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北京頭條客戶端
作為108周年校慶的重要活動之一,清華大學4月28日舉辦第37屆“挑戰杯”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展暨2019年創意創新創業博覽會,展出了近百種清
作為108周年校慶的重要活動之一,清華大學4月28日舉辦第37屆“挑戰杯”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展暨2019年創意創新創業博覽會,展出了近百種清華學生的“三創”成果。
清華大學“挑戰杯”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展始于1983年,2017年起學校整合“挑戰杯”科展和創業嘉年華,每年在校慶期間舉辦創意創新創業博覽會,全面展示學生在“三創”方面的優秀成果。本屆“挑戰杯”共評出特等獎作品6件,一等獎10件,二等獎30件和三等獎61件。其中特等獎作品分別是:基于比菲爾德-布朗效應的雙向陣列吹氣裝置、適應復雜管道的一體化桿式管道機器人、一種基于旋轉式電磁超表面的波束賦形定向無線充電器設計、面向自動駕駛的 3D 物體定位、基于氣紡法的耐高溫高效空氣過濾器的宏量化制備、信息不對稱與貧困識別中的福利損失。
北京青年報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獲特等獎的“基于比菲爾德-布朗效應的雙向陣列吹氣裝置”看起來異常簡單,但其作者——車輛學院的大三學生劉韶宇自信地表示:“厲害的設計通常是簡單的。”據他介紹,這個裝置將原來是兩套系統的流動傳感器和流動控制激勵器在空間上整合為一套系統,解決了整個閉環流動控制系統因為過于龐大而無法真正走向應用的問題。“最近波音737MAX飛機事故的原因之一就是機上采用的開環流動控制系統發生了失效,如果取而代之的是一套閉環控制系統,悲劇就有可能避免。”劉韶宇說。
此外,能識別棋子位置的下象棋機器人、利用太陽能的小型有機垃圾處理裝置、基于智能手機的盲人交互輔助系統、任意桌面上的便攜式文本輸入設備、柔性關節內窺鏡以及美院學生的眾多文創作品,吸引了前來參觀的眾多中學生和校友。一位年近八旬的校友對著航院“柔性關節內窺鏡”又拍照又記筆記,連夸“后生可畏”。
校慶日的清華園迎來了各屆校友,校園里還舉行了第62屆“馬約翰杯”學生田徑運動會、花車巡游、舞蹈和民樂社團快閃、清華校長與全國百位中學校長共議“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銜接與貫通”座談會等多種慶祝活動。