發師緩緩剪下一撮撮細發,同學自拍留念自己長發的模樣,穿著紅色馬甲的身影穿梭其間……這不是一次普通的理發,這是重慶大學點點星辰公益團隊日前開展的“青絲連心”捐發活動。
他們皆懷著滿滿的善意而來,將留了許久的頭發剪下,用于制作成假發,送到因化療而脫發的癌癥患者手中。
青絲連心 與愛同行
張喬嘉是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2013級本科生,這一次,她以畢業生的身份重回校園,參與這項特別的志愿服務。
兩年前,張喬嘉關注到這個為癌癥患者捐發的活動,便開始留長發,只為有一天能獻出這意義重大的發絲。在重慶大學,像張喬嘉這樣的志愿者還有很多。團隊早期開展服務的對象主要是癌癥患者,志愿者們將特意留長的頭發剪下后,交予假發工廠制作成假發,并將假發送給醫院的癌癥患者,以此將青絲的使命延續,來傳達善意。
除了捐出青絲,過去的一年里,團隊與各特殊教育機構和志愿服務平臺聯絡對接,將服務對象擴展至腦癱兒童、燒傷兒童以及其他特殊兒童。為這群尤其需要關愛的孩子呈現了一節節獨特的課堂,提供了一次次暖心的陪伴。
點點星辰 匯聚微光
自2021年成立至今,團隊和數千名志愿者陪伴了數百名弱勢兒童。除了提供課程和陪伴,還開設了線下科普,消除孩子們與成人、與社會溝通的隔閡,讓他們的聲音被世界聽到。
在志愿服務中,孩子的純粹一次次深深打動了志愿者。
“他們會牽著你的手說喜歡你,在離別時給你一個大大的擁抱,緊緊地依靠在你的身上,眼里是光,所有的感情都是直白的,所有的表達都是直接的。”
“我總能感受到我身上有一種責任感,就是想讓他們過得更開心、更快樂,這也一直鞭策我們不斷前行。”
“公益不是一個人做了很多,而是每個人都做了一點點。”
據了解,點點星辰公益團隊是西南地區首個致力于癌癥患者藝術療愈的團隊,由重慶大學團委指導。該團隊提供藝術心理療愈,幫助癌癥患者改變長期消極心態,為他們啟迪心智、樹立自信。除“青絲連心”捐發活動外,團隊還與山城志愿者、樂一融合特殊學校在長期合作中開展日常志愿服務,踐行點點星辰般匯聚微光的初心。
據人民網
元旦假期前夕,河南牧業經濟學院物流與電商學院王葉文同學剛結束碩士研究生考試,又完成了一場生命的接力——他捐獻了自己的造血干細胞,成為了河南非血緣關系造血干細胞第1331例與患者骨髓匹配成功的捐獻者,也是河南省第15位“00后”捐獻者。
202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前夕,正在全力以赴備考的王葉文接到了紅十字會的電話,得知自己兩年多前獻血時入庫的造血干細胞HLA分型與一位血液疾病患者初篩相符,他既驚訝又欣喜。王葉文深知對于非血緣關系之間的造血干細胞適配概率只有數萬分之一,自己可能是唯一能救那位患者的人,他毅然決定:“捐。”
剛開始,家人擔心他的身體和學業,但他依舊堅持,并寬慰父母,向父母科普捐獻的相關知識,“我希望能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患者,為他們帶去生命的希望和機會。”父母最終表示支持他的選擇。在學院領導和輔導員的鼓勵與支持下,他一邊緊張地準備研究生考試,一邊積極了解捐獻造血干細胞的相關知識,積極與紅十字會溝通,往返于學校和醫院之間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填表、體檢、抽血……進行高分辨率配型。
2023年12月23日,王葉文下了研究生考試考場直奔“救人戰場”——河南省人民醫院,為捐獻做準備。采集造血干細胞前王葉文需要進行為期四天的動員劑注射,由于還要準備課程考試和畢業論文開題答辯,他每天早上6點從學校出發前往醫院注射動員劑,同時規律作息、鍛煉身體,為捐獻造血干細胞做著準備。
2023年12月29日,捐獻正式開始。在同學和志愿者們的陪伴下,王葉文走進采樣室進行造血干細胞的采集,完成了造血干細胞的捐獻。
在2023年末為患者送去了2024年的第一份禮物——用愛點燃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之光。在受助者被悲傷的情緒籠罩時,王葉文同學的愛心捐獻給予了受助者新的希望。“愛心就像一顆種子,一旦種下就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它會像星火一樣傳遞光明與溫暖。”
受助者在給王葉文的感謝信中表示,將積極動員身邊的人加入中華骨髓庫去幫助在危急時刻需要幫助的人,“作為一名醫護人員若能重返崗位,一定要為救護更多的生命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
王葉文同學在校期間熱心公益,樂于助人,此次配型成功也是源于2021年和4位室友的一次獻血,當時他們都選擇加入了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他經常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曾多次獲得“優秀志愿者”榮譽稱號。
據重慶共青團微信公眾號
近日,華東師大數學科學學院內,孟憲承書院2022級師范生的最后一節《數學分析》課在朋友圈刷屏。
原來,同學們精心為數學科學學院教授傅顯隆準備了一份驚喜:一段由學生準備的魔術以及一捧鮮花。
講臺上,是“老傅親”收到驚喜后欣慰且滿足的笑容;講臺下,是學生們雷鳴般的掌聲及發自內心的呼聲。課后,學生們紛紛在朋友圈曬圖為這門課點贊:“老傅親是真的愛學生”“他是我們一生的榜樣”“謝謝您,您辛苦了!”……
他是一位怎樣的老師?到底什么樣的課堂,讓同學們如此不舍?
作為數學學科最重要的基礎課之一,《數學分析》這門課有其特殊性。這門課要上三個學期,持續一年半的時間,每周三次課,一次兩個課時,雷打不動。作為任課教師,傅顯隆成了陪伴同學們時間最長的專業老師。
同學們說,“老傅親”不是大家對傅顯隆的昵稱,而是尊稱。“謙虛嚴謹、兢兢業業、柔情似水”,這是學生們對他的評價。
孟憲承書院2022級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師范生董春明策劃了這場驚喜。“這個想法由來已久,但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談起對傅老師的喜愛,董春明滔滔不絕,“他每次上課總會提前15分鐘,上課非常認真,是真正的愛學生。”
認真嚴謹的教學,一絲不茍的板書,還有潤物無聲的關懷,傅顯隆對待工作、對待教學的態度,都被同學們看在眼里。
石文杰同學回憶,第一次和專業課授課老師見面時,傅老師就說自己板書不好,“好幾十年都改不過來”,“盡量寫大一點清楚一點”。同學們還很好奇,傅老師的板書真如他所說的“潦草”嗎?
第一節數分課,大家都被震撼了,這哪叫“潦草”?簡直就是分析學嚴謹敘述的體現。“一次數分課,少則四五面板書,多則八九面板書。傅老師的書寫行云流水,又體現出一種數學整體的美觀。”同學們如是說。
面對每一個主動提出問題的同學,傅顯隆總是積極回應。二班班長、課代表之一樊杰同學表示,傅老師的答疑不止于課間或是固定答疑時間,而是隨時隨地。“哪怕晚上十一二點,傅老師都會發60秒以上的語音認真解答。”
“傅老師每堂課后,一定會布置作業,每章結束后,一定會提供補充習題供我們復習。”
“重要的知識點經常重復多遍講,希望我們能夠學牢固一點,多學一點。”
“每次考完后,都會像輔導員一樣在課上給我們開個小班會,從考試成績聊到同學們的未來,這時候很有老父親一般的嚴厲。”
“老傅親的柔情還體現在習題布置和作業收發的機動靈活,考前復習和考后講評的苦口婆心,課后答疑和線上解惑的平易近人。”
作為師范生,同學們在傅老師的言傳身教中對“應該做一名怎樣的教師”、如何理解和踐行教育家精神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三班班長聶奕欣說,“要像傅老師一樣,不僅做到學科素養深厚,把學科知識認真負責地傳授給學生,也要理解和關心學生,為他們的成長負責。”
面對同學們刷屏朋友圈的稱贊,傅顯隆很不好意思地說:“我只是做了每一位老師應該做的事,不值一提。”
傅顯隆2002年博士畢業后,就進入華東師大數學系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幾年。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他還曾在中國石油大學克拉瑪依校區掛職,也教《數學分析》課程。短短一個學期,傅顯隆就贏得了學生們的口碑,取得了全校評教第一96分的好成績。
《數學分析》這門課程難,要上好更不容易。如何化繁為簡、深入淺出,傅顯隆說:“每一次給新生上課,我們會這樣說,若干年以后讓你回想你的大學生活,你可能記得最清楚的就是你學過數學分析。”
“從有限到無窮,同學們要在學習過程中,轉變傳統的思維方式。”提及《數學分析》的教學,傅顯隆用了“很過癮”來形容,“我很喜歡上這門課。”
教學相長,傅顯隆的教學熱情,也感染了同學們。很多同學都說自己因《數學分析》課而愛上數學,由此推開數學世界的大門。
亦寬,亦嚴,亦師,亦友。師生的關系,從來不會因為課程結束戛然而止。盡管這門課“該跟同學們說再見了”,傅顯隆依然歡迎學生們提問,他會繼續為大家解答。
數學科學學院院長呂長虹說,“認真負責是數學科學學院老師的本色”。深受同學們愛戴的傅顯隆老師,也是無數優秀華東師大教師的縮影。
據《文匯報》
作為來自林業基層一線的代表,市人大代表、黔江區林業局林業科技站負責人楊芙蓉長期關心群眾所期所盼,認真履行人大代表職責。說起過去一年的感受,她動情地說:“看到求助者眉頭舒展有笑臉,我最開心。”
楊芙蓉致力于林業科技推廣服務,取得了大葉櫸樹種子育苗技術突破;成功選育珍貴用材樹種大葉櫸樹、檫木2個林木良種,推廣建設櫸樹良種示范林300余畝,推動建設林下種植珠蘭花示范基地100畝。試驗黃心含笑、多花含笑繁育技術,解決了一批珍貴鄉土樹種的繁殖、移植難的問題;推廣蠶桑、油茶、核桃、油桐等林木良種,嚴把森林培育種苗關,指導推廣森林資源高效栽培技術,使黔江區主要造林樹種林木良種使用率達100%。
作為駐站代表,楊芙蓉會定期到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黔江區法院代表聯絡站接待來訪群眾,收集群眾反映的基層治理、普法宣傳等方面的意見建議5條,及時反饋給各級法院。其中,“讓代表聯絡站更顯眼、提高車載法庭巡回審判使用率”的建議得到黔江區法院采納。
針對當地群眾反映強烈的摩托車駕考及安全監管等問題,她及時形成“關于加強摩托車駕考監管的建議”上報,獲市有關部門重視,問題得到整改。
置身群眾中,心與群眾通。2023年,楊芙蓉提交的3件建議,均得到了相關部門的認真辦理。其中,“大力實施小型水庫建設,健全農村抗旱供水保障體系的建議”得到市水利局采納,10個區縣納入了農村水網建設試點。
據《重慶晨報》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