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電子版 > 2024.03.28期 >
05-昔日爛尾樓 如今人氣王

05-昔日爛尾樓 如今人氣王

昔日爛尾樓 如今人氣王


2015年夏天,25歲的榮昌小伙周小亮,騎著三輪車繞著觀音橋商圈擺游攤。當時的他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能在這兒有固定攤位,還連開了7家店。

當時這里還不叫“好吃街”,叫“建新市場”。位于江北區東環路59號附6號的這棟大樓,雖然包括負一樓一共只有6層,但產權卻非常復雜:地下的三層車庫和負一層屬于大融城,一至三層是江北區屬國有資產,一開始歸重慶市觀音橋農貿市場管理處管理,后經過改革,業主變更為重慶盤溪市場管理有限公司(下稱盤溪公司)。四層、五層里的單元,則分別由628個業主持有。

多年來,大樓招租的商鋪,賣過花椒等農產品,也賣過家具、五金,甚至水泥河沙。與大融城和北城天街僅一墻之隔,按說,地理位置如此優越,生意本該很火爆,但除了商業定位一直不明晰之外,它還有個致命的弱點——沒有自己的車庫,也沒有交通動線。

盤溪公司執行董事張霆回憶,觀音橋商圈發展如火如荼,這塊黃金寶地卻沒有發揮價值,收益低、閑置浪費的情況存在,與整個商圈發展不匹配,國有資產的效益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怎么辦?江北區邁出了大膽的一步——向民企拋出“橄欖枝”,想憑借民企靈活的運營方式和豐富的市場經驗,將這塊資產盤活。

當時,并沒有多少人敢接這個“燙手山芋”,后來接招的是浙江人高修斌。高修斌從紹興來重慶打拼多年,一直從事電訊行業,他看到這棟樓的第一眼,就覺得這是塊“寶地”。

2011年1月,重慶新天街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天街)成立,高修斌是法人代表、執行董事兼總經理。新天街與盤溪公司達成意向,以每平方米40—45元的價格將這里租下來,一口氣租了3層,免租期1年,一共租16年,其中租金每年以5%的漲幅遞增。

為方便統一管理,高修斌又對上面兩層原有的零散商戶進行了清退。大部分業主還算配合,簽完合同就搬走了,但有108位業主,合同是簽了,卻既不肯支付水電費和租金,也不肯搬走。經過反復洽談,新天街支付每戶一筆補償金,當場發現金,拿一個、走一個。“還沒開張就花了一大筆錢。”高修斌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覺得當時的自己膽子太大。

“民營企業往往看準了就干,不會束手束腳。當時,新天街的一系列動作對大樓‘騰籠換鳥’起到了關鍵作用,為好吃街的持續發展打下了基礎。”觀音橋商圈黨工委委員、商圈辦二級調研員楊玉鴻感嘆道。

坐地收租“不香”了

本以為解決了復雜的產權問題,就能將“寶地”變成“聚寶盆”,但事情遠沒有那么簡單。

那幾年,北城天街、大融城、陽光世紀三大商業體如日中天。“它們規模大、品牌影響力強、管理也更規范,我們正面競爭只有死路一條,得搞錯位經營。”高修斌發現,當時很多個體戶想在觀音橋商圈的崛起中分一杯羹,但大商場對這些小商戶興趣不大。

高修斌想,何不當“二房東”,吸納這些小商戶進來?“我以每平方米40元的價格租進來,加上裝修、折舊、管理費,好的位置租出去100—200元,差的租90—100元,坐著收錢不香嗎?”

但很快,高修斌就發現,坐著收錢“一點也不香”。

2012年12月,星天廣場開業。這里一開始業態很雜,鞋包、飾品、小吃、數碼應有盡有,但沒有車庫、沒有知名度,人氣一直不旺。入駐的小商戶很多都是交了三個月的租金來試水,三個月賺不到錢就關門大吉。

高修斌算了筆賬:第一年,進來的小商戶倒閉了75%,第二年倒閉了95%,除了銀行和少數生存能力極強的,無一幸免,公司每年虧損在2000萬元左右。

“走了一個,我們又招一個進來,到后面90元一平方米都租不出去。”3年下來,虧得高修斌坐不住了,“不能走這條路了,這是個無底洞。”

一個是業態,什么都想做,最后什么都做不好;另一個是模式,坐地收租,商戶大面積倒閉,公司也活不下去。

2016年,四處考察學習后,高修斌決定將原來單純的租賃模式,轉換成“聯營+扣點”模式,業態就只做美食和服裝。新天街負責店面裝修,并承擔房租、物業管理、水電等費用,小商戶連租金都不用交,只需拎包入駐,營業額按比例分成。

“不能讓企業白白投資,得讓他們能賺錢、留得住。”在此期間,江北區相關部門、盤溪公司也做了不少服務。比如,協調市級、區級和街道層面,變更人行道、加裝電梯、架設人行天橋、優化交通動線等。同時,為支持新天街的發展,還暫停自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間的租金遞增。

“之前,我們只負責收租,相當于把經營的風險都轉嫁給小商戶,而轉型后,風險由我來承擔,小商戶只管放手去經營,最后利益共享。”高修斌在星天廣場門外掛牌“好吃街”,開始尋找合適的商戶來試水。

第一個“吃螃蟹”的是貴州遵義蝦子羊肉粉。該商戶之前租了個小鋪面賣飲料,2015年,店鋪業績每月3萬元。他有做羊肉粉的經驗和技術,但手頭只有1萬元現金,想換品類卻有心無力。

高修斌找到該商戶,雙方一拍即合。新天街出錢幫他將原來的鋪面重新裝修。商戶不僅不用再支付房租、水電等費用,新天街還想辦法幫他引流。2016年,該門店月營業額達21萬元。“同一個地段,之前每個月只能收1萬元租金,現在雖然投入了一筆錢,但利潤翻了幾倍。原來不是地方不對,而是模式不對。”高修斌恍然大悟。

有了第一家的成功經驗,“復制粘貼”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丁家坡洋芋的進擊之路

2016年,觀音橋人氣越來越旺,好吃街對那些會手藝、沒資金又愿意干的個體戶敞開大門。周小亮扔下三輪車,扎進好吃街賣洋芋。剛開始,他的門面只有1米多寬,跟一張課桌差不多。

別看店面小,但周小亮特別肯吃苦,也愿意鉆研。他聽很多食客說,最好吃的洋芋是大足丁家坡洋芋。于是,他跑去大足取經學藝。這種洋芋是用小刀去皮,浸泡后切片,將切好的洋芋片倒入開水中煮,撈出來冷卻后,撒上秘制調料后攪拌均勻。

“確實好吃,而且適合大多數人的口味。”周小亮隨后將招牌換成了“丁家坡洋芋”。來觀音橋的外地人居多,但附近也有不少住家戶,周小亮便將佐料改良,兼顧本地人和游客的口味。土豆的淀粉含量跟口感密切相關,他就四處尋找好的品種。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找到了內蒙古的一種土豆,口感爽脆,很適合做成洋芋片,便開始穩定采購。

漸漸地,好吃街的“丁家坡洋芋”聲名鵲起,一開始,每天只能賣七八百元,不到半年,日營業額就增長到兩千多元,周末能賣到三千多元。

初進好吃街時,周小亮的門店也是交租的模式,每月交2000元租金。2017年,新天街全面推行聯營模式,周小亮第一批簽約。

店面太小,生意越來越好,產品擺不下,周小亮申請擴大面積。新天街出場地、出裝修,2017年底,他的小店擴大了一倍,業績也飛速增長。

6年下來,周小亮一口氣在好吃街連開7家門店,不僅賣洋芋,還賣冰粉、涼糕、酸辣粉等,員工也有了四五十人。這7家店日均營業額5萬—6萬元,周末能達到10萬元。今年春節期間,這7家店生意火爆,尤其是正月初六那天,創下了日營業額17萬元的新高。

據華龍網

 

明月湖的“出圈”探索:打造新質生產力生成“閉環”


最近,一則消息讓重慶大學的校友圈“炸”開了鍋:該校兩名2002年出生的明月科創實驗班學生創辦的企業得到資本的青睞,并順利完成新一輪的融資。

其中,酈鋮創立的重慶無界啟航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市場估值達2000萬元,其同班同學王梓昂緊盯制冰機賽道奮發圖強,創立的公司更是市場估值達3000萬元,有望成為新興賽道領軍者。

懷揣著為視覺障礙人群解決閱讀難題的滿腔熱忱,酈鋮到明月湖國際智能產業科創基地(下稱“明月湖科創基地”)開展創業探索。“我能不能做出一個‘盲文kindle’?讓盲人可以想看什么書就看什么書。”在和團隊一點點地摸索下,他們做出了第一代產品,并得到50萬元種子基金。隨后,產品迅速迭代。2024年2月,團隊自主研發的“盲文電子書”完成了第二版產品的全新升級,并計劃于今年下半年面向市場推出。

明月湖憑“硬實力”成功“出圈”

同樣是在明月湖科創基地,擁有數十年創業經驗的魏京選擇了智能駕駛賽道。

線控底盤被稱為汽車智能化和電動化的交匯點和“司令部”,是高級智能駕駛的關鍵執行器。與傳統底盤系統相比,線控底盤具備響應速度快、控制精度高、能量回收強的特點。

不過,正在團隊熱情高漲時,公司備用金“見底”。為了活下去,團隊整體降薪30%,這也導致了核心員工離開。

2023年6月,魏京拿到了第一筆融資,這筆資金讓他創立的愛思盟起死回生,并順利交付了第一個訂單。

“很多人把明月湖科創基地比喻成創業者的‘溫室’,我覺得沒有什么不好,要不是在‘溫室’,項目早就‘死’了。”今年26歲的程川是基地第一批創業者。在經歷資金鏈斷裂、團隊解散后,他創立的捷程未來終于破繭成蝶、迎來新生。

相關數據顯示,自2021年基地正式運營以來,短短兩年,累計組織開展各類科創主題活動80余場次,舉辦13場科創訓練營,覆蓋創新型人才3萬余人,培育和發掘潛在創業者600余名、潛在創業團隊96個。

實現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

創業者為何齊聚重慶,選擇明月湖科創基地扎根?這與基地創始人李澤湘教授的吸引力不無關系。

在創投圈,李澤湘有三重身份,即“教授+企業家+投資人”。近年來,他一手孵化了云鯨智能、逸動科技等硬科技獨角獸,開創了“導師+學生”的天使投資模式。

2021年9月,李澤湘教授和重慶兩江新區發起成立的明月湖科創基地正式開始運營。于是,他多年積累的渠道、信息、市場等資源也迅速向重慶聚集。

在人才鏈的培養上,基地與重慶大學深度合作,從“0—1”培養硬科技創業人才,共建明月科創實驗班和重慶卓越工程師學院。

同時,基地持續推進環大學創新生態圈建設,與高校探索“科創導師+科創平臺+團隊項目”的合作模式;并與四川美術學院共建“川美-明月湖校企聯合創新培養基地”,與西南大學共建智慧農業創新實驗班,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共研《大學生創業基礎課程》,目前正申報第三批國家一流課程。

據華龍網

 

“刷掌”乘車 重慶軌道交通18號線有望率先應用這項新技術


“刷掌就能進站”是什么體驗?25日,記者從英特爾公司了解到,該公司聯合生態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了融合掌靜脈特征識別技術的智能城市軌道交通自動售檢票系統(AFC),將掌靜脈特征識別技術應用于城軌交通場景。目前,該技術正在重慶軌道交通18號線進行測試使用。

與人臉識別、指紋識別一樣,掌靜脈識別也屬于生物識別技術的一種。首次使用掌靜脈檢票系統前,需預先錄入掌靜脈紋理特征至服務器。體驗者只需將手掌懸空放置于采集器上方十幾秒,經過二次驗證確保信息準確性后,即可完成錄入。

日前,在重慶軌道交通18號線金鰲山站,進站處設置了應用掌靜脈檢票系統的閘機進行測試。根據提示,體驗者將手掌置于識別區上方8厘米左右,閘機瞬間便自動開啟。

據介紹,掌靜脈特征識別在AFC系統中有著廣泛應用前景。與傳統驗證方式相比,掌靜脈特征識別更加高效,可有效解決二維碼識別等技術可能存在的手機網絡不穩定、低電量關機等問題,同時還能夠防范二維碼盜刷等風險,提高用戶資金的安全性。

不過,這種“刷掌”進站的方式,暫未對公眾開放。目前,該掌靜脈檢票系統還處于測試應用階段,僅限軌道交通企業內部員工和為軌道交通提供服務的相關單位人員免費進出,不對乘客開放。

據上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